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考古/历史 > 考古 > 云阳塘坊遗址

相同语种的商品

云阳塘坊遗址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云阳塘坊遗址
  • 书号:9787030760074
    作者: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 外文书名:
  • 装帧:圆脊精装
    开本:16
  • 页数:279
    字数:554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7-01
  • 所属分类:考古
  • 定价: ¥328.00元
    售价: ¥259.12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重庆云阳塘坊遗址位于长江北岸阶地上,现属云阳新县城范围内的三峡水库淹没区。2004年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文化层堆积较厚,时代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夏商时期、东周时期、东晋南朝、唐五代、宋代、明清,历经多个时代。发现有建筑遗迹、灰坑、灰沟、墓葬、水井和陶窑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瓷器、砖瓦、铜器、铁器和卜甲等。该遗址长时间的反复有人类居住活动,并与紧邻的丝栗包遗址在早期存在互动关系,晚期存在共存关系,这些都为了解四川盆地东部长江沿岸古代聚落分布,以及各时代人类居住生活与迁徙活动特点等都提供了新资料。
重庆云阳塘坊遗址位于长江北岸阶地上,现属云阳新县城范围内的三峡水库淹没区。2004年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文化层堆积较厚,时代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夏商时期、东周时期、东晋南朝、唐五代、宋代、明清,历经多个时代。发现有建筑遗迹、灰坑、灰沟、墓葬、水井和陶窑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瓷器、砖瓦、铜器、铁器和卜甲等。该遗址长时间的反复有人类居住活动,并与紧邻的丝栗包遗址在早期存在互动关系,晚期存在共存关系,这些都为了解四川盆地东部长江沿岸古代聚落分布,以及各时代人类居住生活与迁徙活动特点等都提供了新资料。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第一章概述(1)
    一、自然环境与资源(1)
    二、历史沿革(3)
    三、发现与发掘整理经过(4)
    四、遗址环境与地层堆积(6)
    第二章新石器时代遗存(13)
    第一节遗迹(13)
    一、H33(13)
    二、H34(16)
    第二节 第10层出土陶器(22)
    一、T7第10层出土陶器(22)
    二、T9第10层出土陶器(24)
    三、T11第10层出土陶器(28)
    四、T12第10层出土陶器(30)
    五、T14第10层出土陶器(31)
    六、T17第10层出土陶器(32)
    第三节 第10层出土玉石器(33)
    一、T9第10层出土玉石器(33)
    二、T11第10层出土石器(37)
    三、T12第10层出土石器(38)
    四、T13第10层出土石器(38)
    五、T14第10层出土石器(38)
    第三章 夏商时期遗存(40)
    第一节 遗迹(40)
    H35(40)
    第二节 第9层出土陶器(44)
    一、T11第9层出土陶器(44)
    二、T14第9层出土陶器(45)
    三、T15第9层出土陶器(48)
    四、T18第9层出土陶器(49)
    第三节 第9层出土石器(49)
    第四章 东周时期遗存(50)
    第一节 遗迹(50)
    一、G5(50)
    二、H23(55)
    三、H25(59)
    四、H36(61)
    第二节 第8层出土陶器(62)
    一、T3第8层出土陶器(63)
    二、T13第8层出土陶器(63)
    三、T14第8层出土陶器(64)
    四、T15第8层出土陶器(65)
    五、T16第8层出土陶器(66)
    六、T17第8层出土陶器(67)
    七、T18第8层出土陶器(68)
    第三节 第8层出土石器(68)
    第五章 东晋南朝遗存(69)
    第一节 遗迹(69)
    一、H1(69)
    二、H2(76)
    三、H3(78)
    四、H7(80)
    五、H8(82)
    六、H10(83)
    七、H11(84)
    八、H12(85)
    九、H19(86)
    十、H21(87)
    十一、H26(89)
    十二、H30(92)
