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点区域,是贯彻《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的基础。2015年12月30日,环境保护部正式发布了优先区域的范围及边界(公告2015年第94号)。本书分9章,以我国自然地理区划为基础,分析了32个内陆陆地和水域优先区域的基础概况、地形地貌、土地利用、自然保护地、植被类型以及动植物丰富度等。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序言
前言
1 绪论1
1.1 全国生物多样性概况 1
1.2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
1.3 优先区域的前景与展望 2
1.4 本书架构 3
2 东北山地平原区 6
2.1 大兴安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6
2.1.1 基础概况 6
2.1.2 地形地貌 7
2.1.3 土地利用 8
2.1.4 自然保护地 9
2.1.5 植被类型 11
2.1.6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12
2.1.7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13
2.2 小兴安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5
2.2.1 基础概况 15
2.2.2 地形地貌 15
2.2.3 土地利用 16
2.2.4 自然保护地 18
2.2.5 植被类型 19
2.2.6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20
2.2.7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21
2.3 呼伦贝尔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22
2.3.1 基础概况 22
2.3.2 地形地貌 23
2.3.3 土地利用 24
2.3.4 自然保护地 26
2.3.5 植被类型 27
2.3.6 重点保护植物丰富度 28
2.3.7 重点保护动物丰富度 29
2.4 三江平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30
2.4.1 基础概况 30
2.4.2 地形地貌 31
2.4.3 土地利用 32
2.4.4 自然保护地 34
2.4.5 植被类型 35
2.4.6 重点保护植物丰富度 36
2.4.7 重点保护动物丰富度 37
2.5 长白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38
2.5.1 基础概况 38
2.5.2 地形地貌 39
2.5.3 土地利用 40
2.5.4 自然保护地 42
2.5.5 植被类型 43
2.5.6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44
2.5.7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45
2.6 松嫩平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46
2.6.1 基础概况 46
2.6.2 地形地貌 47
2.6.3 土地利用 48
2.6.4 自然保护地 50
2.6.5 植被类型 51
2.6.6 重点保护植物丰富度 52
2.6.7 重点保护动物丰富度 53
3 蒙新高原荒漠区 55
3.1 阿尔泰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55
3.1.1 基础概况 55
3.1.2 地形地貌 56
3.1.3 土地利用 57
3.1.4 自然保护地 59
3.1.5 植被类型 59
3.1.6 重点保护植物丰富度 60
3.1.7 重点保护动物丰富度 62
3.2 天山—准噶尔盆地西南缘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63
3.2.1 基础概况 63
3.2.2 地形地貌 64
3.2.3 土地利用 65
3.2.4 自然保护地 66
3.2.5 植被类型 67
3.2.6 重点保护植物丰富度 68
3.2.7 重点保护动物丰富度 69
3.3 塔里木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70
3.3.1 基础概况 70
3.3.2 地形地貌 71
3.3.3 土地利用 72
3.3.4 自然保护地 73
3.3.5 植被类型 74
3.3.6 重点保护植物丰富度 75
3.3.7 重点保护动物丰富度 76
3.4 祁连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77
3.4.1 基础概况 77
3.4.2 地形地貌 78
3.4.3 土地利用 78
3.4.4 自然保护地 80
3.4.5 植被类型 81
3.4.6 重点保护植物丰富度 82
3.4.7 重点保护动物丰富度 83
3.5 库姆塔格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84
3.5.1 基础概况 84
3.5.2 地形地貌 84
3.5.3 土地利用 86
3.5.4 自然保护地 87
3.5.5 植被类型 88
3.5.6 重点保护植物丰富度 88
3.5.7 重点保护动物丰富度 90
3.6 西鄂尔多斯—贺兰山—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91
3.6.1 基础概况 91
3.6.2 地形地貌 92
3.6.3 土地利用 92
3.6.4 自然保护地 94
3.6.5 植被类型 95
3.6.6 重点保护植物丰富度 96
3.6.7 重点保护动物丰富度 97
3.7 锡林郭勒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98
3.7.1 基础概况 98
3.7.2 地形地貌 99
3.7.3 土地利用 100
3.7.4 自然保护地 101
3.7.5 植被类型 102
3.7.6 重点保护植物丰富度 103
3.7.7 重点保护动物丰富度 104
4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区 106
4.1 六盘山—子午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06
4.1.1 基础概况 106
4.1.2 地形地貌 107
4.1.3 土地利用 108
4.1.4 自然保护地 109
4.1.5 植被类型 110
4.1.6 重点保护植物丰富度 111
4.1.7 重点保护动物丰富度 112
4.2 太行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13
4.2.1 基础概况 113
4.2.2 地形地貌 114
