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之一,是第2版教材。全书分为21章,总论介绍了皮肤性病学发展简史、中医皮肤性病病因、四诊辨证及西医皮肤的结构、生理功能、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常用的中、西医治疗方法等内容,各论介绍常见皮肤性病的中西医病名、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西医治疗、中西医临床诊疗思路、古医籍精选、病案分析等内容。其中“中西医临床诊疗思路”、“古医籍精选”和“病案分析”是本书的特色及参考内容。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皮肤性病学定义和发展简史 2
第一节 皮肤性病学定义 2
第二节 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发展简史 2
第二章 中医皮肤性病学基础 7
第一节 中医皮肤性病学的病因病机 7
第二节 中医皮肤病的四诊与辨证 11
第三节 中医皮肤病的治疗方法 20
第三章 西医皮肤性病学基础 31
第一节 皮肤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31
第二节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 35
第三节 皮肤组织病理 37
第四节 西医皮肤性病的常用治法 38
第五节 西医皮肤性病的常用实验技术 45
第四章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的预防与护理 49
第二篇 各论
第五章 病毒性皮肤病 54
第一节 单纯疱疹 54
第二节 带状疱疹 58
第三节 水痘 62
第四节 风疹 67
第五节 幼儿急疹 70
第六节 疣 73
寻常疣 73
跖疣 75
扁平疣 77
第七节 传染性软疣 80
第八节 麻疹 84
第六章 球菌性皮肤病 90
第一节 脓疱疮 90
第二节 毛囊炎、疖与痈 94
第三节 丹毒 98
第四节 猩红热 103
第七章 杆菌性皮肤病 108
第一节 麻风 108
第二节 皮肤结核病 111
第八章 真菌性皮肤病 116
第一节 皮肤癣病 116
第二节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 124
第三节 癣菌疹 126
第四节 皮肤念珠菌病 129
第九章 寄生虫、昆虫及动物性皮肤病 133
第一节 隐翅虫皮炎 133
第二节 毛虫皮炎 135
第三节 疥疮 138
第四节 虱病 141
第五节 刺胞皮炎 144
第十章 物理性皮肤病 146
第一节 冻疮 146
第二节 痱子 149
第三节 日光性皮炎 153
第四节 夏季皮炎 156
第五节 摩擦性苔藓样疹 159
第六节 放射性皮炎 162
第七节 鸡眼与胼胝 166
第八节 擦烂红斑 169
第九节 手足皲裂 172
第十一章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176
第一节 接触性皮炎 176
第二节 湿疹 179
第三节 特应性皮炎 185
第四节 荨麻疹 190
第五节 丘疹性荨麻疹 195
第六节 药物性皮炎 198
第七节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203
第八节 自身敏感性皮炎 206
第十二章 结缔组织病 209
第一节 红斑狼疮 209
第二节 皮肌炎 217
第三节 硬皮病 221
第四节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228
第五节 白塞综合征 231
第六节 干燥综合征 237
第十三章 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243
第一节 神经性皮炎 243
第二节 瘙痒症 247
第三节 妊娠性瘙痒症 252
第四节 结节性痒疹 254
第十四章 红斑和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258
第一节 多形红斑 258
第二节 红皮病 262
第三节 银屑病 269
第四节 玫瑰糠疹 274
第五节 单纯糠疹 277
第六节 扁平苔藓 281
第十五章 大疱及疱疹性皮肤病 286
第一节 天疱疮 286
第二节 大疱性类天疱疮 293
第十六章 血管性皮肤病 298
第一节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298
第二节 过敏性紫癜 302
第三节 结节性红斑 307
第四节 色素性紫癜性皮病 310
第十七章 皮肤附属器疾病 314
第一节 痤疮 314
第二节 脂溢性皮炎 319
第三节 酒渣鼻 323
第四节 多汗症 327
第五节 斑秃 331
第六节 脂溢性脱发 337
第十八章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343
第一节 白癜风 343
第二节 黄褐斑 348
第三节 雀斑 353
第四节 黑变病 356
第十九章 遗传性皮肤病 360
第一节 鱼鳞病 360
第二节 毛周角化病 363
第三节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365
第四节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 369
第二十章 皮肤肿瘤 372
第一节 瘢痕疙瘩 372
第二节 汗管瘤 374
第三节 血管瘤 376
第四节 脂溢性角化病 379
第五节 蕈样肉芽肿 381
第六节 Bowen病 384
第七节 Paget病 386
第八节 基底细胞癌 389
第九节 鳞状细胞癌 392
第十节 恶性黑素瘤 395
第二十一章 性传播疾病 399
第一节 概论 399
第二节 梅毒 400
第三节 淋病 406
第四节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411
第五节 生殖器疱疹 416
第六节 尖锐湿疣 419
第七节 艾滋病 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