    十三、Y1(93)
    第二节 第7层出土遗物(95)
    第六章 唐五代遗存(96)
    第一节 遗迹(96)
    一、F1(96)
    二、F2(102)
    三、F3(104)
    四、F4(105)
    五、H6(106)
    六、H9(107)
    七、H13(109)
    八、H15(110)
    九、H17(112)
    十、H20(114)
    十一、H22(116)
    十二、H29(117)
    十三、J1(118)
    十四、M1(119)
    第二节 第6层出土遗物(121)
    一、T1第6层出土遗物(121)
    二、T2第6层出土遗物(122)
    三、T3第6层出土遗物(123)
    四、T4第6层出土遗物(129)
    五、T5第6层出土遗物(129)
    六、T6第6层出土遗物(130)
    七、T7第6层出土遗物(131)
    八、T9第6层出土遗物(131)
    第三节 第5层出土遗物(132)
    一、T1第5层出土遗物(132)
    二、T2第5层出土遗物(133)
    三、T3第5层出土遗物(134)
    四、T9第5层出土遗物(135)
    五、T14第5层出土遗物(135)
    第七章 宋代遗存(136)
    第一节 遗迹(136)
    一、柱洞(136)
    二、G1(136)
    三、G2(138)
    四、G3(140)
    五、G9(141)
    六、H27(143)
    七、H28(145)
    第二节 第4层出土遗物(147)
    一、T1第4层出土遗物(147)
    二、T2第4层出土遗物(147)
    三、T3第4层出土遗物(147)
    四、T5第4层出土遗物(147)
    五、T7第4层出土遗物(148)
    六、T13第4层出土遗物(148)
    七、T14第4层出土遗物(148)
    八、T16第4层出土遗物(149)
    九、T18第4层出土遗物(150)
    第八章 明清遗存(151)
    第一节 遗迹(151)
    一、F5(151)
    二、G4(157)
    三、G6(158)
    四、G7(161)
    五、G8(163)
    六、H4(164)
    七、H5(166)
    八、H14(169)
    九、H16(170)
    十、H18(172)
    十一、H24(174)
    十二、H31(175)
    十三、H32(177)
    十四、冶炼遗迹(179)
    第二节 第3层出土遗物(179)
    一、T1第3层出土遗物(179)
    二、T2第3层出土遗物(180)
    三、T3第3层出土遗物(181)
    四、T14第3层出土遗物(181)
    五、T19第3层出土遗物(181)
    第三节 第2层出土遗物(182)
    一、T1第2层出土遗物(182)
    二、T2第2层出土遗物(182)
    三、T4第2层出土遗物(182)
    四、T13第2层出土遗物(183)
    第九章 初步研究(184)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遗存(184)
    一、遗迹(184)
    二、陶器特点与分类(185)
    三、石器特点与分类(194)
    四、文化性质与年代(200)
    第二节 夏商时期遗存(202)
    一、遗迹(202)
    二、陶器特点与分类(202)
    三、石器分类(209)
    四、文化性质与年代(210)
    第三节 东周时期遗存(211)
    一、遗迹(211)
    二、陶器特点与分类(211)
    三、石器分类 (220)
    四、晚期遗存出土早期玉石器(221)
    五、文化性质与年代(222)
    第四节 东晋南朝遗存(223)
    一、遗迹(223)
    二、瓷器分类(226)
    三、陶器分类(232)
    四、其他遗物(233)
    五、文化特征与年代(234)
    第五节 唐五代遗存(235)
    一、遗迹(235)
    二、瓷器分类(240)
    三、陶器分类(245)
    四、卜甲(247)
    五、文化特征与年代(248)
    第六节 宋代遗存(250)
    一、遗迹(250)
    二、瓷器分类(252)
    三、陶器与瓦(253)
    四、文化特征与年代(254)
    第七节 明清遗存(255)
    一、遗迹(255)
    二、瓷器分类(260)
    三、陶器与砖瓦(262)
    四、文化特征与年代(263)
    第八节 几点认识(264)
    一、遗址性质与聚落变迁(264)
    二、与丝栗包遗址的关系(267)
    三、该遗址发现的意义(268)
    附表遗迹一览表(269)
    附录一各探方层位关系一览(274)
    附录二各层分布、遗迹层位与时代一览(275)
    附录三塘坊遗址出土动物骨骼鉴定(277)
    后记(278)
    插图目录
