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教育/体育/文化/艺术 > 信息与传播 > 中国科学传播报告.2022

相同作者的商品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中国科学传播报告.2022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传播报告.2022
  • 书号:9787030737335
    作者: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262
    字数:1808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1-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68.00元
    售价: ¥53.72元
  • 图书介质:
    按需印刷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是关于2021年度中国科学传播发展状况的研究报告,对中国报纸、期刊、图书、广播、电视、互联网、电影、展览、科普活动、科学教育等方面科学传播情况及科学传播政策与科学传播理论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和评价,并对中国科学传播事业发展提出若干建议。本书是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第二次编撰的关于中国科学传播的年度报告,内容丰富、观点鲜明、视角新颖、资料翔实,对中国科学传播现状进行了客观分析和深度解读,同时附录了国际科学传播研究报告及2021年度中国科学传播大事记,是一份富有创新性和学术价值的专题研究报告。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一 中国科学传播综述 1
    (一)中国科学传播概况 3
    1. 媒体融合角逐科学传播市场 3
    2. 科学新闻发布频率达到新高 5
    3. 广播电视主导科学事件传播 5
    4. 全民参与短微科普视频制作 7
    5. 网络科学内容供给持续优化 7
    6. 国家优惠政策助力科普事业 8
    (二)中国科学传播主要特点 9
    1. 科普活动吸引公众参与 9
    2. 线上科技交流成为常态 10
    3. 短微视频构建学习场景 11
    4. 两微一端成为主要平台 12
    5. 科普图书创作水平提升 12
    6. 科学绘本销量稳居前茅 14
    7. 讲座论坛沙龙各领风骚 14
    8. 科技展览吸引公众关注 15
    (三)中国科学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 16
    1. 报刊经营面临新的挑战 16
    2. 广电科学传播供给不足 17
    3. 网络作品质量参差不齐 17
    4. 科学电影市场表现平淡 18
    (四)中国科学传播发展建议 18
    1. 提升阅读体验丰富互动效果 18
    2. 发挥媒体优势推动素质教育 19
    3. 革新技术观念建立科普品牌 19
    4. 加强科学审核传播精准知识 20
    5. 坚持科学导向引领行业风气 20
    6. 注重品牌建设打造精品项目 21
    7. 保护作者版权激励原始创作 22
    8. 借助财政扶持强化科学传播 23
    9. 建设科学传播职业人才队伍 24
    二 中国报纸科学传播 27
    (一)中国报纸科学传播概况 29
    1. 报纸科学传播稳步发展 29
    2. 报网融合凸显报纸价值 32
    3. 影响回归难掩发展困境 32
    (二)中国报纸科学传播特点 33
    1. 坚守科学传播主流价值 33
    2. 助力重大事件科学传播 34
    3. 发挥专业报纸资源优势 35
    4. 创新科学内容传播形式 36
    5. 文章内容版式设计提升 36
    (三)中国报纸科学传播存在的问题 37
    1. 休刊减版趋势难以逆转 37
    2. 人才流失冲击核心积淀 37
    3. 内容滞后弱化传播效果 38
    (四)中国报纸科学传播发展建议 38
    1. 夯实报纸科学传播能力 38
    2. 深挖科学传播资源内容 39
    3. 顺应媒体创新发展趋势 39
    三 中国科普期刊科学传播 41
    (一)中国科普期刊科学传播概况 43
    1. 规模效益分化显著 43
    2. 优秀期刊备受重视 45
    3. 主题鲜明融合发展 46
    (二)中国科普期刊科学传播特点 46
    1. 主题内容丰富多样 48
    2.“冬奥”科普精彩纷呈 48
    3. 创新栏目优化选题 48
    4. 优质内容促进发行 49
    5. 媒体融合丰富供给 50
    6. 科普活动独具魅力 51
    (三)中国科普期刊科学传播存在的问题 52
    1. 经营发展普遍困难 52
    2. 发展有赖明确定位 54
    3. 同质内容泛化阅读 54
    (四)中国科普期刊科学传播发展建议 54
    1. 关注重大科技成果传播 54
    2. 融合特定读者阅读体验 55
    3. 加大科学素质教育内容 55
    4. 创新科普期刊经营机制 55
    四 中国图书科学传播 57
    (一)中国图书科学传播概况 59
    (二)中国图书科学传播特点 60
    1. 少儿科普百科图书热销 60
    2. 原创成人科普图书畅销 64
    3. 聚焦热门领域年度焦点 65
    4. 百科类别图书市场稳定 67
    5. 医学健康书籍获奖居多 68
    6. 图书开启“直播化”新常态 69
    (三)中国图书科学传播存在的问题 71
    1. 引进作品多于原创作品 71
    2. 读者阅读数量依然偏低 71
