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酈道元撰寫的水經注,是我國古代以水道爲綱記載區域地理信息最爲著名的典籍。以往對水經注的研究,主要集中於版本校勘和酈學史梳理兩個方面,而對其中所涉及的地理方面的問題基本没有解决,所繪製的水經注圖也難稱精準,無法適應現代學術的發展需要。有鑒於此,本書在重寫水經注疏與重繪水經注圖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以水經注洛水流域諸篇(包括卷十五的洛水篇、伊水篇、瀍水篇、澗水篇,卷十六的穀水篇、甘水篇)作爲研究對象,在前人既有考訂的基礎之上,充分運用相關的傳世文獻和出土資料,以歷史學、地理學、文獻學的方法進行了深入而細緻的探究,對水經注所載洛水流域的文本重做系統的校勘,還原出一個全新的版本。同時指出酈道元所引文字的出典,對酈氏文本進行了解構。并以此爲基礎,采用注釋的形式,對其中所涉及的洛水流域大小水道的分布與改道情况,逐一與今日河流做了比照;對所提及的城邑地望,也一一做了與今地的比定。研究難度甚高,工作量頗巨,堪稱迄今爲止最爲全面、系統、準確的水經注洛水流域的復原研究工作,將水經注的本體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此外,以現代學術要求編繪的大比例尺水經注洛水流域圖組,科學精準,不僅可以形象直觀地展示本書的研究成果,而且還爲相關學者今後深入研讀水經注及探究中古時期的歷史與地理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録
前言 一
凡例 一
校釋 一
洛水 三
丹水〔三〕 尸水〔五〕 乳水〔五〕 龍餘之水〔六〕 玄扈之水〔七〕 武里水〔九〕 門水〔一○〕 要水〔一一〕 獲水〔一一〕 隝渠水〔一三〕 盧氏川水〔一五〕 (三川)〔一六〕 葛蔓谷水〔一六〕 高門水〔一八〕 洛水枝津〔一八〕 松陽溪水〔一九〕 黄亭溪水〔二○〕 荀公溪〔二一〕 庫谷水〔二四〕 鵜鶘水〔二五〕 北水〔二五〕 侯谷水〔二六〕 宜陽北山水〔二七〕 廣由澗水〔二七〕 直谷水〔二八〕 塢水〔二九〕 金門溪水〔二九〕 款水〔三○〕 黍良谷水〔三一〕 北溪〔三二〕 太陰谷水〔三三〕 白馬溪水〔三四〕 昌澗水〔三四〕 杜陽澗水〔三七〕 渠谷水〔三七〕 西度水〔四○〕 厭染之水〔四三〕 黄中澗水〔四四〕 禄泉水〔四四〕 共水〔四五〕 黑澗水〔四六〕 臨亭川水〔四七〕 豪水〔四九〕 洛水枝瀆〔五○〕 惠水〔五三〕 虢水〔五六〕 甘水〔五六〕 合水〔六四〕 休水〔六八〕 陽渠水〔七三〕 鄩水〔七四〕 羅水〔七六〕 明樂泉水〔八一〕 濁水〔八三〕 洞水〔八四〕
伊水 九一
葌水〔九二〕 陽水〔九五〕 鮮水〔九五〕 蠻水〔九六〕 滽滽之水〔九七〕 七谷水〔九八〕 蚤谷水〔一○○〕 温泉水〔一○一〕 焦澗水〔一○二〕 涓水〔一○三〕 馬懷橋長水〔一○八〕 明水〔一○八〕 大戟水〔一一○〕 吴澗水〔一一二〕 大狂水〔一一三〕 土溝水〔一一七〕 板橋水〔一一八〕 厭澗水〔一一八〕 來儒之水〔一一九〕 伊水枝津〔一二五〕 伊水枝渠〔一二七〕
瀍水 一三〇
澗水 一三四
穀水 一四一
北溪〔一四六〕 北川水〔一四九〕 廣陽川水〔一五○〕 石默溪水〔一五二〕 宋水〔一五三〕 皁澗水〔一五五〕 爽水〔一五六〕 澗水〔一五七〕 波水〔一五八〕 少水〔一五九〕 俞隨之水〔一六○〕 金谷水〔一七八〕 七里澗〔二四四〕
甘水 二五一
釋圖 二五五
洛河流域衛星圖 二五七
水經洛水流域圖 二六○
洛水流域全圖 折頁
洛水流域分圖一 二六四
丹水 尸水 乳水 龍餘之水 玄扈之水 武里水 門水 要水 獲水
洛水流域分圖二 二六八
隝渠水 盧氏川水 (三川) 葛蔓谷水 高門水 洛水枝津 松陽溪水 黄亭溪水
洛水流域分圖三 二七二
葛蔓谷水 松陽溪水 黄亭溪水 荀公溪庫谷水 鵜鶘水 北水 侯谷水 宜陽北山水 廣由澗水 直谷水 塢水 金門溪水 款水 黍良谷水 北溪太陰谷水 白馬溪水 昌澗水 西度水 厭染之水 穀水
洛水流域分圖四 二七六
塢水 金門溪水 款水 黍良谷水 北溪太陰谷水 白馬溪水 昌澗水 杜陽澗水 渠谷水 西度水 厭染之水 黄中澗水 禄泉水 共水 黑澗水 臨亭川水 豪水 洛水 枝瀆惠水 虢水 甘水 伊水 穀水
洛水流域分圖五 二八○
葛蔓谷水 松陽溪水 伊水
洛水流域分圖六 二八四
白馬溪水 昌澗水 杜陽澗水 渠谷水 黑澗水 甘水 伊水
洛水流域分圖七 二八八
昌澗水 西度水 厭染之水 黄中澗水 共水 臨亭川水 豪水 惠水 穀水
洛水流域分圖八 二九二
豪水 洛水 枝瀆惠水 虢水 甘水 伊水 合水 休水 穀水 鄩水 羅水 明樂泉水 濁水 洞水
附圖:洛陽城及其周邊 二九四
附録 二九七
附録一 古本水經注(洛水流域諸篇)文本復原與校勘 二九九
附録二 水經注(洛水流域諸篇)河流名稱古今對照表 三三〇
附録三 山海經中山經河洛地區山川考述三三四
附録四 水經穀水注中的錯簡、脱文與漢魏洛陽城及其周邊水系 三五八
參考文獻 三七一
後記 三九七
地名索引 1
人名索引 23
引書索引 31
音序檢字表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