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生命科学 > 生物化学 > 植物蛋白质组学

相同作者的商品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植物蛋白质组学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植物蛋白质组学
  • 书号:9787030694980
    作者:王旭初等
  • 外文书名:
  • 装帧:圆脊精装
    开本:16
  • 页数:932
    字数:1536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1-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1864.00元
    售价: ¥1472.56元
  • 图书介质:
    按需印刷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共23章,首先对植物蛋白质组研究进行了概述;随后介绍了该领域主要技术方法及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进而介绍了植物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亚细胞器蛋白质组研究情况;重点介绍了磷酸化、泛素化、糖基化和乙酰化等修饰蛋白质组学技术原理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以及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在热带作物、中草药和其他植物根系等中应用进展;特别介绍了生物钟、植物蛋白结构和功能研究;最后还讨论了植物蛋白质组研究热点问题,对整合生物学及生物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小结,展望了相关研究的前景。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 概述 1
    1.2 人类基因组计划 2
    1.2.1 人类基因组计划简介 2
    1.2.2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产生及发展过程 2
    1.2.3 中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作用 4
    1.2.4 人类基因组草图的完成 4
    1.2.5 人类基因组计划对后续研究的巨大影响 5
    1.3 各种植物基因组研究进展 6
    1.3.1 各种生物基因组计划概况 6
    1.3.2 各种植物基因组计划 6
    1.3.3 在顶级期刊上发表的各种植物基因组信息分析 14
    1.4 各种组学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16
    1.4.1 植物转录组 16
    1.4.2 植物代谢组 19
    1.4.3 植物表型组 21
    1.5 蛋白质组学发展概述 23
    1.5.1 蛋白质研究概述 23
    1.5.2 蛋白质结构解析 25
    1.5.3 蛋白质组研究发展历史 29
    1.5.4 人类蛋白质组研究计划 31
    1.5.5 中国人类蛋白质组研究计划 34
    1.6 植物蛋白质组研究 35
    1.6.1 植物蛋白质组研究概述 35
    1.6.2 前基因组时代的植物蛋白质组研究 35
    1.6.3 后基因组时代的植物蛋白质组研究 38
    1.6.4 植物蛋白质组研究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40
    参考文献 42
    第2章植物蛋白质组研究技术体系 45
    2.1 概述 45
    2.2 植物蛋白样品制备技术 45
    2.2.1 适合双向电泳的植物蛋白样品制备技术 45
    2.2.2 适合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的植物蛋白样品制备技术 47
    2.2.3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 48
    2.2.4 高丰度蛋白去除技术 50
    2.2.5 自由流动电泳技术 54
    2.3 蛋白质组分离技术 55
    2.3.1 基于凝胶的分离技术 55
    2.3.2 毛细管电泳技术 63
    2.3.3 基于多维色谱的非胶分离技术 71
    2.3.4 蛋白质芯片技术 75
    2.4 蛋白质组鉴定技术 78
    2.4.1 生物质谱技术 78
    2.4.2 酵母双杂交系统 85
    2.4.3 生物传感芯片质谱 86
    2.4.4 噬菌体展示技术 89
    2.4.5 定点突变技术 92
    2.5 展望 95
    2.5.1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 95
    2.5.2 双向电泳技术 96