    3. 科普作品评价标准不一 72
    (四)中国图书科学传播发展建议 72
    1. 支持繁荣原创科普作品 72
    2. 扩大科普图书覆盖范围 72
    3. 科学界定科普图书标准 73
    4. 推动科普图书全民阅读 73
    五 中国广播科学传播 75
    (一)中国广播科学传播概况 77
    1. 广播科学传播规模持续增长 77
    2. 疫情期间广播科学内容热播 79
    3. 广播科学传播主体愈加多元 80
    (二)中国广播科学传播特点 84
    1. 连接性:广播科学传播的宽度 85
    2. 口语性:广播科学传播的温度 85
    3. 对话性:广播科学传播的深度 86
    4. 精准性:广播科学传播的细度 86
    (三)中国广播科学传播存在的问题 87
    1. 科学内容资源分布失衡 87
    2. 广播音频质量参差不齐 87
    3. 广播深度融合仍在路上 88
    (四)中国广播科学传播发展建议 88
    1. 增加广播科学知识内容 88
    2. 拓展广播科学场景服务 89
    3. 促进广播科学公众对话 89
    六 中国电视科学传播 93
    (一)中国电视科学传播概况 95
    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扮演“绝对主力”角色 95
    2. 广播电视机构科普主管部门联手创新 98
    (二)中国电视科学传播特点 100
    1. 电视科学内容节目日益增多 100
    2. 科技人员重视电视科学传播 101
    3. 电视科研机构建立合作机制 102
    (三)中国电视科学传播存在的问题 103
    1. 新兴媒体冲击电视媒体平台 103
    2. 电视科普市场发育依然薄弱 103
    3. 电视科普人才成长空间受限 104
    (四)中国电视科学传播发展建议 104
    1. 理念层面:“知识补课”转向“价值引领” 104
    2. 实施层面:“台网融合”成为发展趋势 104
    3. 技术层面:“8K”“元宇宙”带来新形态 105
    七 中国互联网科学传播 107
    (一)中国互联网科学传播概况 109
    1. 全民参与短微视频制作 109
    2. 渠道丰富提升科学素养 110
    3. 跨界合作发挥更大能量 111
    (二)中国互联网科学传播特点 111
    1. 通俗化:大众参与热情提高 112
    2. 专业化:专业机构合作创新 112
    3. 实用化:注重各类受众需求 113
    4. 大众化:作品覆盖不同人群 115
    (三)中国互联网科学传播存在的问题 116
    1. 价值导向多重 116
    2. 作品良莠不齐 117
    3. 破圈作品鲜见 117
    4. 原创作品较少 118
    (四)中国互联网科学传播发展建议 118
    1. 加强科学审核 118
    2. 坚持科学导向 119
    3. 打造精品项目 120
    4. 保护原创版权 121
    八 中国电影科学传播 123
    (一)中国电影科学传播概况 125
    1. 政策鼓励促进产业投入 125
    2. 竞争激烈市场潜力巨大 126
    3. 制作精良传播效果显著 127
    4. 媒介融合促跨平台传播 127
    5. 科学家身份的认同回归 139
    6. 科幻元素逐渐趋于理性 139
    (二)中国电影科学传播特点 140
    1. 政策支持科学电影发展 140
    2. 科幻产业发展带动电影 140
    3. 科幻元素的泛化与融合 141
    4. 科幻电影制作投入上涨 141
    5. 创新结构促进国际传播 141
    6. 科学原理支撑剧情展开 142
    (三)中国电影科学传播存在的问题 142
    1. 市场表现平淡缺乏亮点 142
    2. 微小成本电影跟风模仿 142
    3. 科幻剧情缺乏科学依据 143
    4. 原创剧本质量整体欠佳 143
    5. 编导人员科学素养偏弱 143
    (四)中国电影科学传播发展建议 144
    1. 技术创新促进影游融合 144
    2.“元宇宙”布局新概念电影 144
    3. 财政政策扶持科学电影 145
    4. 主题IP衍生开发促消费 145
    5. 科普创作转向职业发展 145
    6. 注重不同学科知识融合 146
    九 中国展览科学传播 149
    (一)中国展览科学传播概况 151
    1. 科学展览备受睹目 151
    2. 展览主题契合热点 152
    3. 展览开发形式多样 154
    4. 线上展览受到重视 155
    5. 流动巡展日渐活跃 156
    (二)中国展览科学传播特点 157
    1. 紧跟科技政策 更新热点主题 157
    2. 着眼疫情现状 联动智慧展览 158
    3. 凸显社会价值 馆校公平教育 159
    (三)中国展览科学传播存在的问题 160
    1. 展览资源东西失衡 160
    2.“重展轻教”问题突出 161
    3. 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161
    4. 展品质量良莠不齐 162
    5. 展览评估体系模糊 162
    (四)中国展览科学传播发展建议 163
    1. 增强科学技术与人文的深度融合 163
    2. 促进公众与专业人员的双向交流 164
    3. 丰富内容与交互策略的有机结合 164
    十 中国科普活动科学传播 165
    (一)中国群众性科学传播活动概况 167
    1. 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167
    2. 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168
    3. 全国科技活动周 168
