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生命科学 > 生态学 > 中国生态学学科40年发展回顾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中国生态学学科40年发展回顾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中国生态学学科40年发展回顾
  • 书号:9787030628244
    作者:中国生态学学会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
  • 页数:729
    字数:1409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1-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328.00元
    售价: ¥259.12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商品库存: 9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系统总结分析了中国生态学学科各领域40年来发展历程、研究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展望,这些领域包括理论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统生态、景观生态、区域生态、全球变化生态、动物生态、昆虫生态、植物生态、微生物生态、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湖泊生态、流域生态、海洋生态、农业生态、城市生态、土壤生态、污染生态、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持续发展生态、恢复生态、防护林生态、生物入侵与控制、产业生态、生态工程、旅游生态、民族生态、生态文化、分子生态、化学生态、稳定同位素生态、生态遥感、长期生态、黄土高原生态、喀斯特地区生态、西北干旱区生态和青藏高原生态。
样章试读
  • wx_Walden59161 ( 2020-03-27 09:44:25 )

    书内容很不错。但是购物体验很糟糕,没有在线客服,发票也不知道在哪开,留言没人搭理。千万不要在这上面买!

  • wx_苓峰03328 ( 2020-03-26 17:35:40 )

    好书一本。我本人也参加了写作。

总计 2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前言
    第1章 理论生态学研究进展 1
    1 引言 1
    1.1 理论与模型 1
    1.2 理论生态学:从过程出发 2
    2 理论生态学的发展历程 3
    2.1 理论生态学的形成时期(1859~1960年) 3
    2.2 进化生态学派与系统生态学派 4
    2.3 理论生态学的重要专著 5
    3 研究现状:当代理论生态学的若干重要议题 5
    3.1 合作行为的进化机制 6
    3.2 种群动态与进化动态的整合 6
    3.3 食物网结构与动态 7
    3.4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 7
    3.5 空间的重要性 8
    3.6 解析生态系统复杂性 8
    4 发展趋势 9
    参考文献 11
    第2章 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 17
    1 引言 17
    2 中国种群生态学发展历程(1978~2018年) 17
    2.1 初步阶段(1978年前) 17
    2.2 起步阶段(1978~1999年) 18
    2.3 21世纪初发展阶段(2000~2010年) 20
    2.4 近期发展阶段(2011~2018年) 22
    3 中国种群生态学研究现状 23
    3.1 种群生态学新进展 23
    3.2 学术建制、人才培养、基础研究平台建设 30
    4 国际背景 30
    4.1 国际发展现状、动态和趋势的分析 30
    4.2 我国与国际水平的比较 30
    4.3 我国的战略需求与研究方向 31
    5 发展趋势及展望 31
    5.1 向跨组织层次和较长时序发展 31
    5.2 新方法和新理论 31
    5.3 应对全球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31
    5.4 发展微生物种群生态学 31
    参考文献 32
    第3章 群落生态学研究进展 42
    1 引言 42
    2 群落生态学40年的发展历程 42
    2.1 群落生态学是国际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42
    2.2 国内研究回顾 43
    3 群落生态学研究现状 46
    3.1 群落构建机制 46
    3.2 物种共存理论 47
    3.3 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生产力和稳定性 49
    4 发展趋势及展望 50
    4.1 群落生态学研究的联网监测实验平台 50
    4.2 将不同营养级生物类群的作用纳入到群落生态学研究的体系中 51
    4.3 多学科视野和大数据背景下的群落生态学研究 51
    4.4 群落调查与观测方法的创新 52
    4.5 群落生态学新理论的归纳与创新 52
    参考文献 52
    第4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进展 60
    1 引言 60
    2 学科40年发展历程 60
    2.1 生态学的形成与理论发展 60
    2.2 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发展的新阶段 62
    3 研究现状 63
    3.1 群落结构与生态系统功能 63
    3.2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耦合关系 64
    3.3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动态变化及空间格局 66
    3.4 生态系统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68
    4 国际发展趋势及展望 70
