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本科教材 > 医学 > 1007 药学 > 中药化学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中药化学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中药化学
  • 书号:9787030722447
    作者:李华,夏永刚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
  • 页数:345
    字数:634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7-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85.00元
    售价: ¥67.15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及教学大纲的规定,本教材内容以中药为对象,系统介绍各类型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与分类、理化性质、检识、提取分离、结构鉴定,以及具体实例等。同时,结合中药化学在科研和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对中药化学相关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进展进行介绍,以积极、慎重的态度引入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内容,适当增加知识扩展和案例思考,在良好掌握中药化学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及综合分析能力。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001
    第二节 中药化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002
    一、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作用 002
    二、中药化学在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005
    第三节 中药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 007
    一、中药化学成分简介 007
    二、主要的生物合成途径 008
    第四节 中药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013
    一、中药成分的提取方法 013
    二、中药成分的分离方法 018
    第五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方法 029
    一、中药化学成分的纯度检验 029
    二、中药化学成分类型的预判 030
    三、中药化学成分分子式的确定和不饱和度的计算 031
    四、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的确定 032
    第六节 中药有效成分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045
    一、国内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045
    二、国外植物药有效成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046
    第二章 糖和苷类化合物
    第一节 糖和苷类化合物概述 050
    一、糖类化合物 050
    二、苷类化合物 050
    第二节 糖类化合物 050
    一、糖的结构分类与立体化学 050
    二、糖的理化性质 056
    三、糖的提取分离 057
    第三节 苷类化合物 059
    一、苷类的结构与分类 059
    二、苷类的理化性质 062
    三、苷类的提取分离 066
    第四节 糖和苷的结构鉴定 068
    一、苷类结构鉴定的一般程序 068
    二、核磁共振谱在糖和苷类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068
    第五节 糖的生物学活性 072
    一、免疫调节 作用 072
    二、抗肿瘤作用 072
    三、降血糖作用 072
    四、抗氧化作用 073
    五、其他作用 073
    第六节 中药多糖实例 073
    一、灵芝多糖 073
    二、茯苓多糖 074
    第三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
    第一节 概述 076
    第二节 简单苯丙素 077
    一、简单苯丙素的结构与分类 077
    二、简单苯丙素的理化性质 079
    三、简单苯丙素的检识 079
    四、简单苯丙素的结构鉴定 079
    第三节 香豆素 079
    一、香豆素的结构与分类 080
    二、香豆素的理化性质 083
    三、香豆素的检识 085
    四、香豆素的提取与分离 085
    五、香豆素的结构鉴定 086
    第四节 木脂素 088
    一、概述 088
    二、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088
    三、木脂素的理化性质 093
    四、木脂素的检识 094
    五、木脂素的提取分离 094
    第五节 苯丙素的生物活性 094
    一、抗病毒作用 094
    二、抗炎作用 095
    三、保肝作用 095
    四、抗肿瘤作用 095
    五、作用于心血管系统 095
    六、抗氧化作用 095
    七、抗菌作用 095
    八、其他作用 096
    第六节 苯丙素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096
    一、丹参 096
    二、独活 096
    第四章 醌类化合物
    第一节 概述 099
    第二节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099
    一、苯醌类 099
    二、萘醌类 100
    三、菲醌类 100
    四、蒽醌类 101
    第三节 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04
    一、物理性质 104
    二、化学性质 104
    第四节 醌类化合物的检识 107
    一、理化检识 107
    二、色谱检识 107
    第五节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107
    一、醌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107
    二、醌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 108