    2.5.3 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技术 97
    2.5.4 毛细管电泳技术 97
    2.5.5 蛋白质芯片技术 97
    2.5.6 生物质谱技术 98
    2.5.7 定点突变技术 99
    参考文献 99
    第3章质谱技术在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109
    3.1 概述 109
    3.1.1 质谱技术发展简史 110
    3.1.2 质谱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11
    3.2 质谱仪的构造原理和使用维护 111
    3.2.1 电离源 112
    3.2.2 质量分析器 117
    3.2.3 质谱仪的使用和维护 124
    3.3 串联质谱技术 126
    3.3.1 串联四极杆质谱仪 127
    3.3.2 四极杆-高分辨串联质谱仪 128
    3.3.3 组合式质谱仪 131
    3.4 色谱技术 132
    3.4.1 气相色谱 133
    3.4.2 液相色谱 134
    3.4.3 多维液相色谱 137
    3.5 质谱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140
    3.5.1 质谱仪的性能指标 140
    3.5.2 单同位素峰和同位素分布 141
    3.5.3 质谱数据采集方式 145
    3.5.4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色谱图 148
    3.6 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149
    3.7 总结与展望 154
    参考文献 154
    第4章蛋白质组研究中的生物信息学 156
    4.1 生物信息学与植物蛋白质组信息学 156
    4.1.1 生物信息学概述 156
    4.1.2 植物蛋白质组生物信息学及其应用 158
    4.1.3 植物蛋白质组生物信息学展望 158
    4.2 蛋白质组学研究相关数据库 159
    4.2.1 常用的核酸数据库 159
    4.2.2 常用的蛋白质分析数据库 160
    4.3 蛋白质组数据产生相关软件及其使用 162
    4.3.1 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软件 162
    4.3.2 质谱数据搜索软件 167
    4.3.3 蛋白质组数据统计分析软件 169
    4.3.4 基于质谱数据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软件 170
    4.3.5 质谱数据的 de novo蛋白质鉴定软件 171
    4.4 蛋白质结构分析相关工具及其使用 173
    4.4.1 蛋白质序列比对软件 173
    4.4.2 蛋白质一级结构分析软件 176
    4.4.3 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软件 177
    4.4.4 蛋白质三级结构分析软件 179
    4.5 蛋白质功能分析相关工具及其使用 182
    4.5.1 基于序列同源性预测蛋白质功能 183
    4.5.2 基于相互作用网络预测蛋白质功能 184
    4.5.3 基于基因组上下文预测蛋白质功能 186
    4.5.4 基于蛋白质结构预测功能 187
    4.5.5 基于功能注释分析蛋白质功能 187
    4.5.6 Gene Ontology与 KEGG分析 187
    4.6 生物信息学常用的编程语言及 R语言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188
    4.6.1 生物信息学常用的编程语言 188
    4.6.2 R语言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实例 189
    参考文献 195
    第5章定量蛋白质组学 197
    5.1 概述 197
    5.2 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 198
    5.2.1 基于二级谱图的无标记定量技术 198
    5.2.2 基于一级谱图的无标记定量技术 198
    5.2.3 无标记定量实现流程 199
    5.2.4 无标记定量实现模式 200
    5.2.5 保留时间对齐 202
    5.2.6 数据归一化 202
    5.2.7 蛋白质丰度比计算 202
    5.2.8 统计学分析 203
    5.3 标记定量蛋白质组技术 203
    5.3.1 体外标记 203
    5.3.2 体内标记 211
    5.4 靶向定量蛋白质组技术 220
    5.4.1 原理 220
    5.4.2 特点 221
    5.4.3 实验流程 221
    5.5 基于 SWATH的定量蛋白质组技术 222