    4.1 国际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 70
    4.2 我国的研究现状与未来重点发展领域 71
    参考文献 72
    第5章 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80
    1 引言 80
    2 景观生态学学科40年发展历程 80
    2.1 景观生态学学科发展历程 80
    2.2 我国景观生态学学科发展历程 81
    3 研究现状与特点 83
    3.1 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现状 83
    3.2 我国景观生态学学科建设现状 89
    4 国际背景 91
    4.1 景观生态学学科发展现状、动态与趋势 91
    4.2 我国与国际水平的比较和研究方向 91
    5 发展趋势及展望 93
    5.1 景观生态学学科发展目标与趋势预测 93
    5.2 我国未来的研究方向建议 94
    参考文献 94
    第6章 区域生态学研究进展 97
    1 引言 97
    2 区域生态学40年发展历程 97
    2.1 萌芽时期(1984年以前) 98
    2.2 形成与初创时期(1985~2003年) 98
    2.3 发展与成熟时期(2004~2012年) 98
    2.4 快速发展时期(2013年至今) 99
    3 研究现状与取得的重要进展 100
    3.1 区域生态研究现状与热点 100
    3.2 区域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进展 102
    4 国内外研究比较 105
    4.1 国际区域生态学发展 105
    4.2 国内外研究比较 106
    5 未来发展趋势及展望 107
    5.1 进一步完善学科体系,突出重点研究领域 107
    5.2 进一步加强基础支撑、促进区域生态综合研究 107
    5.3 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大需求的区域生态学研究 108
    5.4 未来的研究热点领域和方向 108
    参考文献 109
    第7章 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进展 113
    1 引言 113
    2 学科40年发展历程 113
    2.1 全球变化研究 113
    2.2 全球变化生态学的发展阶段 114
    3 研究现状 115
    3.1 全球变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115
    3.2 全球变化对植被物候的影响 116
    3.3 全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18
    3.4 碳循环与全球变化对碳循环的影响研究 120
    4 国际趋势 122
    4.1 碳水耦合过程 122
    4.2 地上地下关系 123
    4.3 微生物结构与功能 123
    4.4 土壤碳动态 124
    4.5 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技术趋势 124
    5 发展趋势与展望 126
    5.1 我国全球变化生态学的发展目标和前景 126
    5.2 全球变化生态学在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建议 127
    参考文献 127
    第8章 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137
    1 引言 137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7
    2.1 动物分子生态学 137
    2.2 动物生理生态学 139
    2.3 动物行为生态学 140
    2.4 动物种群与群落生态学 141
    2.5 动物保护生物学 143
    3 动物生态学发展趋势及展望 144
    3.1 动物分子生态学 144
    3.2 动物生理生态学 144
    3.3 行为生态学 144
    3.4 动物种群与群落生态学 145
    3.5 动物保护生物学 146
    参考文献 147
    第9章 昆虫生态学研究进展 154
    1 引言 154
    1.1 1949年之前的萌芽阶段 155
    1.2 1949~1979年的成长阶段 155
    1.3 1980年后的发展阶段 155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6
    2.1 昆虫生理生态学 156
    2.2 昆虫种群的空间与数量生态学 157
    2.3 昆虫群落生态学研究 158
    2.4 昆虫行为生态学 158
    2.5 昆虫分子生态学 159
    2.6 昆虫化学生态学 159
    2.8 昆虫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160
    2.9 昆虫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163
    2.10 害虫生态调控 163
    3 昆虫生态学展望 164
    参考文献 165
    第10章 植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173
    1 引言 173
    2 中国植物生态学40年发展历程 173
    2.1 经典植被研究工作(1978~2010年) 173
    2.2 植物生态学数量分析研究(1980~1995年) 174
    2.3 生物多样性(1985年至今) 174
    2.4 全球变化研究(1990年至今) 175
    2.5 植物光合生理与生理生态(1985~2010年) 175
    2.6 恢复生态学研究(1990~2015年) 176
    2.7 种群与入侵生态学研究(2000年至今) 176
    3 植物生态学研究现状 177
    3.1 植物对极端气候的生理生态响应 177
    3.2 入侵物种种群生态学 177
    3.3 群落生态学 178
    3.4 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学 178
    3.5 生物多样性 178
    3.6 全球变化生态学 179
    3.7 恢复生态学 179