    第六节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110
    一、紫外光谱 110
    二、红外光谱 111
    三、核磁共振波谱 112
    第七节 醌类的生物活性 115
    一、抗肿瘤作用 116
    二、抗病毒作用 117
    三、抗菌作用 118
    四、治疗心血管疾病作用 118
    五、其他作用 118
    第八节 含醌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118
    一、紫草 118
    二、丹参 119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
    第一节 概述 121
    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121
    一、黄酮类 123
    二、黄酮醇类 124
    三、二氢黄酮类 124
    四、二氢黄酮醇类 124
    五、异黄酮类 125
    六、二氢异黄酮类 125
    七、高异黄酮类 125
    八、柍D酮类 126
    九、查耳酮类 126
    十、二氢查耳酮类 127
    十一、橙酮类 127
    十二、花色素类 127
    十三、黄烷类化合物 128
    十四、双黄酮类 128
    十五、其他黄酮类 128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29
    一、性状 129
    二、旋光性 130
    三、溶解性 130
    四、酸碱性 131
    五、显色反应 131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 133
    一、理化检识 133
    二、色谱检识 134
    第五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135
    一、提取 135
    二、分离 136
    第六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137
    一、紫外及可见光谱 137
    二、红外 139
    三、质谱 139
    四、核磁共振氢谱特征 142
    五、核磁共振碳谱特征 146
    第七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150
    一、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50
    二、抗肿瘤作用 150
    三、抗炎作用 150
    四、保肝作用 150
    五、抗氧化作用 151
    六、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151
    七、降血糖作用 151
    八、植物雌激素样作用 151
    九、其他作用 151
    第八节 含黄酮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151
    一、槐花、槐米 151
    二、黄芩 152
    第六章 萜类和挥发油
    第一节 萜类 154
    一、概述 154
    二、单萜 156
    三、倍半萜 160
    四、二萜 163
    五、二倍半萜 165
    六、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66
    七、萜类化合物的检识 168
    八、萜类化合物波谱学特征 169
    九、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170
    十、含萜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171
    第二节 挥发油 173
    一、概述 173
    二、挥发油的组成 173
    三、挥发油的理化性质 174
    四、挥发油的检识 175
    五、挥发油的生物活性 176
    六、含挥发油的中药实例 177
    第七章 三萜类化合物
    第一节 概述 180
    第二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181
    一、链状三萜 181
    二、单环三萜 182
    三、双环三萜 182
    四、三环三萜 183
    五、四环三萜 184
    六、五环三萜 191
    第三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溶血作用 196
    一、物理性质 196
    二、颜色反应 197
    三、发泡性 197
    四、溶血性 197
    第四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检识 198
    一、理化检识 198
    二、色谱检识 198
    第五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198
    一、游离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198
    二、三萜皂苷的提取与分离 199
    第六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199
    一、紫外光谱 199
    二、氢核磁共振谱 200
    三、碳核磁共振谱 200
    四、其他核磁共振谱 201
    五、质谱 201
    第七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201
    一、心脑血管系统 201
    二、免疫调节 作用 202
    三、抗肿瘤作用 202
    四、抗病毒作用 202
    五、降血糖作用 202
    六、昆虫拒食作用 203
    第八节 含三萜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203
    第八章 甾体类化合物
    第一节 概述 206
    第二节 强心苷类 206
    一、强心苷的概述 206
    二、强心苷的结构与分类 207
    三、强心苷的理化性质 209
    四、强心苷的检识 214
    五、强心苷的提取分离 214
    六、强心苷的结构鉴定 215
    第三节 甾体皂苷 218
    一、甾体皂苷的概述 218
    二、甾体皂苷的结构与分类 218
    三、甾体皂苷的理化性质 219
    四、甾体皂苷的检识 220
    五、甾体皂苷的提取分离 220
    六、甾体皂苷的结构鉴定 221
    第四节 其他甾体类成分 223
    一、C2l甾体化合物 223
    二、植物甾醇 224
    三、胆汁酸类化合物 225
    四、昆虫变态激素 228
    五、醉茄内酯 228
    第五节 甾体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229
    一、强心苷的生物活性 229
    二、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230