    5.5.1 原理 222
    5.5.2 数据处理方法 223
    5.5.3 实验流程 223
    5.5.4 应用实例 224
    5.5.5 方法优劣 225
    5.6 展望 226
    5.6.1 无标记定量技术 226
    5.6.2 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技术 226
    5.6.3 SILAC技术 226
    参考文献 227
    第6章植物盐逆境应答蛋白质组 237
    6.1 概述 237
    6.2 土壤盐渍化的严重影响 238
    6.2.1 土壤盐渍化影响粮食安全 238
    6.2.2 土壤盐渍化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 238
    6.3 耐盐植物主要类型及特征 239
    6.3.1 甜土植物 239
    6.3.2 盐生植物 240
    6.3.3 真盐生植物 241
    6.4 植物耐盐主要机制 242
    6.4.1 形态适应在植物耐盐中的重要作用 242
    6.4.2 渗透调节在植物耐盐中的重要作用 243
    6.4.3 吸收和积累无机离子 243
    6.4.4 合成有机物质 243
    6.4.5 离子区隔化在植物耐盐中的作用 244
    6.5 植物抗盐的基因和蛋白质研究进展 244
    6.5.1 植物抗盐蛋白及其基因工程研究 244
    6.5.2 植物抗盐的信号转导途径 245
    6.6 盐生植物蛋白提取方法比较和改进 248
    6.6.1 植物蛋白提取不同方法优缺点 248
    6.6.2 盐生植物蛋白提取方法 249
    6.6.3 盐生植物蛋白提取方法除盐效果 250
    6.6.4 盐生植物蛋白提取方法能产生更多蛋白点 252
    6.6.5 盐生植物蛋白提取方法的质谱兼容性 253
    6.7 植物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植物耐盐研究中应用进展 254
    6.7.1 蛋白质组学技术解决植物抗盐机制问题的主要优势 254
    6.7.2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植物抗盐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255
    6.7.3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植物抗盐性中主要研究方向 256
    6.8 甜土植物盐逆境应答蛋白质组研究 256
    6.8.1 甜土植物耐盐蛋白质组研究概况 256
    6.8.2 甜土植物拟南芥耐盐蛋白质组研究 257
    6.8.3 甜土植物水稻耐盐蛋白质组研究 259
    6.9 盐生植物盐逆境应答蛋白质组研究 263
    6.9.1 盐生植物耐盐蛋白质组研究概况 263
    6.9.2 盐生模式植物盐芥耐盐蛋白质组研究 265
    6.9.3 盐生植物红树耐盐蛋白质组研究 270
    6.10 真盐生植物盐逆境应答蛋白质组研究 273
    6.10.1 真盐生植物耐盐蛋白质组研究概况 273
    6.10.2 真盐生植物盐角草耐盐蛋白质组研究 273
    6.10.3 真盐生植物海马齿耐盐蛋白质组研究 281
    6.11 植物盐逆境应答蛋白质组研究主要问题及前景展望 283
    参考文献 286
    第7章植物线粒体蛋白质组 292
    7.1 概述 292
    7.2 线粒体与细胞质雄性不育 293
    7.2.1 线粒体基因编码蛋白和核基因编码蛋白 294
    7.2.2 模式植物雄性不育系 294
    7.2.3 “自私基因”与线粒体“解毒蛋白” 296
    7.3 线粒体对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调控 297
    7.3.1 植物呼吸作用对逆境胁迫的响应 298
    7.3.2 ROS信号 299
    7.3.3 AOX的逆境响应 300
    7.4 植物线粒体蛋白质纯化方法 301
    7.4.1 密度梯度离心法 302
    7.4.2 自由流动电泳法 303
    7.4.3 生物素标记富集法 304
    7.4.4 TurboID的标记策略 306
    7.5 植物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蛋白复合体及三羧酸循环 307
    7.5.1 ROS的产生 308
    7.5.2 蛋白复合体的组装 309
    7.5.3 蛋白复合体活性的测定 311
    7.5.4 三羧酸酶活性的测定 314
    7.6 植物线粒体蛋白质的转运和代谢物的跨膜运输 317
    7.6.1 线粒体蛋白质的跨膜运输 317
    7.6.2 外膜蛋白 TOM- 内膜蛋白 TIM 319
    7.6.3 三羧酸循环途径中间产物的跨膜转运 322
    7.7 植物线粒体蛋白质组的稳态调控 324
    7.7.1 植物线粒体的分裂与融合 324
