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者多年新文学研究成果的汇编,主题是挖掘百年中国新文学历史演变的基本问题。在作者看来,历史的过程之所以值得我们一再重述和审视,就是因为人们太容易遗忘,又因为遗忘而常常不自觉地自蹈虚无主义的覆辙,历史的教训总是被我们抛之脑后。“反抗虚无”就是铭记过往,警示后人。本书分“现代性”“国与族”“地方”“文献”四个专题编列。这四个专题处在当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前沿,著者的论述是对相关专题的积极介入。论著涉及的论题可以让我们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当前的学术动向,对于推动上述领域的思考具有重要的价值。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序
小引
面对“虚无”的“方法” 3
现代性
“重估现代性”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再认识 11
论中国现代诗论的现代性问题 36
反现代性:从学衡派到“后现代”? 50
论“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学运动 60
探寻“与传统有关”的“现代化”——朱自清的中国现代新诗论 79
新时期文化思潮中的“启蒙”、“国学”与“新国学” 96
国与族
国家观念与民族情怀的龃龉——陈铨的文学追求及其历史命运 107
复兴什么,为什么复兴? ——郭沫若的民族复兴思想一瞥 124
张力结构与闻一多的文化和文学选择 137
少数民族知识、地方性知识与知识等级问题 147
地方
成都与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地方路径问题 157
中国早期新诗探索的四川氛围与地方路径 183
地方性文学报刊之于现代文学的史料价值 212
郭沫若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 220
文学的区域特色如何成为可能——以巴金与巴蜀文化关系为例 232
文献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文献史料:问题与方法 245
百年中国新文学史料的保存、整理与研究 251
在民国历史中重新发现现代文学 267
近现代私人日记与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研究——一个亟待展开的学术领域 272
主要参考文献 283
后记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