    4 中国植物生态学研究在国际舞台的地位 180
    5 发展趋势及展望 180
    5.1 植物个体生态学与生理生态学 181
    5.2 植物种群生态学 181
    5.3 群落生态学 182
    5.4 全球变化生态学 182
    5.5 生物多样性 182
    5.6 应用植物生态学 183
    参考文献 183
    第11章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188
    1 引言 188
    2 学科发展简史及近40年历程 188
    3 中国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现状与取得的重要进展 191
    3.1 微生物生态学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 191
    3.2 自然环境微生物生态 194
    3.3 人和动物宿主共生微生物生态 197
    3.4 工程系统的微生物生态 200
    4 微生物生态学国内外发展态势和展望 203
    4.1 微生物生态学国内外发展态势 203
    4.2 微生物生态学未来发展趋势及展望 204
    参考文献 205
    第12章 森林生态学研究进展 214
    1 引言 214
    2 学科发展历程 215
    3 前沿领域现状与趋势 216
    3.1 全球气候变化及森林的响应与适应 216
    3.2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协同/权衡与多目标经营 218
    3.3 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与生态系统功能研究 219
    3.4 森林生态与水文过程的耦合与多尺度效应研究 220
    3.5 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 222
    4 展望 223
    4.1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223
    4.2 重点领域及优先发展方向 223
    4.3 强化学科、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 225
    参考文献 225
    第13章 草地生态学研究进展 228
    1 引言 228
    2 学科40年发展历程 229
    2.1 草地生态学的历史渊源 229
    2.2 学科研究发展脉络 229
    3 研究现状 232
    3.1 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232
    3.2 研究方法和平台建设 239
    3.3 相关政策组织保障 239
    3.4 人才培养与学科布局 240
    4 国际背景 241
    4.1 国际草地生态学学科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241
    4.2 研究趋势 242
    4.3 比较、判断与借鉴 242
    5 学科发展总结和前景 243
    5.1 总结 243
    5.2 展望 244
    参考文献 245
    第14章 湿地生态学研究进展 251
    1 引言 251
    2 我国湿地生态学发展现状 251
    2.1 我国湿地生态学研究主要进展 251
    2.2 湿地生态学研究的应用领域 257
    3 国内外湿地生态学研究发展状况 259
    3.1 国际湿地学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59
    3.2 我国湿地生态研究存在的问题 260
    4 我国湿地生态学发展建议 260
    4.1 设置国际和国内湿地研究计划,促进湿地科学发展 260
    4.2 构建国际交流平台,促进湿地生态领域国内外合作 261
    4.3 服务国家和地方需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学科理论 261
    参考文献 261
    第15章 湖泊生态学研究进展 265
    1 引言 265
    2 湖泊生态学发展历程 265
    2.1 以湖泊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的湖泊综合调查研究阶段 266
    2.2 以湖泊生态系统稳定与保护为目标的应用生态学研究阶段 267
    3 湖泊生态学研究进展 267
    3.1 创立和发展湖泊生态过程与格局变化研究新方法和新技术 267
    3.2 湖泊生态环境变化及其生态系统响应基础理论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269
    3.3 人才培养与学术建制 273
    4 湖泊生态学研究发展趋势 274
    4.1 湖泊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274
    4.2 大力推进多学科融合的湖泊生态学理论研究 275
    4.3 湖泊生态数值模拟研究 276
    4.4 湖泊生态系统的综合恢复与调控 276
    参考文献 277
    第16章 流域生态学研究进展 281
    1 引言 281
    2 学科发展历程 281
    3 研究现状 283
    4 国际背景 285
    5 发展趋势及展望 289
    参考文献 290
    附录 国内外流域生态系统研究文献主要杂志构成状况 293
    第17章 海洋生态学研究进展 295
    1 引言 295
    2 海洋生态学科40年发展历程 295
    2.1 海洋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 295
    2.2 基于生态系统的近海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机理 296
    2.3 海洋生态灾害与生态安全 297
    2.4 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珍稀濒危物种保护 297
    2.5 海洋生态修复 298
    2.6 海洋生态文明和国际合作 299
    3 研究现状 299
    3.1 海洋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 299