    7.7.2 蛋白酶、短肽酶和分子伴侣 327
    7.7.3 自噬体蛋白降解途径 330
    7.7.4 植物线粒体的非折叠蛋白反应 331
    参考文献 333
    第8章植物叶绿体蛋白质组 346
    8.1 植物光合作用 346
    8.2 植物叶绿体基本结构与功能 349
    8.3 叶绿体基因组 350
    8.4 叶绿体蛋白质及膜蛋白复合体 352
    8.5 叶绿体蛋白质组技术体系建立及应用 356
    8.5.1 完整叶绿体分离技术 356
    8.5.2 叶绿体纯度检测技术 358
    8.5.3 叶绿体及其亚细胞器蛋白质提取技术 360
    8.6 植物完整叶绿体蛋白质组研究 361
    8.7 叶绿体外被膜蛋白质组研究 363
    8.8 叶绿体基质蛋白质组研究 366
    8.9 叶绿体类囊体系统蛋白质组研究 367
    8.9.1 叶绿体类囊体膜系统蛋白质组研究 367
    8.9.2 叶绿体类囊体腔蛋白质组研究 370
    8.10 叶绿体发生过程蛋白质组研究 371
    8.11 不同类型叶绿体蛋白质组的比较研究 371
    8.12 叶绿体盐胁迫应答蛋白质组 373
    8.13 叶绿体应答其他胁迫蛋白质组研究 376
    参考文献 379
    第9章植物过氧化物酶体及其他细胞器蛋白质组 384
    9.1 概述 384
    9.1.1 过氧化物酶体蛋白质组学 384
    9.1.2 过氧化物酶体与种子萌发 393
    9.1.3 植物过氧化物酶体与脂肪酸代谢 395
    9.1.4 过氧化物酶体与 H2O2、NO、IAA和 JA的合成代谢 396
    9.1.5 乙醛酸循环途径 400
    9.2 过氧化物酶体的组装和分裂 400
    9.2.1 过氧化物酶体膜蛋白的定位 401
    9.2.2 过氧化物酶体基质蛋白的定位 403
    9.3 过氧化物酶体蛋白质组的稳态调控 404
    9.3.1 蛋白酶、短肽酶和分子伴侣 404
    9.3.2 自噬体蛋白降解途径 405
    9.4 叶绿体、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与光呼吸作用 407
    9.4.1 植物光呼吸途径 408
    9.4.2 植物光呼吸的捷径 412
    9.5 植物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蛋白质组学 413
    9.5.1 植物内质网蛋白质组学 415
    9.5.2 植物高尔基体蛋白质组学 418
    9.6 植物液泡和自噬体 423
    9.6.1 植物液泡与蛋白质稳态控制 424
    9.6.2 植物液泡与气孔的开闭调控 427
    9.6.3 植物自噬体与蛋白质稳态控制 430
    参考文献 432
    第10章修饰蛋白质组学研究概述 449
    10.1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多样性 449
    10.2 蛋白质磷酸化及其在植物生理病理调控中的作用 451
    10.2.1 蛋白质磷酸化介导细胞信号转导应对环境变化 451
    10.2.2 磷酸化蛋白 /多肽富集分离技术 452
    10.2.3 磷酸化蛋白 /多肽的质谱鉴定 452
    10.3 蛋白质糖基化及其在植物生理病理调控中的作用 452
    10.3.1 蛋白质糖基化修饰和蛋白质转运 452
    10.3.2 糖基化蛋白 /多肽富集分离技术 454
    10.3.3 糖基化蛋白 /多肽的质谱鉴定 454
    10.4 蛋白质泛素化和类泛素化及其在植物生理病理调控中的作用 454
    10.4.1 蛋白质泛素化和类泛素化及蛋白质质量控制 454
    10.4.2 泛素化蛋白 /多肽富集分离技术 455
    10.4.3 泛素化蛋白 /多肽的质谱鉴定 455
    10.5 蛋白质乙酰化与植物免疫反应 456
    10.6 蛋白质氧化与细胞能量生产 456
    10.7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对互作蛋白质的影响 457
    参考文献 457
    第11章磷酸化蛋白质组 459
    11.1 概述 459
    11.1.1 蛋白质磷酸化的发现 459
    11.1.2 常见的磷酸化修饰氨基酸 459
    11.1.3 磷酸化位点的分布 460
    11.1.4 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生物学功能 461
    11.2 磷酸化蛋白检测 461
    11.2.1 放射性核素示踪法用于蛋白质磷酸化分析 461
    11.2.2 非放射性标记磷酸化蛋白特异性检测方法 462
    11.3 蛋白质磷酸化修饰体的富集和分离 462
    11.3.1 磷酸化蛋白的富集 463
    11.3.2 基于金属离子的磷酸化肽段富集 464
    11.3.3 基于抗体免疫亲和富集磷酸化肽段 465
    11.3.4 基于 SH2结构域富集酪氨酸磷酸化肽段 466
    11.3.5 基于离子交换的色谱预分离 466
