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工程技术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井间动态连通性原理及在致密储层的典型应用

相同作者的商品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井间动态连通性原理及在致密储层的典型应用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井间动态连通性原理及在致密储层的典型应用
  • 书号:9787030588821
    作者:刘顺,赵辉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B5
  • 页数:182
    字数:230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1-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98.00元
    售价: ¥77.42元
  • 图书介质:
    按需印刷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介绍了井间动态连通的基本理论及具体应用,并为解决井间优势通道问题提供了一种特别的思路与方法,是优化注采方案、调整改造措施、量化效果评价的一种有效手段。全书共七章,内容包括连通性模型、油藏井间连通性软件开发、典型储层的沉积微相及非均质性特征、井间砂体连通性、中高含水原因,以及控水稳油技术、注水受控因素和治理对策和水驱效果开发技术政策。本书以两个区块的9口注采井为例,综合地质、采油、油藏等专业知识,将石油、地质、计算机、测控和管理等学科知识加以融合,为交叉学科在石油开采领域的联合应用提供了指导。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连通性模型 1
    第一节 基于系统分析方法的油藏连通性模型 2
    一、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2
    二、基于系统分析方法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9
    三、算例测试 14
    第二节 考虑关停井情况的油藏连通性模型 19
    一、模型建立 20
    二、模型的求解反演方法 23
    三、算例测试 25
    第三节 基于水电相似性的油藏连通性模型 27
    一、模型的建立 27
    二、模型参数的求解 29
    三、典型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反演 30
    本章小结 33
    第二章 油藏井间连通性软件开发 34
    第一节 油藏井间连通性软件功能简介 34
    一、数据输入 34
    二、模型求解 35
    三、结果输出 35
    第二节 油藏井间连通性软件使用流程 35
    一、软件安装、运行与退出 35
    二、项目管理 39
    三、数据输入 42
    四、模型求解 47
    五、结果输出 48
    本章小结 52
    第三章 典型储层的沉积微相及非均质性特征 53
    第一节 油藏地质概况 53
    一、研究区域地理位置 53
    二、构造位置及演化史 54
    三、延长组地层特征 54
    四、勘探开发简况 55
    第二节 精细小层划分与对比 56
    一、小层划分与对比的原理 56
    二、确定研究区标准井、建立标准剖面和骨架网 57
    三、确定标志层 57
    四、小层划分与对比结果 58
    第三节 沉积微相研究 59
    一、区域沉积背景 59
    二、沉积微相划分方案 62
    三、测井相和单井相分析 62
    四、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 65
    第四节 非均质性评价 68
    一、层内非均质性 68
    二、层间非均质性 71
    三、平面非均质性 72
    本章小结 73
    第四章 井间砂体连通性 74
    第一节 井组水驱控制程度 74
    一、水驱控制状况 74
    二、注采不完善类型分析 76
    第二节 井间动态连通性 76
    一、井间动态连通方法的现场验证 76
    二、黄219区动态连通程度 79
    三、盐67区动态连通程度 88
    本章小结 96
    第五章 中高含水原因及控水稳油技术 97
    第一节 综合含水率与高含水井现状 97
    第二节 高含水原因分析理论基础 98
    一、产出水含盐数据统计分析 98
    二、理论见水公式 100
    三、储层含油性特征 101
    四、微构造分析 101
    第三节 高含水井精细分析 103
    一、坊86-121井 103
    二、坊90-123井 105
    三、坊88-123井 106
    四、坊79-120井 109
    五、坊75-122井 111
    第四节 合理的初期改造措施效果 114
    一、西部区域初期改造 114
    二、中部区域初期改造 114
    三、东部区域初期改造 118
    四、水平井区域初期改造 120
    第五节 油井措施效果对含水率的影响 122
    本章小结 124
    第六章 注水受控因素及治理对策 125
    第一节 高压欠注现状 125
    一、注水井井口压力与日注量 125
    二、物质平衡法计算地层压力 127
    第二节 注水井吸水剖面分析 128
    一、吸水剖面与动态连通性关系 128
    二、储层内外因素导致注入压力高 132
    第三节 盐67区精细注采对应关系分析 133
    一、新盐98-101井组 133
    二、新盐114-95井组 137
    三、新盐102-99井组 142
    四、新盐116-95井组 146
    第四节 盐67区注水井改造措施效果 150
    一、注水井初期改造措施 150
    二、生产实践措施效果 152
    本章小结 156
    第七章 水驱效果及开发技术政策 157
    第一节 水驱效果 157
    一、区块水驱采收率 157
    二、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 158
    三、存水率和水驱指数 159
    第二节 开发技术政策研究 160
    一、井网密度 160
    二、井排距计算 163
    三、井网适应性评价 166
    四、压力系统设计 166
    五、注水时机及注水强度设计 173
    六、合理采油速度及单井采液强度 175
    七、合理注采比 177
    本章小结 178
    参考文献 180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