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云南师范大学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多年来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总结编写而成,全书系统介绍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学习方法和要求,分为基础性实验、提高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开放型课外实验五个层次,实验除了简明扼要地给出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可提供的器材和实验参数,还对实验方法、数据处理、实验误差、实验结果示例、实验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等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讨论,并附有思考题。特别是书中收集了数十位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设计的实验,这些实验均发表在国内外教学研究的期刊上(有的被SCI或EI收录),其中的测量方法提示、实验设计要求为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课内外学习提供方便。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1
1.1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1
1.2有效数字及其运算9
1.3用作图法处理数据11
1.4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处理数据13
1.5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处理数据29
第2章基础性实验38
2.1长度测量38
2.2单摆测重力加速度44
2.3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定47
2.4惯性秤52
2.5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55
2.6用伸长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58
2.7用落球法测定液体的黏滞系数62
2.8用三线摆测定转动惯量66
2.9用扭摆测定切变模量和验证平行轴定理69
2.10可倒摆测量重力加速度72
2.11用音叉法研究弦的振动75
2.12用混合法测固体的比热77
2.13用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82
2.14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测量84
2.15电表的扩程与校准88
2.16万用电表的使用92
2.17模拟法研究静电场95
2.18用单臂电桥测量电阻99
2.19霍尔效应测量磁场105
2.20感应法测绘圆线圈的磁场109
2.21用示波器观测磁滞回线116
2.22交流电桥120
2.23RLC串联电路的暂态特性126
2.24RLC电路的稳态特性133
2.25RLC串联电路的谐振现象140
2.26薄透镜焦距测定144
2.27分光计调节147
2.28测定玻璃三棱镜的折射率152
2.29用读数显微镜测定折射率159
2.30用分光仪测量透明介质折射率166
2.31望远镜、显微镜放大率测定169
2.32双棱镜测光波长173
2.33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波长176
2.34用分光计测定透射光栅常数182
2.35旋光现象与旋光仪186
2.36偏振光分析研究190
2.37菲涅耳反射公式195
2.38单色仪198
2.39法布里-珀罗干涉仪203
2.40小型棱镜摄谱仪207
第3章提高性实验212
3.1用光电计时法测定重力加速度212
3.2用分析天平测量空气密度214
3.3在气垫导轨上测定速度和加速度220
3.4用气垫导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22
3.5气垫导轨上简谐振动的研究227
3.6气垫导轨上阻尼振动的研究229
3.7刚体转动实验233
3.8用共鸣管测空气中的声速237
3.9用冷却法测固体的比热242
3.10焦耳实验244
3.11金属线胀系数的测定247
3.12冰的比熔化热的测定250
3.13气体温度计253
3.14气体体胀系数的测定259
3.15用碰撞仪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61
3.16用超声波测空气中的声速265
3.17用泊肃叶公式测定液体的黏滞系数269
3.18复摆273
3.19用电磁法研究弦的振动276
3.20用电热法测定水的汽化热278
3.21用毛细管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280
3.22用干涉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282
3.23气体黏滞系数的测定285
3.24用双臂电桥测量低电阻287
3.25用补偿法测电动势293
3.26用箱式电势差计校准电表296
3.27用电阻箱自组电势差计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299
3.28用电流补偿法测定电压源的电动势、内阻及短路电流301
3.29测定灵敏电流计常数和内阻303
3.30冲击电流计特性研究311
3.31螺线管磁场的测定319
3.32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的测定323
3.33用冲击电流计测电容329
3.34用冲击电流计测高电阻331
3.35用交流电压表、电流表和功率表测量电感和电容334
3.36单透镜像差观测338
3.37透镜组基点测定343
3.38发光强度测定347
3.39菲涅耳双棱镜折射率和锐角的测量350
3.40用分光仪和双棱镜测定光波长354
3.41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空气的折射率360
3.42测量钠光D双线波长差及白光相干长度368
3.43单缝和双缝衍射的光强分布371
3.44用偏振光测定液体的折射率376
3.45全息照相380
3.46光电效应391
3.47阿贝成像原理和空间滤波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