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本着求真务实的学风,对我国有关证据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运用证据的经验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对国外的证据制度、证据法学理论进行适当的介绍和评价,有吸收也有摒弃;对理论探讨中的重要问题和不同观点进行客观的阐述,并以翔实的材料和严密的逻辑论证自己的观点。本书以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为根据,系统地叙述了我国的证据制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阐述了证据法学的基本理论,又密切联系运用证据的司法实践。本书篇幅适度,文字深入浅出。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证据法概述
第一节 证据法的概念和渊源 3
第二节 证据法的原理和基本原则 6
第三节 证据法的体系和解释 21
第四节 证据法和证据法学的关系 22
第二章 证据规则
第一节 证据规则概述 26
第二节 我国现有的证据规则 31
第三章 证据制度
第一节 神示证据制度 69
第二节 法定证据制度 73
第三节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76
第四节 我国的证据制度 80
第二编 证 据 论
第四章 证据概述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 102
第二节 证据的基本特征 105
第三节 证据的可采性和证明力 109
第四节 证据的意义 115
第五章 证据的类型
第一节 证据的种类 118
第二节 证据的分类 121
第三节 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123
第四节 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129
第五节 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 132
第六节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135
第七节 本证与反证 140
第八节 主要证据与补强证据 142
第六章 物证
第一节 物证的概念、形成和分类 148
第二节 物证的常见形式、特点和作用 150
第三节 物证的收集、补正、保管和移送 152
第四节 物证的审查判断和排除 155
第七章 书证
第一节 书证的概念、构成和特点 161
第二节 书证的常见形式、分类和作用 164
第三节 书证的提出、收集和补正 168
第四节 书证的审查判断和排除 173
第八章 证人证言
第一节 证人证言的概念、构成和意义 177
第二节 证人证言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180
第三节 证人的资格、权利和义务 183
第四节 证人证言的收集和补正 191
第五节 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和排除 192
第九章 被害人陈述
第一节 被害人陈述的概念、构成和地位 197
第二节 被害人陈述的特点和作用 199
第三节 被害人陈述的收集和补正 201
第四节 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判断和排除 203
第十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第一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述 207
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特点、作用和适用规则 211
第三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收集和补正 214
第四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审查判断和排除 216
第十一章 当事人陈述
第一节 当事人陈述的概念、构成和特点 228
第二节 当事人陈述的分类和作用 231
第三节 当事人承认 233
第四节 认诺和自认 235
第五节 当事人陈述的收集和审查判断 239
第十二章 鉴定意见
第一节 鉴定意见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45
第二节 鉴定人和鉴定机构 248
第三节 鉴定意见的分类 252
第四节 鉴定意见的收集 258
第五节 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和排除 263
第十三章 现场笔录、勘验笔录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第一节 现场笔录、勘验笔录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67
第二节 现场笔录、勘验笔录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的分类和内容 270
第三节 现场笔录、勘验笔录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的收集和补正 273
第四节 现场笔录、勘验笔录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的审查判断和排除 276
第十四章 视听资料
第一节 视听资料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81
第二节 视听资料的分类、收集和补正 284
第三节 视听资料的审查判断和排除 287
第十五章 电子数据
第一节 电子数据的概念和特点 291
第二节 电子数据的分类和作用 295
第三节 电子数据的收集和补正 298
第四节 电子数据的审查判断和排除 302
第三编 证明论
第十六章 证明概述
第一节 证明制度概述 309
第二节 证明对象 313
第三节 证明责任 319
第四节 证明标准 325
第五节 证明的方法 330
第十七章 证明的过程
第一节 证据的收集与保全 336
第二节 证据的开示和交换 352
第三节 证据的审查判断 358
第四节 审判中的举证和质证 360
第十八章 证明的结果
第一节 认证 376
第二节 司法认知 380
第三节 运用证据认定案情 383
参考文献 392
不错,更希望多补充实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