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由全国20余所中医、西医高等医药院校长期从事急诊、重症医学专业医、教、研一线工作的专家编写而成。教材共分四个篇章,上篇总论部分重点介绍中医急重症学的发展历史、中医医院急诊科与重症医学科建设要求及标准、中医急重症的病因病机、中医急重症治疗方法、“急性虚证”理论在急重症中的应用、急重症临床思维方法等;中篇突出介绍了常见危重症,包括高热、暴喘、神昏、真心痛、脱证、脓毒症、复合伤、多发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猝死等主要病症;下篇主要介绍临床各科常见急症;附篇部分重点介绍临床常用危急重症诊疗与监护技术。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中医急重症学的发展历史 2
第一节 中医急重症学的概念与范畴 2
第二节 中医急重症学发展简史 2
第三节 中医急重症学学术近代研究现状及展望 7
第二章 中医医院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建设要求及标准 11
第一节 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的任务及基本设施 11
第二节 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组织 16
第三节 人才培养 21
第四节 急诊科与重症医学科质量控制 23
第三章 中医急重症的病因病机 27
第一节 中医急重症的病因 27
第二节 中医急重症的病机 28
第三节 中医急重症的传变特点 30
第四章 中医急重症治疗方法 32
第一节 基本治则 32
第二节 常用治法 34
第五章 “急性虚证”理论在急重症中的应用 44
第六章 急重症临床思维方法 54
第一节 中医临床思维 54
第二节 西医临床思维 60
第三节 现代中医急重症学临床思维 63
第七章 急诊医学医患沟通技巧及人文关怀 67
第一节 中医对医患关系的认识 67
第二节 医患沟通在急重症救治服务中的重要性 67
第三节 急诊医学医患关系现状 68
第四节 中医医患沟通的特色与方法 68
第五节 现代医学医患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69
第六节 医患沟通注意事项 70
第八章 院前急救与绿色通道建设 71
第一节 概述 71
第二节 院前急救技术 72
第三节 院前转运的监护与救治 76
第四节 急救绿色通道建设 80
中篇 危重症
第九章 高热 84
第十章 暴喘 89
第十一章 神昏 97
第十二章 真心痛 104
第十三章 脱证 112
第十四章 脓毒症 119
第十五章 复合伤 130
第十六章 多发伤 139
第十七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49
第十八章 猝死 155
下篇 临床各科常见急症
第十九章 内科急症 164
第一节 风温肺热 164
第二节 哮病 169
第三节 霍乱 178
第四节 急黄 183
第五节 急性胆胀 187
第六节 脾心痛 191
第七节 心悸 198
第八节 中风 205
第九节 急淋 213
第十节 急性出血 217
第二十章 外科急症 232
第一节 肠痈 232
第二节 肠结 236
第三节 急性创伤 240
第四节 烧伤 266
第五节 丹毒 270
第二十一章 妇科急症 275
第一节 痛经 275
第二节 崩漏 279
第三节 异位妊娠 285
第四节 产后发热 289
第五节 急性盆腔炎 294
第二十二章 儿科急症 300
第一节 急惊风 300
第二节 小儿重症泄泻 305
第三节 重症肺炎喘嗽 310
第二十三章 耳鼻喉科急症 317
第一节 急喉风 317
第二节 鼻衄 320
第三节 暴聋 323
第二十四章 急性中毒 329
第一节 概述 329
第二节 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334
第三节 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 338
第四节 急性毒品中毒 340
第五节 急性酒精中毒 342
第六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346
第七节 急性常见中草药中毒 350
第八节 毒蛇咬伤 358
第二十五章 理化因素伤害 369
第一节 概述 369
第二节 中暑 370
第三节 淹溺 377
第四节 电击伤 380
第五节 冻伤 383
第二十六章 灾难医学概述 390
第一节 灾难现场概述 390
第二节 常见灾害的救治特点及救治原则 391
附篇 常用危急重症诊疗与监护技术 406
第一节 心电监护技术 406
第二节 电除颤术 407
第三节 亚低温技术 408
第四节 洗胃术 410
第五节 清创术 412
第六节 气管插管术 414
第七节 气管切开术 419
第八节 急诊介入技术 426
第九节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 429
第十节 现场快速检测技术 432
第十一节 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434
第十二节 血液净化疗法 437
第十三节 体外膜式氧合技术 440
第十四节 中医急救适宜技术 443
主要参考文献 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