    图1-1 塘坊遗址位置示意图(1)
    图1-2 遗址地形及周边遗址位置示意图(5)
    图1-3 遗址地形及发掘区位置示意图(6)
    图1-4 遗址布方及遗迹总平面图(7)
    图1-5 T3东壁地层剖面图(9)
    图1-6 T7南壁地层剖面图(10)
    图1-7 T11南壁地层剖面图(11)
    图1-8 T13西壁地层剖面图(12)
    图2-1 新石器时代遗迹分布图(14)
    图2-2 H33平面、剖视图(15)
    图2-3 H33出土陶器纹饰拓本(15)
    图2-4 H33出土陶卷沿罐(16)
    图2-5 H34平面、剖视图(16)
    图2-6 H34出土陶器纹饰拓本(17)
    图2-7 H34出土陶器(一)(19)
    图2-8 H34出土陶器(二)(20)
    图2-9 H34出土石器(21)
    图2-10 T7第10层出土陶器纹饰拓本(23)
    图2-11 T7第10层出土陶器(23)
    图2-12 T9第10层出土陶器纹饰拓本(25)
    图2-13 T9第10层出土陶器(一)(26)
    图2-14 T9第10层出土陶器(二)(27)
    图2-15 T11第10层出土陶器纹饰拓本(29)
    图2-16 T11第10层出土陶器(30)
    图2-17 T11第10层出土陶纺轮(30)
    图2-18 T12第10层出土陶器(31)
    图2-19 T14第10层出土陶器(32)
    图2-20 T17第10层出土陶罐交错线划纹拓本(33)
    图2-21 T17第10层出土陶器(33)
    图2-22 T9第10层出土打制石器(一)(35)
    图2-23 T9第10层出土打制石器(二)(36)
    图2-24 T9第10层出土磨制玉石器(37)
    图2-25 T11第10层出土磨制石器(38)
    图2-26 T12~T14第10层出土石器(39)
    图3-1 夏商时期遗迹分布图(41)
    图3-2 H35平面、剖视图(42)
    图3-3 H35出土陶器纹饰拓本(42)
    图3-4 H35出土陶器(43)
    图3-5 H35出土石器(43)
    图3-6 T11第9层出土陶高柄器(44)
    图3-7 T14第9层出土陶器纹饰拓本(45)
    图3-8 T14第9层出土陶罐(46)
    图3-9 T14第9层出土陶罐、尊形器(47)
    图3-10 T14第9层出土陶器(48)
    图3-11 T15、T18第9层出土陶器(49)
    图3-12 T14第9层出土磨石(49)
    图4-1 东周时期遗迹分布图(51)
    图4-2 G5平面、剖视图(
    52)
    图4-3 G5出土陶器纹饰拓本(52)
    图4-4 G5出土陶器(一)(53)
    图4-5 G5出土陶器(二)(54)
    图4-6 H23平面、剖视图(55)
    图4-7 H23出土陶器纹饰拓本(56)
    图4-8 H23出土陶器(一)(57)
    图4-9 H23出土陶器(二)(58)
    图4-10 H23出土石器(59)
    图4-11 H25平面、剖视图(59)
    图4-12 H25出土陶器纹饰拓本(60)
    图4-13 H25出土陶器(60)
    图4-14 H25出土石切割器(61)
    图4-15 H36平面、剖视图(61)
    图4-16 H36与T14、T15第8层出土陶器纹饰拓本(62)
    图4-17 T13、T15、T16第8层出土陶网坠、纺轮(63)
    图4-18 T14第8层出土陶器(64)
    图4-19 T15、T16、T17第8层出土陶器(65)
    图4-20 T16、T17、T18第8层出土陶器纹饰拓本(66)
    图4-21 T17第8层出土小石刀(68)
    图5-1 东晋南朝遗迹分布图(70)
    图5-2 第7层下遗迹分布图(71)
    图5-3 第6层下南朝遗迹分布图(72)
    图5-4 H1平面、剖视图(73)
    图5-5 H1出土瓷器(74)
    图5-6 H1出土陶罐(75)
    图5-7 H1出土石器(76)
    图5-8 H1出土五铢钱拓本(76)
    图5-9 H2平面、剖视图(77)
    图5-10 H3平面、剖视图(78)
    图5-11 H3出土瓷器、陶器(79)
    图5-12 H7平面、剖视图(80)
    图5-13 H8平面、剖视图(82)
    图5-14 H10平面、剖视图(83)
    图5-15 H11平面、剖视图(84)
    图5-16 H12平面、剖视图(85)
    图5-17 H19平面、剖视图(86)
    图5-18 H19出土瓷器(87)
    图5-19 H21平面、剖视图(88)
    图5-20 H21出土瓷钵(88)
    图5-21 H26平面、剖视图(89)
    图5-22 H26出土瓷器(90)
    图5-23 H26出土陶釜(91)
    图5-24 H26出土瓦当(92)
    图5-25 H30平面、剖视图(92)