    11.3.6 多种分离方法组合联用 466
    11.4 磷酸化蛋白的质谱鉴定 467
    11.4.1 磷酸化肽段质谱鉴定的结构基础 467
    11.4.2 磷酸化位点的定位 468
    11.4.3 磷酸化肽段质谱鉴定的困难 469
    11.5 蛋白质磷酸化的相对定量分析 470
    11.5.1 磷酸化蛋白质组常见的有标定量方法 470
    11.5.2 SILAC 470
    11.5.3 化学修饰标记 471
    11.5.4 18O标记 473
    11.6 蛋白质磷酸化信号研究 473
    11.6.1 时间序列分析 473
    11.6.2 蛋白质磷酸化信号通路和网络研究 474
    11.7 结语 476
    参考文献 476
    第12章泛素化蛋白质组研究 481
    12.1 概述 481
    12.2 泛素化修饰的发现历程 481
    12.2.1 泛素化相关的现象 481
    12.2.2 泛素信号介导的蛋白质降解 482
    12.2.3 泛素系统与诺贝尔奖 483
    12.3 植物的泛素及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483
    12.3.1 泛素分子 483
    12.3.2 泛素链的结构与功能 486
    12.3.3 泛素化信号的合成—E1/E2/E3 488
    12.3.4 泛素化信号的识别传递—泛素结合蛋白 494
    12.3.5 泛素化信号的功能执行者—26S蛋白酶体 495
    12.3.6 泛素化信号的修剪—去泛素化酶 495
    12.4 蛋白质泛素化修饰在植物中的生物学功能 499
    12.4.1 泛素化修饰与非生物胁迫 500
    12.4.2 泛素化修饰与植物免疫 502
    12.4.3 泛素化修饰与植物发育 505
    12.5 泛素化蛋白质组的富集与分离 508
    12.5.1 泛素化修饰组研究的挑战 508
    12.5.2 泛素化蛋白的富集策略 509
    12.5.3 泛素化蛋白的分离 515
    12.6 泛素化蛋白的鉴定、定量和验证 518
    12.6.1 大规模泛素化蛋白质组的鉴定和定量 519
    12.6.2 泛素化蛋白的验证方法 522
    12.6.3 泛素化底物的筛选策略 524
    参考文献 527
    第13章糖基化蛋白质组学 534
    13.1 概述 534
    13.1.1 糖基化修饰结构特征 534
    13.1.2 N-糖基化修饰 535
    13.1.3 O-糖基化修饰 537
    13.1.4 β-N-乙酰葡糖胺修饰 539
    13.1.5 其他类型糖修饰 539
    13.1.6 糖基化修饰的物种差异 539
    13.2 糖基化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 542
    13.2.1 糖基化修饰鉴定的技术挑战 542
    13.2.2 糖链 /糖肽制备技术 544
    13.2.3 糖修饰蛋白 /肽段富集方法 546
    13.2.4 糖修饰蛋白 /肽段鉴定方法 550
    13.2.5 糖修饰蛋白 /肽段质谱解析软件发展 561
    13.3 糖基化修饰在生理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564
    13.3.1 糖基化修饰与生物标志物 564
    13.3.2 糖基化修饰参与调控生物学功能 566
    13.4 总结 567
    参考文献 568
    第14章乙酰化蛋白质组学 576
    14.1 Nα-乙酰化 577
    14.1.1 N端赖氨酸乙酰转移酶 577
    14.1.2 N端乙酰转移酶的组成和特异性 577
    14.1.3 N端乙酰化的功能 578
    14.1.4 N端乙酰化研究技术 580
    14.2 Nε-乙酰化 581
    14.2.1 赖氨酸乙酰转移酶 581
    14.2.2 赖氨酸去乙酰化酶 581
    14.2.3 赖氨酸乙酰化结构域 582
    14.3 非酶催化的赖氨酸乙酰化 583
    14.4 乙酰化的起源与进化 584
    14.5 乙酰化的化学计量学 584
    14.6 乙酰化的交叉调控 585
    14.7 赖氨酸的修饰 585
    14.8 蛋白质乙酰化的病理功能 586
    14.8.1 乙酰化与植物病害 587
    14.8.2 乙酰化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587
    14.8.3 乙酰化与病毒感染 587
    14.8.4 乙酰化与代谢类疾病 588
    14.8.5 乙酰化与癌症 588
    14.9 乙酰化蛋白质组学技术 592
    14.10 植物乙酰化蛋白质组学 594
    14.11 乙酰化蛋白质组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595
    参考文献 595
    第15章热带作物蛋白质组 606
    15.1 热带作物概述 606
    15.1.1 巴西橡胶树 607
    15.1.2 木薯 609
