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留采冶废渣堆场污染原位控制与生态恢复已成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国家重大需求,本书主要针对贵州典型历史遗留采冶废渣堆场分布特征、重金属污染现状、生态修复工程实践与成效评估以及生态修复机理等方面进行论述。全书共分为六章,分别为贵州土法冶炼活动与历史遗留废渣、历史遗留冶炼废渣资源属性及开发利用、历史遗留采冶废渣堆存及其环境效应、历史遗留采冶废渣堆场原位修复工程及其机理、历史遗留采冶废渣堆场原位综合治理效果评价、总结与展望。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第1章 贵州土法冶炼活动与历史遗留废渣 1
1.1 贵州矿产资源概况 1
1.2 贵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1
1.3 贵州土法冶炼活动 3
1.3.1 土法冶炼历史 3
1.3.2 土法冶炼工艺 5
1.4 金属冶炼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8
1.4.1 金属冶炼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8
1.4.2 金属冶炼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 13
1.4.3 金属冶炼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21
1.4.4 金属冶炼活动对生态的破坏 35
1.5 贵州历史遗留废渣量及其分布 36
第2章 历史遗留冶炼废渣资源属性及开发利用 38
2.1 历史遗留废渣资源属性 38
2.1.1 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属性的定义 38
2.1.2 历史遗留冶炼废渣资源属性 38
2.2 历史遗留废渣资源量估算 39
2.3 历史遗留废渣资源化利用概述 40
2.3.1 金属冶炼废渣资源化利用技术 40
2.3.2 历史遗留废渣资源化利用研究概况 42
第3章 历史遗留采冶废渣堆存及其环境效应 49
3.1 历史遗留采冶废渣特征 49
3.1.1 铅锌废渣特征 49
3.1.2 汞矿废渣特征 65
3.1.3 电解锰废渣特征 69
3.1.4 锑矿废渣特征 71
3.2 历史遗留采冶废渣堆场优势植物及其重金属富集特征 74
3.2.1 铅锌废渣堆场优势植物及其重金属富集特征 74
3.2.2 汞矿废渣堆场优势植物及其重金属富集特征 75
3.2.3 锰矿废渣堆场优势植物及其重金属富集特征 77
3.2.4 锑矿废渣堆场优势植物及其重金属富集特征 78
3.3 历史遗留采冶废渣堆存及环境效应 79
3.3.1 历史遗留废渣堆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80
3.3.2 历史遗留废渣堆存对水环境的影响 80
3.3.3 历史遗留废渣堆存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81
3.3.4 历史遗留废渣堆场周边农作物的重金属富集特征 87
3.3.5 黔西北土法冶炼活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91
第4章 历史遗留采冶废渣堆场原位修复工程及其机理 93
4.1 矿山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技术概述 93
4.1.1 耐性植物筛选 95
4.1.2 表土覆盖技术 96
4.1.3 物理化学改良技术 97
4.1.4 微生物改良技术 99
4.2 贵州历史遗留采冶废渣堆场植物修复技术研究概述 99
4.2.1 铅锌废渣堆场植物修复技术研究 100
4.2.2 锰矿废渣堆场植物修复技术研究 102
4.3 历史遗留采冶废渣堆场重金属污染原位修复机理 102
4.3.1 物理封存机理 103
4.3.2 化学稳定机理 103
4.3.3 生态修复机理 103
4.4 历史遗留采冶废渣堆场生态修复工程原理 104
4.4.1 生态修复工程原则 104
4.4.2 生态修复技术选择 105
4.4.3 植物修复技术原理 106
4.4.4 生态修复技术路线 108
4.4.5 生态修复技术流程 109
4.5 典型历史遗留采冶废渣堆场生态修复工程案例 110
4.5.1 七星关区岳家海子铅锌废渣堆场生态修复工程 110
4.5.2 钟山区大湾镇白泥巴梁子铅锌废渣堆场生态修复工程 113
4.5.3 岑巩县思旸镇电解锰渣堆场生态修复工程 115
4.5.4 万山区梅子溪及十八坑汞矿废渣堆场生态修复工程 117
4.5.5 独山县百泉镇锑矿废渣堆场生态修复工程 119
第5章 历史遗留采冶废渣堆场原位综合治理效果评价 122
5.1 历史遗留采治废渣治理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122
5.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22
5.1.2 评价体系及计算方法 126
5.1.3 数据收集与处理 130
5.2 历史遗留废渣原位综合控制效果评价及效益分析案例 132
5.2.1 铅锌废渣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效果评价 132
5.2.2 锰矿废渣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效果评价 136
5.2.3 汞矿废渣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效果评价 140
5.2.4 锑矿废渣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效果评价 144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148
6.1 总结 148
6.2 展望 151
参考文献 152
附录A 177
附录B 179
附录C 180
附图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