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提高大学生和研究生信息素养水平为目标,依据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制定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对信息社会中信息的生产、组织、传播、利用过程及其与人的关系进行全景式阐释。全书共10章,具体内容包括信息社会与信息素养、信息源、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互联网开放信息资源及其检索、常用文献数据库、文献信息收集与管理、文献信息的分析与评价、批判性阅读与写作、学术论文写作、学术规范与学术不端。每章都有若干练习题,书中还安排了5次上机实验,供教学人员参考选用。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信息社会与信息素养 1
1.1 信息与信息社会 1
1.1.1 信息 1
1.1.2 信息社会 2
1.1.3 信息社会的生活形态 3
1.2 信息需求的满足途径 5
1.2.1 互联网及其他媒体 5
1.2.2 图书馆服务网络 6
1.2.3 人际交流与调查研究 7
1.3 信息素养 8
1.3.1 信息素养的概念与意义 8
1.3.2 信息素养教育 9
1.3.3 《框架》的主要内容 11
练习题 13
参考文献 13
第2章 信息源 16
2.1 文献信息源与非文献信息源 16
2.1.1 信息源及其分类 16
2.1.2 文献载体的发展 17
2.1.3 文献信息源分类 18
2.2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21
2.2.1 参考文献类型与标识代码 21
2.2.2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22
2.2.3 参考文献的标注与著录 24
2.3 非文献信息的获取方法 26
2.3.1 观察法 26
2.3.2 实验法 27
2.3.3 模拟法 27
2.3.4 调查法 27
练习题 28
参考文献 29
第3章 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 31
3.1 信息组织 31
3.1.1 信息组织的含义 31
3.1.2 信息组织的方法 32
3.1.3 信息组织的要求 36
3.2 信息检索原理与技术 36
3.2.1 信息检索的意义和作用 37
3.2.2 信息检索的类型 37
3.2.3 信息检索的过程 38
3.2.4 信息检索原理 41
3.3 检索语言 41
3.3.1 分类检索语言 42
3.3.2 主题检索语言 44
3.4 信息检索策略与评价 44
3.4.1 信息检索策略 44
3.4.2 信息检索的评价与策略调整 45
3.4.3 检索案例 46
练习题 49
参考文献 49
第4章 互联网开放信息资源及其检索 50
4.1 互联网信息资源 50
4.1.1 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特点 50
4.1.2 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评价 51
4.2 搜索引擎 54
4.2.1 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54
4.2.2 搜索引擎的主要类型 54
4.3 搜索引擎检索技巧 58
4.3.1 检索算符与指令 58
4.3.2 高级搜索 64
4.3.3 专业检索工具 65
练习题 69
参考文献 69
第一次上机实验 基本检索工具的使用 70
第5章 常用文献数据库 72
5.1 全文数据库 72
5.1.1 中文全文数据库 72
5.1.2 外文全文数据库 74
5.2 检索工具 80
5.2.1 引文索引数据库 80
5.2.2 Engineering Village 81
5.2.3 SciFinder 82
5.2.4 Web of Science平台上的其他检索工具 82
5.2.5 EBSCO平台上的检索工具 83
5.2.6 CALIS的两个检索工具 84
5.3 数据库的使用与文献全文获取 84
5.3.1 数据库的导航 85
5.3.2 数据库的检索 87
5.3.3 获取文献全文 90
练习题 90
参考文献 91
第二次上机实验 专业检索工具的使用 92
第三次上机实验 数据库高级检索 93
第6章 文献信息收集与管理 94
6.1 科学研究与文献信息收集 94
6.1.1 科学研究具有继承性 94
6.1.2 文献信息的收集积累 95
6.1.3 文献信息的整理和阅读 96
6.2 文献调研与专题资料收集 97
6.2.1 文献调研与专题资料 97
6.2.2 专题资料收集的基本原则 97
6.2.3 专题资料收集方法 98
6.3 文献信息管理工具NoteExpress 99
6.3.1 NoteExpress简介 99
6.3.2 NoteExpress的安装 100
6.3.3 利用NoteExpress管理文献信息 101
6.3.4 数据导入 105
练习题 107
参考文献 107
第四次上机实验 NoteExpress的安装与使用 107
第7章 文献信息的分析与评价 109
7.1 文献计量分析 109
7.1.1 文献计量分析概述 109
7.1.2 评价指标 110
7.2 文献可视化分析 118
7.2.1 可视化分析概述 119
7.2.2 可视化工具 119
7.3 文献分析实例 126
7.3.1 数据选择与采集 126
7.3.2 软件安装与数据转换 130
7.3.3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133
练习题 136
参考文献 137
第8章 批判性阅读与写作 139
8.1 批判性思维 139
8.1.1 批判性思维的历史 139
8.1.2 批判性思维的兴起和衡量标准 141
8.1.3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 142
8.1.4 批判性思维的功能 143
8.1.5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与批判性思维 145
8.2 批判性阅读 146
8.2.1 什么是批判性阅读 146
8.2.2 批判性阅读的要素 147
8.2.3 批判性阅读策略 147
8.3 学术写作 148
8.3.1 学术写作的四种类型 148
8.3.2 批判性写作的工具与方法 149
练习题 151
参考文献 151
第9章 学术论文写作 153
9.1 学术论文的性质 153
9.1.1 学术论文与学术交流 153
9.1.2 学术论文的特点 154
9.1.3 学术论文的类型 155
9.2 学术论文的结构与格式规范 156
9.2.1 学术论文的结构规范 157
9.2.2 学术论文的格式规范 162
9.3 学位论文的开题与写作 165
9.3.1 开题报告的内容与逻辑 165
9.3.2 综述部分的写作 166
9.3.3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168
9.3.4 论文大纲的结构 169
9.4 学术论文的写作与投稿 170
9.4.1 学术论文的写作步骤 170
9.4.2 学术论文的投稿策略 171
9.4.3 学术论文的修改 172
练习题 172
参考文献 172
第10章 学术规范与学术不端 174
10.1 学术研究与学术规范 174
10.1.1 学术不端现象 174
10.1.2 学术研究与学术诚信 175
10.1.3 发生学术不端现象的原因 177
10.2 《著作权法》及行业标准的相关规定 178
10.2.1 《著作权法》相关规定 178
10.2.2 《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的相关规定 180
10.3 如何避免学术不端行为 182
10.3.1 引文注释规范问题 182
10.3.2 论文抄袭问题 184
10.3.3 虚假数据问题 186
10.3.4 署名及投稿问题 186
练习题 187
参考文献 187
第五次上机实验 专题资料收集与综述写作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