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生物学》自2005年出版以来得到了国内同行广泛的好评。然而,随着各种新兴技术的引入,近年来在生殖生物学基础研究和临床方面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原来版本中的一些概念和内容已经过时,急需更新。此次再版,在原来的基础上,对原有的章节安排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一些章节的更新幅度在70%以上,尽量做到既简单易懂,又可以反映学科最新发展。
本书综合了国内外近年来在生殖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和著作,介绍了性别决定、生殖细胞的发育及成熟、受精机理、胚胎发育、胚胎着床、胎盘的形成、分娩、生殖免疫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态,并介绍了生殖激素、辅助生殖、环境对生殖的影响及现代生殖生物学实验技术等内容。本书以小鼠、人和家畜为主,既介绍哺乳动物生殖的共性,又具体阐述各类动物的特性,力求从广度、深度和新颖性方面,比较系统和全面地介绍生殖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最新进展。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生殖及生殖生物学 1
第二章 性别决定与性腺发育 8
第一节 原始生殖细胞的特化与定向迁移 8
第二节 性别决定 12
第三节 性腺及附属生殖器官的发育 20
第四节 不同性别胚胎的发育 25
参考文献 27
第三章 生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32
第一节 雌性生殖器官 32
第二节 雌性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 42
第三节 雄性生殖器官 43
参考文献 51
第四章 生殖激素 53
第一节 脑部生殖激素 53
第二节 松果体激素 75
第三节 性腺激素 79
第四节 胎盘激素 99
第五节 前列腺素 105
参考文献 110
第五章 精子发生 113
第一节 精子发生微环境 113
第二节 精子发生过程 118
第三节 生精细胞的结构 123
第四节 精子发生周期 128
第五节 精子发生调控 130
第六节 精子成熟 144
参考文献 147
第六章 卵子发生、卵泡发育与排卵 149
第一节 卵子发生和卵泡发育 149
第二节 卵子成熟 180
第三节 排卵 201
第四节 黄体的形成和退化 211
参考文献 215
第七章 受精 219
第一节 受精的研究历史及概述 219
第二节 配子在雌性生殖道中的运送及精子获能 224
第三节 精子穿过卵丘及透明带 229
第四节 精子与卵质膜的结合和融合 242
第五节 卵子激活 248
第六节 精子核去浓缩、原核形成及表观遗传修饰变化 257
第七节 卵子皮质反应及多精受精的阻止 261
第八节 受精过程的中心体和线粒体遗传 266
参考文献 269
第八章 胚胎发育 274
第一节 胚胎发育的过程 274
第二节 早期胚胎发育的细胞命运决定 280
第三节 早期胚胎发育的基因表达调控 288
第四节 早期胚胎发育的DNA甲基化修饰 303
第五节 早期胚胎发育的组蛋白修饰 308
第六节 早期胚胎发育的逆转座子激活与沉默 313
第七节 多能干细胞 318
参考文献 324
第九章 胚胎着床及蜕膜化 329
第一节 胚胎着床 329
第二节 胚胎着床的分子调控 354
第三节 延迟着床 373
第四节 蜕膜化 379
第五节 妊娠识别 391
参考文献 396
第十章 胎盘、妊娠维持及分娩 403
第一节 胎盘的类型和结构 403
第二节 胎膜 422
第三节 脐带 427
第四节 羊水 430
第五节 妊娠的维持 431
第六节 妊娠激素与妊娠期母体适应性反应 447
第七节 分娩 451
参考文献 463
第十一章 生殖疾病与辅助生殖技术 467
第一节 生殖疾病 467
第二节 辅助生殖技术 487
参考文献 506
第十二章 生殖免疫 513
第一节 配子免疫 513
第二节 母胎界面免疫 530
第三节 胚胎/胎盘免疫 549
第四节 病理妊娠与免疫 554
参考文献 557
第十三章 环境与生殖健康 561
第一节 物理因素对生殖健康的影响 562
第二节 化学因素对生殖健康的影响 566
第三节 生物因素对生殖健康的影响 577
第四节 生活行为对生殖健康的影响 580
参考文献 581
第十四章 现代生殖生物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简介 587
第一节 生殖系统细胞离体培养和操作 587
第二节 基因的表达检测及功能分析 591
第三节 微观形态学技术 597
第四节 核移植和干细胞技术 602
第五节 基因编辑技术 608
参考文献 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