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揭示了历史进步观的内涵与基本类型,阐释了历史进步始因(逻辑起点)、历史进步逻辑、历史进步评价、历史进步机制、历史进步过程等五个问题。其中,在历史进步始因问题上,提出历史进步的逻辑起点这一范畴;在历史进步评价问题上,提出历史绝对发展程度(历时态)、社会健康运行状况(共时态)、文明相对进步性(世界维度)三维定位历史评价;在历史进步机制(社会发展机制)问题上,提出动力体系、利益流动体系和交往体系这“三个体系”作为考察历史进步基本特征的理论依据;在历史进步过程问题上,不仅对历史进步的逻辑特征做了阐述,而且对历史进步的逻辑终点(共产主义)作了辩证解释。理论联系实际,实证分析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传统发展道路(苏联模式)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命运,并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进步逻辑背景下,考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机制演变特点及其历史使命。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历史进步观的内涵与基本类型 1
第一节 历史进步观的内涵 1
第二节 历史进步观的基本类型 6
第二章 历史进步始因 24
第一节 历史进步始因的三种解释范式 24
第二节 历史进步的逻辑起点 32
第三章 历史进步逻辑 42
第一节 历史进步的线性逻辑规定 42
第二节 历史进步的非线性表征 48
第三节 历史进步的线性逻辑规定与非线性表征的关系52
第四节 历史进步的逻辑二重性 59
第四章 历史进步评价 66
第一节 历史评价的二重尺度 66
第二节 二重尺度不适合作为历史进步的衡量依据 74
第三节 考察历史进步的三维定位法 81
第五章 历史进步机制 88
第一节 西方现代化理论与历史进步机制 88
第二节 “两种机制”理论与“两个体系”理论 97
第三节 “三个体系”理论 105
第六章 历史进步过程 115
第一节 历史进步过程的个性与共性 115
第二节 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历史阶段 122
第三节 阶级社会历史阶段 128
第四节 超越阶级社会历史阶段 135
第七章 历史进步的实证分析 149
第一节 走出“大萧条”的资本主义 149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传统发展道路的兴与衰 159
第三节 命运多舛的发展中国家 171
结语:如何正确理解历史进步性 178
参考文献 188
后记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