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第2版,是科学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是依据中医理论,对于诊察疾病,辨识病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是联系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也是中医学科的主干课程。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中医诊法的内容,包括了传统中医望、闻、问、切的知识,下篇主要阐述辨证方法,包括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以及其他辨证方法,另外还介绍了中医诊断思路、中医临床技能实训指导和病历书写等,附篇中则包括了中医其他特色诊法、证素辨证、中医临床辨证思维等拓展知识。本书的特色则是结合了案例教学和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等教学思路,每篇引入问题思考,让读者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和思考,更有助于中医临床思维的建立。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编写说明
上篇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望诊 11
第一节 全身望诊 11
第二节 局部望诊 20
第三节 望排出物 34
第四节 望小儿指纹 37
第三章 舌诊 39
第一节 舌的结构及舌诊原理 39
第二节 舌诊方法和注意事项 42
第三节 正常舌象和舌诊内容 45
第四节 望舌体 47
第五节 望舌苔 55
第六节 舌象综合分析及舌诊的临床意义 63
第四章 闻诊 68
第一节 听声音 68
第二节 嗅气味 72
第五章 问诊 76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76
第二节 问诊的主要内容 79
第三节 问现在症 83
第六章 切诊 99
第一节 脉诊 99
第二节 按诊 116
下篇
第七章 八纲辨证 124
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124
第二节 八纲辨证基本证候 125
第三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132
第四节 八纲辨证的意义 136
第八章 病因辨证 138
第一节 外感病因辨证 138
第二节 情志辨证 143
第三节 劳伤辨证 145
第四节 食积辨证 146
第五节 虫积辨证 146
第六节 外伤辨证 147
第九章 气血津液辨证 150
第一节 气病辨证 150
第二节 血病辨证 154
第三节 津液病辨证 156
第四节 气、血、津液兼病辨证 159
第十章 脏腑辨证 165
第一节 肝与胆病辨证 165
第二节 心与小肠病辨证 171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176
第四节 肺与大肠病辨证 182
第五节 肾与膀胱病辨证 188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192
第十一章 六经辨证 198
第一节 辨六经病证 198
第二节 六经病证的传变 202
第十二章 卫气营血辨证 204
第十三章 三焦辨证 209
第十四章 经络辨证 213
第一节 十二经脉病证要点 213
第二节 奇经八脉病证要点 216
第十五章 诊断思路 220
第一节 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 220
第二节 证候诊断思路 222
第三节 疾病诊断思路 225
第四节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227
第十六章 中医临床技能实训指导 230
第一节 望诊技能实训指导 230
第二节 闻诊技能实训指导 231
第三节 问诊技能实训指导 232
第四节 切诊技能实训指导 233
第十七章 病历书写 237
第一节 病历的沿革与意义 237
第二节 中医病历书写通则 239
第三节 中医病历书写格式 241
第四节 病历书写示例 245
附篇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