    3.2 基于生态系统的近海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机理 300
    3.3 海洋生态灾害与生态安全 301
    3.4 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珍稀濒危物种保护 302
    3.5 海洋生态修复 303
    3.6 海洋生态文明和国际合作 304
    4 国际背景 305
    4.1 海洋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 305
    4.2 基于生态系统的近海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机理 305
    4.3 海洋生态灾害与生态安全 305
    4.4 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珍稀濒危物种保护 306
    4.5 海洋生态修复 306
    4.6 海洋生态文明和国际合作 307
    5 发展趋势及展望 308
    5.1 海洋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 308
    5.2 基于生态系统的近海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机理 308
    5.3 海洋生态灾害与生态安全 309
    5.4 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珍稀濒危物种保护 309
    5.5 海洋生态修复 309
    5.6 海洋生态文明和国际合作 310
    参考文献 310
    第18章 农业生态学研究进展 314
    1 引言 314
    2 农业生态学在中国的40年发展历程 314
    2.1 学科体系的构建 314
    2.2 科学研究的发展 315
    2.3 生态农业的发展 317
    3 农业生态学的国际发展现状 319
    3.1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319
    3.2 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发展生态农业 320
    3.3 农业生态在拉美与欧洲发展的不同特点 321
    3.4 农业生态学的教学 322
    4 农业生态学发展趋势与展望 322
    4.1 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利用 322
    4.2 农业循环体系的构建 323
    4.3 农业景观布局研究 324
    4.4 农业生态转型的社会动力研究 325
    参考文献 325
    第19章 城市生态学研究进展 328
    1 引言 328
    2 城市生态学简史与研究范式变迁 328
    3 城市生态学研究进展 329
    3.1 城市景观格局研究进展 329
    3.2 城市生态系统构成、过程、功能与服务研究进展 330
    4 城市生态学研究的挑战与展望 342
    参考文献 343
    第20章 土壤生态学研究进展 360
    1 引言 360
    2 学科40年发展历程 360
    2.1 土壤生态学初创阶段 361
    2.2 土壤生态学的全面发展阶段(1991~2005年) 361
    2.3 土壤生态学深化与创新阶段 361
    3 研究现状 362
    3.1 基础理论创新 362
    3.2 土壤生物网络与生态服务功能 363
    3.3 土壤生物与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63
    3.4 全球变化的土壤生态效应研究 364
    3.5 重要技术与工程突破 365
    3.6 相关政策法规的形成 366
    3.7 人才培养与公众教育 367
    4 国际背景 368
    4.1 代表性领域透视 368
    4.2 比较、判断与借鉴 368
    5 发展趋势及展望 369
    5.1 趋势 370
    5.2 展望 371
    参考文献 371
    第21章 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修复——污染生态学热点领域研究进展 376
    1 引言 376
    2 生态恢复的措施与生态修复及研究进展 377
    2.1 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措施与生态修复 377
    2.2 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修复的研究进展 378
    3 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修复的发展趋势 382
    参考文献 382
    第22章 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386
    1 生物多样性研究热点 386
    2 生物多样性研究回顾 387
    3 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389
    3.1 基本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 389
    3.2 生物多样性信息平台快速发展 390
    3.3 红色名录编研走在世界前列 390
    3.4 热点地区和保护空缺评估为保护行动提供指导 391
    3.5 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初具规模 392
    3.6 森林群落物种共存机制研究取得明显进展 393
    3.7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实验研究 395
    4 结语 396
    参考文献 397
    第23章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 401
    1 引言 401
    2 学科发展历程 401
    3 研究现状 403
    3.1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 403
    3.2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 404