    图5-26 Y1平面、剖视图(94)
    图6-1 唐五代遗迹分布图(97)
    图6-2 第6层下唐代遗迹分布图(98)
    图6-3 第5层下唐代遗迹分布图(99)
    图6-4 第4层下唐五代遗迹分布图(100)
    图6-5 F1平面及柱洞平面、剖视图(101)
    图6-6 F2平面及柱洞平面、剖视图(103)
    图6-7 F3平面及柱洞平面、剖视图(105)
    图6-8 F4平面及柱洞平面、剖视图(105)
    图6-9 H6平面、剖视图(107)
    图6-10 H9平面、剖视图(108)
    图6-11 H13平面、剖视图(109)
    图6-12 H13出土早期石锛(110)
    图6-13 H15平面、剖视图(111)
    图6-14 H15出土陶盆(111)
    图6-15 H15出土卜甲(112)
    图6-16 H15出土卜甲拓本(113)
    图6-17 H17平面、剖视图(114)
    图6-18 H20平面、剖视图(115)
    图6-19 H20出土陶盏(115)
    图6-20 H22平面、剖视图(116)
    图6-21 H29平面、剖视图(117)
    图6-22 J1平面、剖视图(118)
    图6-23 M1平面、剖视图(119)
    图6-24 M1出土瓷碗(119)
    图6-25 M1填土出土早期石凿(120)
    图6-26 T1、T2第6层出土瓷器、陶器(121)
    图6-27 T3第6层出土瓷碗(124)
    图6-28 T3第6层出土粗瓷盏、盘(125)
    图6-29 T3第6层出土瓷器(126)
    图6-30 T3第6层出土三彩人面埙(127)
    图6-31 T3第6层出土陶、瓷纺轮(127)
    图6-32 T3第6层出土陶器(128)
    图6-33 T3第6层出土陶瓦当(128)
    图6-34 T6第6层出土瓷器(130)
    图6-35 T9第6层出土开元通宝拓本(131)
    图6-36 T1第5层出土瓷器(132)
    图6-37 T3、T9第5层出土瓷器、陶器(134)
    图7-1 第4层下宋代遗迹分布图(137)
    图7-2 G1平面、剖视图(138)
    图7-3 G2平面、剖视图(139)
    图7-4 G3平面、剖视图(140)
    图7-5 G9平面、剖视图(142)
    图7-6 H27平面、剖视图(144)
    图7-7 H28平面、剖视图(145)
    图7-8 H28出土瓦当、滴水(146)
    图7-9 T3、T14、T16出土瓷器(149)
    图8-1 明清遗迹分布图(152)
    图8-2 第3层下遗迹分布图(153)
    图8-3 第2B层下遗迹分布图(154)
    图8-4 第1B层下遗迹分布图(155)
    图8-5 F5平面、剖视图(156)
    图8-6 F5铺地砖(156)
    图8-7 G4平面、剖视图(157)
    图8-8 G6平面、剖视图(159)
    图8-9 G6出土唐代瓷双沿罐(159)
    图8-10 G6出土汉晋砖(160)
    图8-11 G6出土早期石锛(160)
    图8-12 G7平面、剖视图(161)
    图8-13 G7出土青花瓷碗(162)
    图8-14 G8平面、剖视图(163)
    图8-15 H4平面、剖视图(165)
    图8-16 H4出土瓷器(166)
    图8-17 H5平面、剖视图(167)
    图8-18 H5出土瓷器(168)
    图8-19 H5出土早期玉凿(169)
    图8-20 H14平面、剖视图(170)
    图8-21 H16平面、剖视图(171)
    图8-22 H18平面、剖视图(172)
    图8-23 H18出土青花瓷盘(173)
    图8-24 H24平面、剖视图(174)
    图8-25 H31平面、剖视图(176)
    图8-26 H31出土青花瓷碗(177)
    图8-27 H32平面、剖视图(178)
    图8-28 T3第3C层下冶炼遗迹(179)
    图8-29 T1第3层出土瓷碗(180)
    图8-30 T1、T14第3层出土瓷器(180)
    图9-1 新石器时代灰坑分类(184)
    图9-2 新石器时代陶器纹饰拓本(一)(187)
    图9-3 新石器时代陶器纹饰拓本(二)(188)
    图9-4 新石器时代陶罐(189)
    图9-5 新石器时代陶尊形器(190)
    图9-6 新石器时代陶壶(191)
    图9-7 新石器时代陶盆、钵(192)
    图9-8 新石器时代陶缸(192)
    图9-9 新石器时代陶器(193)
    图9-10 新石器时代陶纺轮(194)
    图9-11 新石器时代打制石斧(195)
    图9-12 新石器时代打制石锄形器(196)
    图9-13 新石器时代打制石器(一)(197)
    图9-14 新石器时代打制石器(二)(198)
    图9-15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199)