    15.1.3 香蕉 613
    15.1.4 甘蔗 614
    15.1.5 其他热带作物 614
    15.2 主要热带作物基因组研究进展 614
    15.2.1 巴西橡胶树和橡胶草基因组 614
    15.2.2 木薯基因组 617
    15.2.3 香蕉基因组 618
    15.2.4 甘蔗基因组 620
    15.2.5 其他热带作物基因组 621
    15.3 热带作物蛋白质组主要实验技术体系 622
    15.3.1 植物蛋白提取主要技术 622
    15.3.2 热带作物蛋白提取技术改进和优化 623
    15.3.3 高温高湿地区双向电泳技术改进措施 624
    15.3.4 热带作物蛋白凝胶染色技术改进及应用 624
    15.4 巴西橡胶树蛋白质组研究 625
    15.4.1 胶乳蛋白质组研究进展 626
    15.4.2 橡胶粒子蛋白质组 628
    15.4.3 乳清及死皮发生蛋白质组 634
    15.4.4 黄色体蛋白质组 635
    15.4.5 乙烯刺激胶乳增产的蛋白质组 637
    15.4.6 树皮和木质部蛋白质组 639
    15.4.7 叶片和其他组织蛋白质组 639
    15.4.8 橡胶草胶乳和成熟根蛋白质组 640
    15.4.9 其他产胶植物胶乳蛋白质组 642
    15.5 木薯蛋白质组研究 643
    15.5.1 块根蛋白质组研究 643
    15.5.2 叶片蛋白质组研究 647
    15.5.3 叶绿体蛋白质组研究 649
    15.5.4 其他组织部位蛋白质组研究 651
    15.6 其他热带作物蛋白质组 652
    15.6.1 香蕉蛋白质组 652
    15.6.2 甘蔗蛋白质组 653
    参考文献 654
    第16章中草药蛋白质组 663
    16.1 中草药蛋白质组学概述 663
    16.1.1 中药现代化背景及介绍 663
    16.1.2 中草药蛋白质组学的定义 668
    16.1.3 中草药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669
    16.2 中草药蛋白质组研究方法 669
    16.2.1 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670
    16.2.2 质谱技术 670
    16.2.3 蛋白质芯片技术 670
    16.2.4 酵母双杂交系统 671
    16.2.5 中药植物蛋白质组数据库 671
    16.3 中草药蛋白质组学研究应用 672
    16.3.1 群体遗传蛋白质组学 672
    16.3.2 植物环境信号应答和适应机制蛋白质组学 673
    16.3.3 植物组织器官蛋白质组学 675
    16.3.4 植物亚细胞蛋白质组学 675
    16.4 小结 677
    参考文献 678
    第17章植物根系营养应答蛋白质组 683
    17.1 植物根系矿质营养失衡的蛋白质组概述 683
    17.2 根系氮失衡的蛋白质组学 684
    17.2.1 根系应答氮缺乏的蛋白质组学 685
    17.2.2 不同氮素形态供应条件下植物根系应答氮失衡的蛋白质组学 689
    17.2.3 不同氮效率作物品种根系应答氮缺乏的差异蛋白质组学 691
    17.2.4 根系应答氮缺乏的蛋白质组和转录组的整合分析 692
    17.2.5 根系应答氮过多的蛋白质组学 694
    17.3 根系磷失衡的蛋白质组学 695
    17.3.1 根系应答磷缺乏的蛋白质组学 696
    17.3.2 根系应答磷缺乏的蛋白质组和转录组的整合分析 701
    17.4 根系铁失衡的蛋白质组研究 703
    17.4.1 根系应答铁缺乏的蛋白质组学 703
    17.4.2 根系应答铁缺乏与其他胁迫的整合分析 708
    17.4.3 根系应答铁过多的蛋白质组学 709
    17.5 根系应答其他营养元素的蛋白质组学 709
    17.5.1 根系应答其他营养元素缺乏的蛋白质组学 709
    17.5.2 根系应答多种营养元素缺乏的比较蛋白质组学 712
    17.5.3 根系应答微量营养元素毒害的蛋白质组学 713
    17.6
    小结与展望 716
    参考文献 718
    第18章植物根际微生物蛋白质组 725
    18.1 根际及根际微生物概述 725
    18.2 根际微生物研究技术 728
    18.2.1 土壤宏基因组研究方法 729
    18.2.2 土壤宏转录组研究方法 731
    18.3 根际微生物宏蛋白质组 732
    18.3.1 宏蛋白质组学实验方法 733
    18.3.2 宏蛋白质组学中质谱分析数据库 736
    18.4 根际微生物蛋白质组的研究案例 738
    18.4.1 土壤磷素缺乏的宏蛋白质组研究 738
    18.4.2 土壤氮循环相关的宏蛋白质组研究 740
    18.4.3 富集培养的土壤宏蛋白质组研究 742
    18.4.4 甘蔗根际土壤蛋白质组学研究 746
    18.4.5 土壤中同时提取蛋白质、脂质、代谢物的方法 748
    18.4.6 其他方面的土壤宏蛋白质组研究 751
