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本科教材 > 医学 > 1005 中医学 > 中医藏象学(定制版)

相同作者的商品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中医藏象学(定制版)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中医藏象学(定制版)
  • 书号:9787030094254
    作者:张俊龙,郭蕾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261
    字数:348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6-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59.80元
    售价: ¥47.24元
  • 图书介质: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是供成人教育中医药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使用的教材。全书共分8章,包括绪论、气血津液精神、形体、官窍、经络、脏腑、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联系和体质方面的理论知识。内容涉及藏象、经络、形体、官窍等的概念及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多个方面,是关于中医学生理病理理论的基础性教材。本书力求阐明中医藏象学的基本概念、内容、理论特点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具体应用,是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专业性著作。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总序
    编写说明
    1 绪论
    1.1 藏象学的性质和内容 (2)
    1.1.1 藏象学的性质 (2)
    1.1.2 藏象学的基本内容 (2)
    1.2 藏象学的形成和发展 (4)
    1.2.1 藏象学的形成 (4)
    1.2.2 藏象学的发展 (7)
    1.3 藏象学的特点 (9)
    1.3.1 五脏与自然界有着密切的联系 (9)
    1.3.2 脏与腑是一个统一整体 (10)
    1.3.3 五脏与形体官窍联结成一个整体 (10)
    1.3.4 五脏的生理活动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 (11)
    1.4 学习藏象学的目的意义 (12)
    2 气血津液精神
    2.1 气 (15)
    2.1.1 气的基本概念 (15)
    2.1.2 气的来源和生成 (16)
    2.1.3 气的功能 (17)
    2.1.4 气的运动 (19)
    2.1.5 气的分布与分类 (20)
    2.2 血 (25)
    2.2.1 血的基本概念 (25)
    2.2.2 血的生成 (25)
    2.2.3 血的功能 (26)
    2.2.4 血的循行 (27)
    2.3 津液 (27)
    2.3.1 津液的基本概念 (27)
    2.3.2 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28)
    2.3.3 津液的功能 (28)
    2.4 精 (29)
    2.4.1 精的基本概念 (29)
    2.4.2 精的生成 (30)
    2.4.3 精的生理功能 (30)
    2.5 神 (31)
    2.5.1 神的基本概念 (31)
    2.5.2 神的内容及其生理作用 (32)
    2.6 气血津液精神之间的关系 (35)
    2.6.1 神与气血津液的关系 (35)
    2.6.2 气与血的关系 (35)
    2.6.3 气与津液的关系 (37)
    2.6.4 津液和血的关系 (38)
    3 形体
    3.1 皮 (41)
    3.1.1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41)
    3.1.2 皮肤与脏腑经络气血的关系 (42)
    3.1.3 皮肤病的病因病机 (45)
    3.1.4 常见的皮肤损害 (47)
    3.2 脉 (48)
    3.2.1 脉的结构和功能 (48)
    3.2.2 脉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49)
    3.2.3 平脉及其生理性变化 (51)
    3.2.4 脉的病因病机 (52)
    3.3 筋 (55)
    3.3.1 筋的结构与功能 (55)
    3.3.2 筋与脏腑气血经络的关系 (56)
    3.3.3 筋病的病因病机 (57)
    3.3.4 伤筋的分类及诊断要点 (59)
    3.4 肉 (60)
    3.4.1 肉的结构与功能 (60)
    3.4.2 肉与脏腑气血经络的关系 (61)
    3.4.3 肉病的病因病机 (62)
    3.4.4 肉病的诊断依据及临床表现 (63)
    3.5 骨 (64)
    3.5.1 骨的分类构造及功能 (64)
    3.5.2 骨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65)
    3.5.3 骨病的病因病机 (66)
    3.5.4 骨折的诊断要点 (67)
    4 官窍
    4.1 目 (70)
    4.1.1 目的结构与功能 (70)
    4.1.2 目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71)
    4.1.3 目病的病因病机 (73)
    4.1.4 五轮学说简介 (74)
    4.2 耳 (75)
    4.2.1 耳的结构与功能 (75)
    4.2.2 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76)
    4.2.3 耳病的病因病机 (78)
    4.2.4 耳病的常见症状及机理 (79)
    4.3 口 (81)
    4.3.1 口的结构与功能 (81)
    4.3.2 口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83)
    4.3.3 口齿病的病因病机 (84)