4.2.3 土地利用 115
4.2.4 自然保护地 117
4.2.5 植被类型 118
4.2.6 重点保护植物丰富度 119
4.2.7 重点保护动物丰富度 120
5 青藏高原高寒区122
5.1 羌塘—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22
5.1.1 基础概况 122
5.1.2 地形地貌 123
5.1.3 土地利用 124
5.1.4 自然保护地 125
5.1.5 植被类型 126
5.1.6 重点保护植物丰富度 127
5.1.7 重点保护动物丰富度 128
5.2 喜马拉雅山东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29
5.2.1 基础概况 129
5.2.2 地形地貌 130
5.2.3 土地利用 131
5.2.4 自然保护地 132
5.2.5 植被类型 133
5.2.6 重点保护植物丰富度 133
5.2.7 重点保护动物丰富度 135
6 西南高山峡谷区137
6.1 横断山南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37
6.1.1 基础概况 137
6.1.2 地形地貌 138
6.1.3 土地利用 139
6.1.4 自然保护地 140
6.1.5 植被类型 141
6.1.6 重点保护植物丰富度 142
6.1.7 重点保护动物丰富度 143
6.2 岷山—横断山北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45
6.2.1 基础概况 145
6.2.2 地形地貌 146
6.2.3 土地利用 147
6.2.4 自然保护地 148
6.2.5 植被类型 150
6.2.6 重点保护植物丰富度 151
6.2.7 重点保护动物丰富度 152
7 中南西部山地丘陵区 154
7.1 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54
7.1.1 基础概况 154
7.1.2 地形地貌 155
7.1.3 土地利用 156
7.1.4 自然保护地 157
7.1.5 植被类型 158
7.1.6 重点保护植物丰富度 159
7.1.7 重点保护动物丰富度 160
7.2 武陵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61
7.2.1 基础概况 161
7.2.2 地形地貌 162
7.2.3 土地利用 163
7.2.4 自然保护地 164
7.2.5 植被类型 165
7.2.6 重点保护植物丰富度 166
7.2.7 重点保护动物丰富度 167
7.3 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68
7.3.1 基础概况 168
7.3.2 地形地貌 168
7.3.3 土地利用 170
7.3.4 自然保护地 171
7.3.5 植被类型 172
7.3.6 重点保护植物丰富度 173
7.3.7 重点保护动物丰富度 174
7.4 桂西黔南石灰岩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75
7.4.1 基础概况 175
7.4.2 地形地貌 176
7.4.3 土地利用 177
7.4.4 自然保护地 178
7.4.5 植被类型 179
7.4.6 重点保护植物丰富度 180
7.4.7 重点保护动物丰富度 181
8 华东华中丘陵平原区 183
8.1 黄山—怀玉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83
8.1.1 基础概况 183
8.1.2 地形地貌 184
8.1.3 土地利用 185
8.1.4 自然保护地 186
8.1.5 植被类型 187
8.1.6 重点保护植物丰富度 188
8.1.7 重点保护动物丰富度 189
8.2 大别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90
8.2.1 基础概况 190
8.2.2 地形地貌 191
8.2.3 土地利用 191
8.2.4 自然保护地 193
8.2.5 植被类型 194
8.2.6 重点保护植物丰富度 195
8.2.7 重点保护动物丰富度 196
8.3 武夷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97
8.3.1 基础概况 197
8.3.2 地形地貌 198
8.3.3 土地利用 199
8.3.4 自然保护地 201
8.3.5 植被类型 202
8.3.6 重点保护植物丰富度 203
8.3.7 重点保护动物丰富度 204
8.4 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205
8.4.1 基础概况 205
8.4.2 地形地貌 206
8.4.3 土地利用 207
8.4.4 自然保护地 208
8.4.5 植被类型 209
8.4.6 重点保护植物丰富度 210
8.4.7 重点保护动物丰富度 211
8.5 洞庭湖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212
8.5.1 基础概况 212
8.5.2 地形地貌 213
8.5.3 土地利用 214
8.5.4 自然保护地 215
8.5.5 植被类型 216
8.5.6 重点保护植物丰富度 217
8.5.7 重点保护动物丰富度 218
8.6 鄱阳湖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220
8.6.1 基础概况 220
8.6.2 地形地貌 221
8.6.3 土地利用 222
8.6.4 自然保护地 223
8.6.5 植被类型 224
8.6.6 重点保护植物丰富度 225
8.6.7 重点保护动物丰富度 226
9 华南低山丘陵区228
9.1 海南岛中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228
9.1.1 基础概况 228
9.1.2 地形地貌 229
9.1.3 土地利用 230
9.1.4 自然保护地 231
9.1.5 植被类型 232
9.1.6 重点保护植物丰富度 233
9.1.7 重点保护动物丰富度 234
9.2 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235
9.2.1 基础概况 235
9.2.2 地形地貌 235
9.2.3 土地利用 237
9.2.4 自然保护地 238
9.2.5 植被类型 238
9.2.6 重点保护植物丰富度 239
9.2.7 重点保护动物丰富度 241
9.3 桂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242
9.3.1 基础概况 242
9.3.2 地形地貌 242
9.3.3 土地利用 244
9.3.4 自然保护地 245
9.3.5 植被类型 245
9.3.6 重点保护植物丰富度 246
9.3.7 重点保护动物丰富度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