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阐述了研究变性原子核结构与性质的常见理论模型,包括Hartree-Fock方法、总罗斯面(TRS)方法、投影壳模型、反射不对称壳模型,以及我们近年来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两种模型,即基于投影壳模型的位能面理论(PTES)和投影后变分(VAP)方法,讨论了这些理论的优缺点;阐明了我们发展新模型的重要性;并将这些理论应用在手征双重带、摇摆运动、旋称反转、八极形变核、超重核、同核异能态等核结构前沿热点问题,阐明了角动量投影相关的超越平均场效应在描述核结构问题中的重要性。本书研究内容对于丰富核结构,尤其是核形变研究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为今后的相关实验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书结构紧凑、体系完整、内容前沿,具有较好的科学意义。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前言
第1章 引言 1
第2章 变形原子核的研究现状 5
2.1 变形原子核概述 5
2.2 原子核形状的描述 7
2.3 变形原子核的研究进展 9
2.3.1 原子核的超形变 9
2.3.2 原子核的三轴形变 16
2.3.3 原子核的八极形变 26
2.3.4 原子核的其他奇特形变 28
第3章 总罗斯面(TRS)位能面理论及其应用 30
3.1 Hartree-Fock方法 30
3.1.1 变分原理 30
3.1.2 约束HF近似 33
3.2 TRS位能面理论 35
3.2.1 壳模型和变形壳模型 35
3.2.2 推转壳模型(CSM) 37
3.2.3 TRS位能面计算方法 41
3.3 A 160区奇奇核三轴超形变带的TRS计算 43
3.3.1 计算参数的选取 44
3.3.2 组态的选取 45
3.3.3 确定组态下的TRS计算 47
3.3.4 160~168Lu奇奇核TRS计算 48
3.3.5 160~168Lu奇奇核三轴超形变形状的稳定性 53
3.3.6 三轴超形变的形成机制 56
3.3.7 小结 58
第4章 投影壳模型/反射不对称壳模型及其应用 59
4.1 投影壳模型(PSM)框架 60
4.2 三轴投影壳模型(TPSM)简介 62
4.3 反射不对称壳模型(RASM) 62?
4.3.1 变分法 62
4.3.2 变形基的选取 65
4.3.3 哈密顿量的选取 67
4.3.4 反射不对称壳模型计算步骤 69
4.4 一些前沿热点问题的TPSM描述 69
4.4.1 手征二重带的TPSM描述 69
4.4.2 Wobbling运动的TPSM描述 74
4.4.3 旋称反转的TPSM描述 75
4.5 原子核八极形变的RASM描述 80
4.6 超重核四面体对称性的RASM描述 81
4.7 小结 83
第5章 基于投影壳模型的位能面理论及其应用 84
5.1 基于投影壳模型的位能面理论(PTES) 85
5.1.1 液滴能ELD 85
5.1.2 壳修正能(Strutinsky方法)Ecorr 87
5.1.3 转动能Erot 89
5.1.4 基于投影壳模型的位能面理论计算步骤 90
5.2 A~130区偶偶核Yrast带的PTES计算 90
5.2.1 128Xe原子核Yrast带的计算 90
5.2.2 132Ce原子核Yrast带的计算 99
5.2.3 小结 105
5.3 A~170区偶偶核Yrast带的PTES计算 106
5.3.1 偶偶核170~178W Yrast带中的形变变化 110
5.3.2 偶偶核170~178W的γ自由度 112
5.3.3 PTES计算和TRS计算之间的比较 114
5.3.4 总能量的分解 116
5.3.5 小结 117
第6章 178Hf同核异能态的描述 118
6.1 178Hf同核异能态的γ自由度 118
6.2 178Hf Yrast带的PTES计算 122
6.2.1 计算参数的选取 122
6.2.2 PTES位能面计算结果 122
6.3 小结 127
第7章 超重核结构与性质的理论研究 128
7.1 246.256Fm同位素Yrast带PTES描述 128?
7.1.1 计算参数的选取 128
7.1.2 246~256Fm同位素Yrast带的 PTES 计算 129
7.2 246~256Fm同位素γ自由度 132
7.3 小结 135
第8章 投影后变分方法在时间反演不对称的平均场中的应用 136
8.1 在时间反演不对称平均场中的投影后变分方法 136
8.2 计算结果及分析 140
8.3 小结 146
参考文献 147
附录一 非轴对称Nilsson单粒子能级 152
附录二 处理对关联的BCS方法 155
附录三 D函数及其对称性 156
附录四 BCS准粒子基下的转动矩阵元 157
附录五 PSM本征方程的对角化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