    4.3.4 口齿病的常见症状及机理 (85)
    4.4 鼻 (86)
    4.4.1 鼻的结构与功能 (86)
    4.4.2 鼻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87)
    4.4.3 鼻病的病因病机 (89)
    4.4.4 鼻病的常见症状及机理 (90)
    4.5 咽喉 (92)
    4.5.1 咽喉的结构与功能 (92)
    4.5.2 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93)
    4.5.3 咽喉病的病因病机 (94)
    4.5.4 咽喉病的常见症状及机理 (95)
    4.6 前阴和后阴 (97)
    4.6.1 前阴、后阴的结构与生理功能 (97)
    4.6.2 前阴、后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98)
    4.6.3 前阴、后阴病的病因病机 (100)
    4.6.4 前阴、后阴常见的局部病变 (101)
    5 经络
    5.1 经络学说的形成 (106)
    5.1.1 长期的医疗实践 (107)
    5.1.2 古代的解剖知识 (107)
    5.2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107)
    5.2.1 经络的概念 (107)
    5.2.2 经络系统的组成 (108)
    5.3 经络的功能 (109)
    5.3.1 运行气血,联络脏腑组织器官 (109)
    5.3.2 抗御病邪,反映传变趋势 (110)
    5.3.3 感应传导,调整阴阳虚实 (111)
    5.4 经络的运用和发展 (111)
    5.4.1 分经辨证 (112)
    5.4.2 循经考穴 (112)
    5.4.3 子午流注 (113)
    5.4.4 药物归经 (113)
    5.5 十二经脉 (113)
    5.5.1 名称 (114)
    5.5.2 外行部分 (114)
    5.5.3 内行部分 (115)
    5.5.4 流注关系 (116)
    5.5.5 表里关系 (117)
    5.5.6 循行部位及病候 (118)
    5.6 奇经八脉 (130)
    5.6.1 督脉 (130)
    5.6.2 任脉 (131)
    5.6.3 冲脉 (132)
    5.6.4 带脉 (134)
    5.6.5 阴跷脉阳跷脉 (135)
    5.6.6 阴维脉阳维脉 (137)
    5.7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137)
    5.7.1 经别 (137)
    5.7.2 别络 (139)
    5.7.3 经筋 (142)
    5.7.4 皮部 (145)
    5.8 经络的分布关系 (145)
    5.8.1 经络与脏腑的联系 (146)
    5.8.2 经络与组织器官的联系 (147)
    5.8.3 经络与肢节的联系 (148)
    附文 经络现代研究 (151)
    6 脏腑
    6.1 五脏 (166)
    6.1.1 心 (166)
    6.1.2 肺 (172)
    6.1.3 脾 (176)
    6.1.4 肝 (182)
    6.1.5 肾 (187)
    6.2 六腑 (195)
    6.2.1 胆 (196)
    6.2.2 胃 (197)
    6.2.3 小肠 (201)
    6.2.4 大肠 (202)
    6.2.5 膀胱 (203)
    6.2.6 三焦 (203)
    6.3 奇恒之腑 (205)
    6.3.1 脑 (206)
    6.3.2 骨与髓 (207)
    6.3.3 脉 (207)
    6.3.4 女子胞 (208)
    6.4 脏腑之间的关系 (209)
    6.4.1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210)
    6.4.2 六腑之间的关系 (214)
    6.4.3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215)
    7 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联系
    7.1 呼吸运动 (220)
    7.1.1 呼吸的一般过程 (221)
    7.1.2 肺与呼吸 (221)
    7.1.3 肾与呼吸 (221)
    7.1.4 其他脏腑与呼吸 (221)
    7.2 饮食物的代谢 (223)
    7.2.1 饮食物代谢的一般过程 (223)
    7.2.2 脾胃与饮食物代谢 (224)
    7.2.3 肝胆与饮食物代谢 (224)
    7.2.4 其他脏腑与饮食物代谢 (225)
    7.3 水液代谢 (226)
    7.3.1 水液代谢的一般过程 (226)
    7.3.2 肺与水液代谢 (227)
    7.3.3 脾胃与水液代谢 (228)
    7.3.4 肾与水液代谢 (229)
    7.3.5 其他脏腑与水液代谢 (229)
    7.4 生殖功能 (230)
    7.4.1 肾与生殖 (231)
    7.4.2 胞宫与生殖 (232)
    7.4.3 奇经与生殖 (232)
    7.4.4 其他脏腑与生殖 (233)
    8 体质
    8.1 体质的概念及体质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236)
    8.1.1 体质的概念 (236)
    8.1.2 体质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238)
    8.1.3 体质学说的内容及学习意义 (239)
    8.2 体质的生理基础 (239)
    8.2.1 体质与脏腑 (239)
    8.2.2 体质与气血 (240)
    8.2.3 体质与经络 (241)
    8.2.4 影响体质的因素 (241)
    8.3 体质的分型与特征 (246)
    8.3.1 阴阳五行分型及特征 (246)
    8.3.2 脏腑气血分型及特征 (247)
    8.4 体质学说的应用 (249)
    8.4.1 指导养生防病 (249)
    8.4.2 决定因人辨治 (250)
    8.4.3 优生优育 (250)
    模拟试题 (252)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