    4. 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 169
    5. 全国科普日 170
    6. 科学之夜 170
    (二)中国专题性科学传播活动 171
    1.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 171
    2.“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 172
    3. 香山科学会议“科学传播”专题 172
    4. 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 173
    5.“格致论道”科学文化论坛 174
    6. 全国科普讲解大赛 175
    7. 科学咖啡馆 176
    8. 科普创作沙龙 176
    9. 科学文化沙龙 177
    (三)中国科普活动科学传播特点 178
    1. 政府举办大型科普示范活动 178
    2. 科协举办多种形式科普活动 178
    3. 科研机构设施面向社会开放 178
    4. 科普竞赛吸引公众广泛参与 179
    5. 公众喜好参与互动体验方式 179
    6. 主要科普活动改为线上举办 180
    (四)中国科普活动科学传播存在的问题 180
    1. 科普基础设施东强西弱 180
    2. 科学活动缺少实验器材 180
    3. 科普活动城乡落差较大 180
    (五)中国科普活动科学传播发展建议 181
    1. 加大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181
    2. 创新科普活动丰富内容形式 182
    3. 重视互动科普展品研发生产 182
    4. 媒体加大活动科学传播力度 183
    5. 满足公众多样科技知识需求 183
    十一 中国科学教育 185
    (一)中国科学教育概况 187
    1. 义务教育课后服务“5+2”全覆盖 187
    2.“双减”政策促进科学教育提速 188
    3. 科普助力“双减”政策落地实施 188
    (二)中国科学教育特点 188
    1. 国内代表性研究成果 188
    2. 国外代表性研究成果 189
    3. 中小学校内科学教育 190
    4. 学校外科学教育实践 191
    (三)中国科学教育与科普人才培养 193
    1. 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研究生学科设置 193
    2. 高层次科普人才的培养模式值得关注 194
    3. 科学传播人才职称社会评审稳步推进 195
    (四)中国科学教育发展建议 196
    1. 发挥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作用 196
    2. 推进社会科学教育协同助力“双减” 196
    3. 加强科学教育质量科学监测评估 197
    4. 继续探索打通科学传播职称通道 197
    十二 中国科学传播政策 199
    (一)中国科学传播政策概况 201
    1. 供给型科学传播政策 201
    2. 环境型科学传播政策 202
    3. 需求型科学传播政策 202
    (二)中国科学传播政策特点 203
    1. 科普法规政策措施组合出台 203
    2. 各类科学普及规划相继发布 204
    3. 科学传播职称政策陆续落地 205
    4. 科学传播融入科技创新制度 205
    (三)中国科学传播政策建议 206
    1. 推进科普法律实施办法制定 206
    2. 营造科学传播政策协同生态 206
    3. 实施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工程 207
    十三 中国科学传播理论研究 211
    (一)中国科学传播理论研究概况 213
    (二)中国科学传播理论主要成果 214
    1. 新冠疫情之下新媒体与健康传播革新 214
    2. 哲学社会科学视角对科学传播学渗透 216
    3. 科学教育与科学素质建设纵深化发展 218
    4. 新时代背景下科普场馆发展多元需求 220
    5. 元宇宙浪潮下科普游戏研究方兴未艾 221
    (三)中国科学传播理论的反思与展望 222
    1. 正视传播主体分化 222
    2. 关注科普网红兴起 223
    3. 直面传播理念局限 224
    4. 拓展公众科学服务 224
    附录1 国际科学传播 231
    (一)科学传播政策不断完善 233
    1.?STEM教育成为国际科学传播政策核心 233
    2. 创新型国家鼓励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 234
    3. 设立科学传播奖褒奖优秀科学传播者 235
    (二)公民科学项目蓬勃开展 239
    1. 不同国家科学节活动精彩纷呈 240
    2. 典型案例:澳大利亚生物图集 241
    (三)应对COVID-19的科学传播蓬勃发展 242
    1. 科研机构设立应对COVID-19科普专题 242
    2. 重要学术期刊纷纷开设COVID-19专题 243
    (四)2021年国际科学传播研究 244
    1. 科学传播会议关注新冠疫情及新动向 244
    2. 科学期刊关注气候变化热点信息议题 245
    (五)国外科学传播的特点与启示 248
    1. 将STEM教育作为大国竞争的重要内容 248
    2. 设立科学传播奖项鼓励科学传播行动 248
    3. 注重公民科学素养项目知名品牌建设 249
    4. 重视科学传播理论研究国际学术交流 250
    附录2 中国科学传播大事记(2021) 253
    编者说明 263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