    3.3 生态系统服务流和供需研究 405
    3.4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与模型 406
    3.5 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 407
    3.6 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 408
    3.7 生态系统服务管理 410
    4 国际发展趋势及展望 411
    4.1 国际发展趋势 411
    4.2 国内发展状况 412
    4.3 未来重点发展领域 415
    参考文献 416
    第24章 可持续生态学研究进展 424
    1 可持续生态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 424
    2 宏观尺度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427
    2.1 全国尺度的生态文明建设 427
    2.2 实施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428
    2.3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428
    2.4 区域生态风险与生态补偿机制 429
    2.5 全球气候变化的生态适应 430
    3 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 430
    3.1 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评估 431
    3.2 生态城市设计与规划 431
    3.3 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 432
    4 生态产业与可持续发展 433
    4.1 生态工业 433
    4.2 生态农业 434
    5 可持续生态学研究展望 434
    参考文献 436
    第25章 恢复生态学研究进展 440
    1 引言 440
    2 中国生态恢复实践与恢复生态学发展历程 440
    3 恢复生态学研究现状 442
    3.1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 442
    3.2 恢复生态学当前研究热点 444
    4 恢复生态学国际发展趋势 446
    4.1 建立生态恢复的标准 446
    4.2 明确生态恢复的方向 447
    4.3 鼓励生态恢复的理论创新 447
    4.4 开展生态恢复的综合性研究 448
    5 中国恢复生态学发展的挑战及展望 449
    5.1 挑战 449
    5.2 中国生态恢复科学家尤其应该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 450
    参考文献 451
    第26章 防护林生态与管理研究进展 457
    1 引言 457
    2 学科40年发展历程 457
    3 研究现状 459
    3.1 研究进展 459
    3.2 学术建制、人才培养、基础研究平台 464
    4 国际背景 464
    5 发展趋势及展望 466
    参考文献 467
    第27章 生物入侵研究进展 470
    1 引言 470
    2 入侵生物学学科40年发展历程 471
    2.1 国际生物入侵研究的发展历程 471
    2.2 我国生物入侵研究的发展历程及未来需求 471
    3 我国的研究现状与成就 473
    3.1 基础研究或基础理论研究-入侵扩张机制 473
    3.2 防控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481
    3.3 生物入侵管理制度的日趋完善 486
    3.4 生物入侵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 487
    4 入侵生物学学科发展趋势及展望 487
    4.1 我国入侵生物的发生及防控需求 487
    4.2 我国生物入侵研究的未来展望 489
    4.3 国际生物入侵研究发展趋势 489
    参考文献 490
    第28章 产业生态学研究进展 495
    1 引言 495
    2 国际背景 495
    3 学科40年发展历程 496
    4 研究现状 498
    4.1 社会经济代谢 498
    4.2 城市代谢及其生态化 499
    4.3 生命周期评价与环境足迹 500
    4.4 产业共生与生态工业发展 502
    4.5 可持续消费 503
    4.6 我国产业生态学研究概况 503
    5 发展趋势及展望 504
    5.1 研究本体上要关注根本性和战略性的核心问题 504
    5.2 研究方法上要开发更多的系统性方法 504
    5.3 学科建构上要加速理论体系搭建和与其他新兴学科的融合 504
    5.4 加强中国使命感,接受生态文明转型的历史挑战 504
    参考文献 505
    第29章 生态工程研究进展 509
    1 引言 509
    2 学科40年发展历程 509
    2.1 总体发展 509
    2.2 分支发展 510
    3 研究现状 512
    3.1 生态产业概述 512
    3.2 生态产业应用 513
    3.3 重大生态工程评价 513
    3.4 乡村生态工程 515
    3.5 河湖滨岸带生态工程 519
    3.6 海岸带生态工程 520
    3.7 林业生态工程 520
    3.8 湿地生态工程 522
    4 国际背景 523
    5 发展趋势及展望 524
    参考文献 525
    第30章 旅游生态学研究进展 533
    1 前言 533
    2 我国旅游生态学发展历程 533
    3 国内旅游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534
    3.1 旅游生态学基本理论研究 534
    3.2 旅游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研究 535
    3.3 旅游生态系统的管理研究 537
    3.4 可持续旅游形式研究 538
    4 旅游生态学研究的国际态势 539
    4.1 研究范围更加广阔 539
