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公布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借鉴兄弟院校成熟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编写而成. 全书共五章,分为测量误差与实验数据处理基本知识、物理实验常用仪器及其使用、基础性实验、近代及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章节进行编写. 在内容安排上,充分考虑到理工科有关专业特点及基础课教学的需要,涉及面广,实用性强;在内容阐述上,既考虑到多数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学的基本要求,也兼顾优秀学生深入研究的需求,为因材施教提供更多的教学层次和伸缩空间.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前言
绪论 1
第1章 测量误差与实验数据处理基本知识 3
1.1 测量与误差 3
1.1.1 测量 3
1.1.2 误差 3
1.2 误差的处理基础 6
1.2.1 随机误差的处理 6
1.2.2 系统误差的处理 10
1.3 测量不确定度 11
1.4 有效数字与数据处理 15
1.4.1 有效数字 15
1.4.2 实验数据常用的处理方法 17
第2章 物理实验常用仪器及其使用 21
2.1 基本的长度测量仪器 21
2.1.1 米尺 21
2.1.2 游标卡尺 21
2.1.3 螺旋测微器 23
2.1.4 读数显微镜 24
2.2 基本的质量测量仪器 26
2.2.1 物理天平 26
2.2.2 分析天平 28
2.3 基本的时间测量仪器 28
2.3.1 机械秒表 29
2.3.2 电子秒表 29
2.3.3 数字毫秒计 30
2.3.4 MUJ-Ⅱ型电脑通用计数器 30
2.4 基本的温度测量仪器 32
2.4.1 液体温度计 32
2.4.2 热电偶温度计 33
2.4.3 电阻温度计 34
2.5 基本的电磁学实验仪器 34
2.5.1 电源 34
2.5.2 电阻 36
2.5.3 磁电系电表 40
2.5.4 万用电表 50
2.5.5 开关 53
2.6 普通物理实验室常用光源 53
2.7 气压计 55
第3章 基础性实验 57
3.1 长度的测量 57
3.2 固体密度的测量 59
3.3 气垫导轨测速度和加速度 62
3.4 金属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 67
3.5 三线摆法测物体的转动惯量 72
3.6 测定冰的熔解热 76
3.7 电表的改装与校准 79
3.8 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 87
3.9 电势差计的应用 93
3.10 单臂电桥测电阻 95
3.11 双臂电桥测金属导体的电阻率 99
3.12 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102
3.13 示波器的使用 109
3.14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119
3.15 利用牛顿环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 124
3.16 分光计的调整和使用 127
3.17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使用 133
3.18 光的偏振现象的研究 139
第4章 近代及综合性实验 145
4.1 密立根油滴实验 145
4.2 弗兰克-赫兹实验 153
4.3 用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 159
4.4 空气中声速的测定 163
4.5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 168
4.6 用动态悬挂法测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 171
4.7 用透射光栅测光波波长 174
4.8 全息照相 178
4.9 用旋光仪测旋光率和浓度 183
4.10 硅光电池特性研究 186
第5章 设计性实验 191
5.1 用伏安法测量低值电阻 192
5.2 用电势差计校准电流表 193
5.3 用劈尖法测量细丝的直径 194
5.4 用灵敏检流计测量二极管的反向电流 195
5.5 用交流电桥测电阻 195
5.6 万用电表的设计与定标 196
5.7 非平衡电桥的应用(自组热敏电阻温度计) 197
5.8 液体折射率的测定 197
参考文献 199
附录A 物理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基本误差允许极限(Δ值) 200
附录B 国际单位制(SI) 202
附录C 基本物理常数(2010年国际推荐表)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