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环境安全 > 安全科学 > 民用核设施公众风险应对行为研究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民用核设施公众风险应对行为研究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民用核设施公众风险应对行为研究
  • 书号:9787030592101
    作者:曾静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B5
  • 页数:155
    字数:217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1-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72.00元
    售价: ¥56.88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综合运用公共危机管理、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社会心理学、风险沟通等相关理论,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关注公众面对民用核设施项目建设可能带来风险时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本书的研究以中国民用核设施附近的居民为对象,基于风险信息搜寻与处理(RISP)模型、防护行为决策模型(PADM)和启发-系统式处理模型(HSM)理论,对核设施项目建设情景下公众的风险感知以及可能采取的风险应对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深入探究公众对核电项目的风险信息搜寻行为意向和抵制行为意向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并以此研究为依据提出有效的风险信息沟通的对策和建议,为政府和核电企业有效干预、调控公众的风险感知和风险应对行为提供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对于大力发展核电产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3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3
    1.2.1 研究内容 3
    1.2.2 研究方法 5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思路 5
    1.4 研究创新之处 8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10
    2.1 风险感知 10
    2.1.1 风险和技术风险的内涵 10
    2.1.2 风险感知内涵和相关研究 11
    2.1.3 公众对核设施风险感知的研究综述 12
    2.2 风险应对行为 13
    2.2.1 民用核设施公众的风险应对行为的分类 13
    2.2.2 行为决策理论 13
    2.2.3 防护行为决策模型 15
    2.2.4 防护行为决策模型的研究综述 16
    2.3 信息搜寻行为 16
    2.3.1 Wilson信息搜寻行为模型 16
    2.3.2 Godbold信息搜寻行为的扩展模型 17
    2.3.3 信息处理模型 18
    2.3.4 风险信息搜寻与处理模型 19
    2.3.5 风险信息搜寻与处理模型的研究综述 20
    2.4 风险沟通 20
    2.4.1 风险传播和沟通的内涵 20
    2.4.2 风险沟通的研究综述 22
    2.5 研究现状的总体述评 23
    第3章 民用核设施的公众风险感知研究 25
    3.1 民用核设施的风险感知的内涵 25
    3.1.1 风险感知的测量范式 25
    3.1.2 基于心理测量范式的风险感知的研究 25
    3.1.3 民用核设施的公众风险感知 27
    3.2 民用核设施的公众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28
    3.2.1 信息获取 29
    3.2.2 风险知识 30
    3.2.3 利益感知 31
    3.2.4 负面情绪 32
    3.2.5 人口统计特征 33
    3.3 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 33
    3.4 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 34
    3.4.1 问卷设计 34
    3.4.2 测量工具 34
    3.4.3 数据收集 36
    3.5 公众对核设施的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38
    3.5.1 信度和效度分析 39
    3.5.2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41
    3.5.3 数据分析方法及分析结果 42
    3.5.4 公众的信息渠道使用习惯分析 46
    3.6 公众对核设施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讨论 48
    3.7 本章小结 50
    第4章 民用核设施的公众风险信息搜寻行为意向研究 51
    4.1 引言 51
    4.2 风险信息搜寻行为意向的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 52
    4.2.1 感知知识 53
    4.2.2 风险感知 54
    4.2.3 渠道信任 54
    4.2.4 信息需求和信息搜寻行为意向 55
    4.3 研究方法 55
    4.4 数据分析结果 57
    4.4.1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统计分析 57
    4.4.2 数据分析方法 58
    4.4.3 测量模型的分析结果 58
    4.4.4 结构模型分析结果 60
    4.5 公众的风险信息搜寻行为意向的结果讨论 61
    4.6 本章小结 62
    第5章 民用核设施的公众抵制行为意向研究 63
    5.1 引言 63
    5.1.1 公众“核邻避情结”内涵 63
    5.1.2 核电接受性和“核邻避情结”的影响因素 64
    5.1.3 公众参与的内涵 65
    5.2 抵制行为意向的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 65
    5.2.1 网络信息获取和公众参与 66
    5.2.2 感知知识 67
    5.2.3 风险感知和利益感知 67
    5.2.4 “核邻避情结”和抵制行为意向 68
    5.3 研究方法 69
    5.4 数据分析结果 70
    5.4.1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统计分析 70
    5.4.2 数据分析方法 71
    5.4.3 测量模型分析结果 72
    5.4.4 结构模型分析结果 73
    5.5 公众抵制行为意向的结果讨论 76
    5.6 本章小结 78
    第6章 风险感知和信息处理对公众抵制行为的影响分析 79
    6.1 公众抵制行为 79
    6.2 基于风险感知和信息处理的公众抵制行为意向概念模型 80
    6.3 研究假设及问卷设计 81
    6.3.1 研究假设提出 81
    6.3.2 问卷设计及抽样 86
    6.4 研究结果与假设检验 88
    6.4.1 信度和效度检验 88
    6.4.2 数据分析方法 89
    6.4.3 SEM分析结果 90
    6.4.4 风险感知的中介效应检验 92
    6.5 基于风险感知的公众核设施抵制行为意向分析结果讨论 92
    6.6 本章小结 95
    第7章 公众风险应对行为意向的居住距离差异分析 96
    7.1 引言 96
    7.2 以居住距离为调节变量的多群组分析 97
    7.2.1 数据收集 97
    7.2.2 民用核设施风险信息搜寻行为意向的居住距离差异分析 98
    7.2.3 民用核设施抵制行为意向的居住距离的差异分析 101
    7.3 结果讨论 103
    7.3.1 民用核设施风险信息搜寻行为意向差异分析的结果讨论 103
    7.3.2 民用核设施抵制行为意向的差异分析的结果讨论 104
    7.4 本章小结 106
    第8章 民用核设施公众风险应对行为选择的判别分析 107
    8.1 公众风险应对行为选择判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07
    8.2 民用核设施公众风险应对行为选择判别指标体系构建 108
    8.3 基于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的公众风险应对行为选择判别分析 110
    8.3.1 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简介 110
    8.3.2 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判别分析参数设置 111
    8.3.3 民用核设施公众风险应对行为选择判别分析 112
    8.3.4 分区域的公众风险应对行为选择判别分析 114
    8.4 本章小结 117
    第9章 民用核设施建设中的风险沟通研究 119
    9.1 引言 119
    9.2 研究方法 120
    9.2.1 风险沟通基本框架 120
    9.2.2 数据收集 120
    9.3 数据分析 121
    9.3.1 风险信息源分析 121
    9.3.2 信息获取和公众参与分析 124
    9.3.3 公众对核电企业和政府在核电站建设决策过程中的信任程度 126
    9.4 研究结论 127
    9.5 风险沟通的对策和建议 128
    9.5.1 构建满足公众信息需求、多样化的信息释放机制 129
    9.5.2 构建涉核网络舆情的监测引导机制 130
    9.5.3 规范民用核设施建设决策的公众参与机制 130
    9.5.4 多途径宣传与普及核电知识 131
    9.5.5 提高各级政府和核电企业的公众信任度 131
    9.6 本章小结 132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 133
    10.1 研究结论 133
    10.2 理论贡献 135
    10.3 研究不足与展望 136
    参考文献 138
    附录 151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