    图9-16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锛(200)
    图9-17 夏商时期灰坑(202)
    图9-18 夏商时期陶器纹饰拓本(204)
    图9-19 夏商时期陶罐(一)(205)
    图9-20 夏商时期陶罐(二)(206)
    图9-21 夏商时期陶器(一)(207)
    图9-22 夏商时期陶器(二)(208)
    图9-23 夏商时期石器(209)
    图9-24 东周时期灰坑分类(212)
    图9-25 东周时期灰沟(212)
    图9-26 东周时期陶器纹饰拓本(一)(213)
    图9-27 东周时期陶器纹饰拓本(二)(214)
    图9-28 东周时期陶器(一)(215)
    图9-29 东周时期陶器(二)(217)
    图9-30 东周时期陶豆(218)
    图9-31 东周时期陶器(三)(219)
    图9-32 东周时期石器(220)
    图9-33 晚期遗迹出土早期石器、玉器(222)
    图9-34 东晋南朝灰坑分类(一)(224)
    图9-35 东晋南朝灰坑分类(二)(225)
    图9-36 东晋南朝灰坑分类(三)(226)
    图9-37 东晋南朝窑址(227)
    图9-38 东晋南朝瓷碗(228)
    图9-39 东晋南朝瓷盏、盘(230)
    图9-40 东晋南朝瓷器(231)
    图9-41 东晋南朝陶釜(232)
    图9-42 东晋南朝瓦当(233)
    图9-43 东晋南朝石器(234)
    图9-44 东晋南朝遗迹出土汉代铜钱拓本(234)
    图9-45 唐五代建筑遗迹(236)
    图9-46 唐五代建筑遗迹(237)
    图9-47 唐五代灰坑分类(238)
    图9-48 唐五代灰坑、水井分类(239)
    图9-49 唐代墓葬(239)
    图9-50 唐五代瓷碗(241)
    图9-51 唐五代瓷器(一)(243)
    图9-52 唐五代瓷器(二)(244)
    图9-53 唐代三彩人面埙(245)
    图9-54 唐五代陶、瓷纺轮(245)
    图9-55 唐五代陶器(246)
    图9-56 唐五代陶器(247)
    图9-57 唐代莲花纹瓦当(247)
    图9-58 唐代卜甲(248)
    图9-59 唐代开元通宝拓本(249)
    图9-60 宋代灰沟分类(251)
    图9-61 宋代灰坑分类(252)
    图9-62 宋代瓷盏、盘(253)
    图9-63 唐宋瓦当、滴水(254)
    图9-64 明清建筑遗迹(255)
    图9-65 明清A型灰沟(256)
    图9-66 明清B型灰沟(257)
    图9-67 明清A型灰坑(257)
    图9-68 明清B型灰坑(258)
    图9-69 明清C、D型灰坑(259)
    图9-70 明清冶炼遗迹(259)
    图9-71 明清瓷碗、盏、盘(261)
    图9-72 明清瓷器(262)
    图9-73 明清遗迹出土汉晋墓砖(263)
    彩版目录
    彩版1 塘坊遗址全景
    彩版2 塘坊遗址发掘后
    彩版3 地层剖面、F1、H12
    彩版4 H1、H3
    彩版5 H15与出土卜甲
    彩版6 M1、冶炼遗迹
    彩版7 新石器时代、夏商时期陶器
    彩版8 新石器时代、东周时期陶器
    彩版9 新石器时代打制石器、玉器
    彩版10 新石器时代晚期(包含晚期遗迹出土)磨制石器、玉器
    彩版11 东晋南朝、隋唐五代瓷器
    彩版12 东晋南朝、隋唐五代、宋代、明清瓷器、陶器、建筑构件
    图版目录
    图版1 F1、F2、H12、H20、H30
    图版2 H2、H21
    图版3 H18、H19、H30
    图版4 H5、H20
    图版5 F1柱洞、H10
    图版6 F1、F2柱洞
    图版7 F2柱洞
    图版8 H15卜甲出土情况
    图版9 新石器时代陶器(一)
    图版10 新石器时代陶器(二)
    图版11 新石器时代、夏商时期陶器
    图版12 新石器时代、夏商时期、东周时期陶器、石器
    图版13 新石器时代石斧
    图版14 新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图版15 新石器时代、夏商时期打制石刮削器
    图版16 新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图版17 新石器时代打制石锄形器
    图版18 新石器时代石器
    图版19 新石器时代、东周时期石器
    图版20 新石器时代、东周时期(包含晚期遗迹出土)石器
    图版21 东晋南朝、唐五代瓷器
    图版22 东晋南朝、唐五代、宋代陶器、瓷器、建筑构件
    图版23 唐代卜甲
    图版24 动物骨骼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