    第六节 含甾体皂苷中药的提取分离实例 231
    一、穿山龙 231
    二、知母 232
    第九章 生物碱
    第一节 概述 234
    一、生物碱的研究历程和定义 234
    二、生物碱的存在形式及生物活性 234
    三、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途径 234
    第二节 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235
    一、吡咯类生物碱 235
    二、吡啶类生物碱 235
    三、莨菪烷类生物碱 235
    四、喹啉类生物碱 236
    五、异喹啉类生物碱 236
    六、吲哚类生物碱 238
    七、萜类和甾体类生物碱 239
    八、有机胺类生物碱 241
    第三节 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242
    一、性状 242
    二、旋光性 242
    三、溶解性 242
    四、碱性 243
    第四节 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检识 245
    一、理化检识 245
    二、色谱检识 247
    第五节 提取与分离 248
    一、提取与初步分离方法 248
    二、精制与纯化方法 249
    第六节 生物碱的结构鉴定 252
    一、生物碱的薄层色谱检识 252
    二、紫外光谱 253
    三、红外光谱 253
    四、核磁共振波谱 254
    五、质谱 256
    第七节 生物碱的生物活性 257
    一、抗肿瘤作用 257
    二、抗细菌作用 258
    三、抗炎作用 258
    四、抗真菌作用 258
    五、抗心律失常作用 258
    六、抗疟作用 258
    七、镇痛作用 259
    八、止咳平喘作用 259
    九、其他作用 259
    第八节 含生物碱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259
    一、黄连 259
    二、延胡索 260
    第十章 鞣质
    第一节 概述 263
    第二节 鞣质的结构与分类 263
    一、可水解鞣质 263
    二、缩合鞣质 265
    三、复合鞣质 266
    第三节 鞣质的理化性质 267
    一、物理性质 267
    二、化学性质 267
    第四节 鞣质类化合物的检识 267
    一、化学检识 267
    二、色谱检识 268
    三、含量测定 268
    第五节 鞣质的提取与分离 269
    一、鞣质的提取 269
    二、鞣质的分离 269
    第六节 鞣质的结构鉴定 270
    一、紫外光谱 270
    二、红外光谱 270
    三、质谱 270
    四、核磁共振谱特征 270
    第七节 鞣质的生物活性 272
    一、抗氧化作用 272
    二、抗肿瘤作用 272
    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273
    四、降血压、降血脂和降血糖作用 273
    五、收敛、止血作用 273
    六、抗炎作用 273
    七、增强对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 273
    八、免疫调节 作用 274
    九、其他作用 274
    第八节 鞣质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274
    第十一章 中药成分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概述 276
    一、中药成分生物合成研究的意义 276
    二、中药成分生物合成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 276
    第二节 常见的中药成分生物合成反应 280
    一、糖苷化 280
    二、羟基化反应 281
    三、环合反应 283
    四、双键转移 284
    五、甲基化反应 284
    第三节 中药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研究的实例 285
    一、青蒿素的生物合成研究 285
    二、檀香精油生物合成研究 288
    第十二章 中药成分的结构修饰和改造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结构修饰和改造的目的和意义 291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修饰和改造的方法 291
    一、氧化反应 291
    二、还原反应 292
    三、碳链连接反应 293
    四、重排反应 294
    第三节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修饰和改造的策略 295
    一、生物电子等排策略 295
    二、简化分子结构策略 296
    第四节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修饰和改造以及全合成实例 297
    一、青蒿素及其衍生物 297
    二、紫杉醇全合成和半合成 299
    第十三章 中药成分靶点鉴定及虚拟筛选
    第一节 中药化学生物学的内涵、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301
    一、中药化学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301
    二、中药化学生物学的内涵、目的和意义 302
    第二节 中药活性成分靶点鉴定的方法 303
    一、化学蛋白质组学 303
    二、生物物理学方法 309
    第三节 中药成分的虚拟筛选 311
    一、分子对接的基本原理 312
    二、PDB数据库介绍 313
    三、分子对接常用软件 314
    四、中药成分的虚拟筛选的应用 316
    第四节 中药有效成分靶点鉴定及虚拟筛选的实例 317
    一、苏木中抗炎活性成分苏木酮A的作用靶点研究 317
    二、青蒿素抗疟疾作用靶点的研究 318
    第十四章 中药代谢和代谢组学
    第一节 中药代谢和代谢组学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321
    一、中药代谢研究 321
    二、中药代谢组学研究 323
    第二节 中药代谢和代谢组学研究方法 324
    一、中药代谢研究方法 324
    二、中药代谢组学研究方法 328
    第三节 中药化学成分代谢反应类型 337
    一、中药化学成分肝代谢常见反应类型 337
    二、中药化学成分肠道代谢主要反应类型 341
    第四节 中药代谢和代谢组学研究实例 341
    一、中药代谢研究实例 341
    二、中药代谢组学研究实例 344
    主要参考文献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