    18.5 小结 752
    参考文献 753
    第19章植物生物钟与蛋白质组研究 757
    19.1 从生物钟调控的时间特异性视角看问题 757
    19.2 植物内源生物钟研究 758
    19.3 整合内外环境信号的植物生物钟系统 759
    19.4 转录和转录后调控网络中的生物钟蛋白复合体 761
    19.5 植物生物钟蛋白的修饰 763
    19.6 植物生物钟与环境适应性 764
    19.7 生物钟调控作物重要农艺性状 765
    19.7.1 水稻生物钟研究 766
    19.7.2 大豆和玉米生物钟研究 767
    19.7.3 大麦和其他作物生物钟研究 768
    19.8 生物钟思维对植物蛋白质组研究的重要意义 770
    参考文献 771
    第20章植物蛋白质结构研究 778
    20.1 目的蛋白制备 778
    20.1.1 材料的天然提取与异源表达 778
    20.1.2 常用的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方法 782
    20.2 蛋白质结晶与衍射分析 784
    20.2.1 蛋白质结晶的基本原理 784
    20.2.2 蛋白质结晶的基本方法 785
    20.2.3 晶体 X射线衍射分析 787
    20.3 蛋白质三维结构展示 794
    20.3.1 蛋白质数据库 794
    20.3.2 PyMOL软件的使用简介 795
    参考文献 800
    第21章植物整合组学研究 801
    21.1 整合组学概述 801
    21.1.1 多层组学整合分析的主要思路 801
    21.1.2 多层组学整合分析面临的挑战 802
    21.2 蛋白质组与转录组结合研究 802
    21.2.1 研究策略 802
    21.2.2 案例解析 803
    21.2.3 问题和难点 807
    21.3 转录组与代谢组结合研究 809
    21.3.1 研究策略 809
    21.3.2 案例解析 809
    21.3.3 问题和难点 813
    21.4 基因组、转录组和代谢组整合分析 813
    21.4.1 研究策略 813
    21.4.2 案例解析 813
    21.5 基于基因组的多组学整合研究 818
    21.5.1 研究策略 818
    21.5.2 案例解析 818
    21.5.3 问题和难点 825
    21.6 小结 826
    参考文献 827
    第22章植物蛋白质和基因功能研究 832
    22.1 概述 832
    22.2 生物信息学分析蛋白质结构和功能 832
    22.2.1 基于序列相似性的功能预测 833
    22.2.2 基于蛋白质性质的功能预测 836
    22.2.3 基于蛋白质序列特征的功能预测 837
    22.2.4 基于蛋白质结构的功能预测 839
    22.2.5 基于蛋白质互作的功能预测 842
    22.2.6 基于基因组上下文的蛋白质功能预测 843
    22.3 细胞水平蛋白质功能分析 844
    22.3.1 蛋白质亚细胞定位分析 844
    22.3.2 蛋白质组学定位技术 847
    22.4 个体水平蛋白质功能分析 847
    22.4.1 瞬时表达 847
    22.4.2 基因表达 867
    22.4.3 基因编辑 872
    22.5 展望 877
    参考文献 878
    第23章植物蛋白质组研究热点及前景展望 886
    23.1 植物蛋白质组研究回顾及展望 886
    23.2 人类蛋白质组计划 888
    23.3 人类蛋白质互作组图谱构建及应用 893
    23.4 人类肝脏蛋白质组参考图谱构建及应用 897
    23.5 人类体液及其他组织器官蛋白质组参考图谱构建 900
    23.6 单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902
    23.7 植物蛋白质组表达图谱构建及应用 907
    23.8 植物蛋白质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915
    23.8.1 蛋白质基因组的基本概念 915
    23.8.2 蛋白质基因组学研究的主要意义 917
    23.8.3 蛋白质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手段 917
    23.8.4 蛋白质基因组学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919
    23.8.5 人类蛋白质基因组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 920
    23.8.6 蛋白质基因组学研究展望 922
    23.9 植物多重组学研究最新进展及前景展望 923
    23.10 植物蛋白质组学近年研究热点和未来主要研究方向 924
    参考文献 927
    后记 931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