    4.2 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化和智能化 539
    4.3 研究内容更关注旅游影响的机理 539
    5 国内旅游生态学研究展望 540
    5.1 旅游影响的演化规律研究 540
    5.2 本土性旅游生态管理研究 540
    5.3 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影响的研究 540
    5.4 自然保护地环境教育研究 541
    5.5 旅游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 541
    5.6 热点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研究 541
    参考文献 541
    第31章 民族生态学研究进展 547
    1 引言 547
    2 学科40年发展历程 548
    3 研究现状 549
    3.1 传统生态知识研究 550
    3.2 弹韧性理论 553
    3.3 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分析框架 554
    3.4 学术建制 555
    3.5 人才培养 556
    3.6 基础研究平台 557
    4 国际背景 557
    4.1 民族生态学国际指向 557
    4.2 民族生态学在中国 558
    5 发展趋势及展望 559
    5.1 学科发展目标 559
    5.2 学科发展趋势 560
    参考文献 561
    第32章 生态文化研究进展 566
    1 引言 566
    2 国际生态文化研究起源与我国发展历程 567
    2.1 国际生态文化研究起源 567
    2.2 我国生态文化研究发展历程 568
    3 我国生态文化研究的主要成果 570
    3.1 民族生态文化研究 570
    3.2 区域生态文化研究 573
    3.3 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生态文化研究 574
    4 未来发展展望 576
    4.1 生态文化将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 576
    4.2 我国生态文化将在国际交流间不断丰富,不断走向世界 577
    4.3 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生态文化发掘与保护将得到快速发展 577
    4.4 多学科交叉将是生态文化未来深化研究的重要趋势 577
    参考文献 577
    第33章 分子生态与生态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582
    1 引言 582
    2 学科40年发展历程 583
    3 研究现状和重要发现 584
    3.1 表型可塑性的生态基因组学 584
    3.2 行为反应的生态基因组学 586
    3.3 环境适应的生态基因组学 587
    4 国际背景 592
    5 发展趋势及展望 593
    参考文献 594
    第34章 化学生态学研究进展 600
    1 引言 600
    2 学科40年发展历程 600
    3 研究现状 602
    3.1 化学信息及其感受机理研究 602
    3.2 昆虫信息素研究 603
    3.3 植物与昆虫的关系 604
    3.4 植物诱导抗性 606
    3.5 三级营养关系 607
    3.6 植物化感作用 607
    3.7 海洋化学生态学 608
    3.8 本学科在学术建制、人才培养、基础研究平台等方面的进展 609
    4 国际背景 610
    5 发展趋势及展望 610
    参考文献 611
    第35章 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研究进展 615
    1 引言 615
    2 中国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研究进展 616
    2.1 生态学和地球化学过程同位素分馏机制研究 616
    2.2 稳定同位素探测技术与分子生态学研究 618
    2.3 植物碳代谢、土壤碳转化及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 618
    2.4 植物氮素利用与生态系统氮循环过程研究 619
    2.5 植物水分来源与利用效率及生态系统水通量拆分研究 620
    2.6 动物食物来源与食物网结构及动物迁徙研究 621
    2.7 全球变化的生态学效应研究 622
    3 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研究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 623
    3.1 研究入侵物种足迹和生物多样性变化 624
    3.2 追踪养分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624
    3.3 量化水文生态中水源的变化 624
    3.4 评估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的长期效应 624
    3.5 量化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对生态过程的影响 624
    3.6 评价全球变化影响下的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 625
    3.7 确定传染病的地理起源及传播媒介的移动 625
    4 中国稳定同位素生态学未来研究的策略建议 625
    参考文献 626
    第36章 生态遥感研究进展 632
    1 引言 632
    2 生态遥感40年发展历程 632
    3 研究现状 634
    3.1 土地覆被 634
    3.2 生态参数 635
    3.3 生态评估 636
    3.4 学科建设 637
    4 国际背景 638
    5 发展趋势及展望 639
    参考文献 640
    第37章 长期生态研究进展 642
    1 引言 642
    2 学科40年发展历程 642
    2.1 我国长期生态研究的发展历程 642
    2.2 中国长期生态研究的主要手段和发展过程 643
    3 研究现状 646
    3.1 长期生态研究的青年人才队伍正在稳步壮大 646
    3.2 揭示了中国典型生态系统生产力长期动态及形成机制 646
    3.3 探讨了长期模拟氮沉降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647
    3.4 基于森林大样地长期观测数据,探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648
    3.5 基于长期观测数据,阐明了亚热带成熟森林的固碳过程与机制 649
    3.6 基于长期联网通量观测数据,发现亚热带森林是可比拟北美森林的重要碳汇 649
    4 国际背景 650
    5 发展趋势及展望 652
    5.1 结合多种观测途径的长期数据,联网式揭示生态系统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 652
    5.2 利用积累的长期联网观测数据,验证和发展具有自主产权的生态模型 652
    5.3 发展适合生态系统联网观测的新概念体系和新技术,拓展长期生态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653
    5.4 开展跨类型、跨区域的联网研究或综合性集成研究 653
    参考文献 653
    第38章 黄土高原生态学研究进展 657
    1 引言 657
    2 黄土高原40年生态学研究主要进展 657
    2.1 区域气候及土地利用变化 657
    2.2 土壤水分与养分研究 658
    2.3 植被生态研究 661
    2.4 群落及生物多样性研究 662
    2.5 水文生态研究 663
    2.6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 665
    2.7 区域生态修复、治理及其可持续性 666
    3 研究展望 667
    3.1 生态水文和水文生态的研究仍然是基础性科学问题 667
    3.2 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与服务的级联关系和优化调控 668
    3.3 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 668
    参考文献 668
    第39章 喀斯特生态研究进展 671
    1 引言 671
    2 国内外喀斯特生态研究概况 671
    3 喀斯特区特殊性及其生态脆弱性 672
    4 喀斯特生态研究特点 673
    5 喀斯特生态研究主要进展 674
    5.1 喀斯特生态系统退化机制及人为干扰成因 674
    5.2 喀斯特生态系统关键生源要素循环过程 674
    5.3 岩溶风化成土及土壤养分过程 675
    5.4 喀斯特作用的碳汇效应 675
    5.5 喀斯特地表-地下水文过程 676
    5.6 喀斯特地上-地下二元水土流失/漏失过程与形成机制 676
    5.7 喀斯特生境植被适生机制 677
    5.8 喀斯特生态修复 677
    5.9 喀斯特生态治理助力区域脱贫攻坚 678
    5.10 喀斯特景观保护与生态系统服务 679
    6 喀斯特生态研究存在问题 680
    7 未来研究展望 680
    参考文献 682
    第40章 西北干旱区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686
    1 引言 686
    2 西北干旱区生态系统的研究历程概况 686
    3 西北干旱区生态系统恢复 687
    3.1 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 687
    3.2 西北干旱区土地退化与荒漠化防治 687
    4 西北干旱区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 688
    4.1 西北干旱区生态系统群落结构组成和动态变化 688
    4.2 西北干旱区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物质能量流动 690
    5 西北干旱区生态系统研究发展趋势 693
    5.1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服务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693
    5.2 西北干旱区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和水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机制 696
    参考文献 697
    第41章 青藏高原生态学研究进展 706
    1 引言 706
    2 青藏高原生态学40年发展历程 706
    2.1 青藏高原生态学萌芽、建立时期(20世纪70年代之前) 706
    2.2 现代青藏高原生态学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708
    3 40年来青藏高原生态学研究热点词汇分析 709
    3.1 论文数量、出版机构和期刊的概述 709
    3.2 青藏高原生态学研究生态研究的知识结构 710
    3.3 青藏高原生态学研究不同时期热点关键词 710
    4 近年来青藏高原生态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711
    4.1 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机制 711
    4.2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反馈 712
    4.3 青藏高原受损生态系统形成原因及恢复机理 714
    4.4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功能维持机制 716
    4.5 青藏高原放牧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 718
    5 青藏高原生态研究发展趋势 720
    5.1 青藏高原生态学研究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720
    5.2 青藏高原生态学研究发展趋势 721
    参考文献 722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