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杜鹃兰的重要价值及其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作者课题组开展了系统研究工作,历经数十载,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技术构建,基本弄清了该物种野生资源的濒危机制,并初步建立了其种质保育与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本书不仅丰富了杜鹃兰资源研究的科学资料,同时也为研究拯救兰科濒危物种提供了科学借鉴。全书共分八章,从资源分布、基原鉴定、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生殖特性与繁殖技术、生理生态适应性、药用价值、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全面阐述了课题组对杜鹃兰的系统研究成果。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第一章杜鹃兰本草考证与生药学鉴别 1
第一节杜鹃兰本草考证 1
第二节杜鹃兰生药学鉴别 3
一、杜鹃兰药材外形特征 3
二、杜鹃兰药材显微鉴别 3
第二章杜鹃兰化学成分与药用价值 5
第一节杜鹃兰的化学成分 5
第二节杜鹃兰生物碱组织化学定位 9
一、杜鹃兰根中生物碱分布 9
二、杜鹃兰假鳞茎中生物碱分布 9
三、杜鹃兰叶片中生物碱分布 10
四、杜鹃兰叶柄中生物碱分布 10
第三节杜鹃兰的药用价值 11
一、杜鹃兰的药理作用 11
二、杜鹃兰的临床应用 12
第三章杜鹃兰形态结构与生物学特性 14
第一节杜鹃兰的形态特征 14
第二节杜鹃兰的器官结构 16
一、杜鹃兰根的结构 16
二、杜鹃兰假鳞茎的结构 17
三、杜鹃兰叶的结构 17
四、杜鹃兰花的结构 18
第三节杜鹃兰的生物学特性 19
第四章杜鹃兰器官发生与有性生殖 20
第一节杜鹃兰的器官发生 20
一、杜鹃兰营养器官的组成 20
二、杜鹃兰营养器官的发生 21
三、杜鹃兰花的组成及特征 23
四、杜鹃兰花器官的发生及其形态变化 24
五、杜鹃兰果实的发生及其形态变化 24
第二节杜鹃兰的有性生殖 26
一、杜鹃兰花药壁的发育 26
二、杜鹃兰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形成 28
三、杜鹃兰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形成 28
四、杜鹃兰授粉(人工授粉)与果实种子结构发育 31
第五章杜鹃兰地下茎分枝发育与激素调控 39
第一节杜鹃兰假鳞茎侧芽休眠的内在机制 39
一、打顶对杜鹃兰假鳞茎侧芽萌发的影响 39
二、杜鹃兰侧芽生长发育过程分析 40
第二节杜鹃兰地下茎分枝发育的激素调控 46
一、植物激素对杜鹃兰侧芽萌发的影响 46
二、IPT基因介导 CTK含量变化对侧芽萌发的影响 48
第三节杜鹃兰地下茎分枝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 49
一、转录组测序与拼接质量分析 49
二、基因功能注释 51
三、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55
第六章杜鹃兰生理代谢与生态适应性 60
第一节杜鹃兰假鳞茎形态发生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变化 60
一、假鳞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60
二、假鳞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 61
三、假鳞茎生物碱含量变化 62
第二节杜鹃兰新生假鳞茎发育中新老假鳞茎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63
一、新老假鳞茎 IAA含量变化 63
二、新老假鳞茎 CTK含量变化 64
三、新老假鳞茎 GA3含量变化 64
四、新老假鳞茎 ABA含量变化 64
五、新老假鳞茎激素比例变化 65
第三节杜鹃兰的光合生理特性 65
一、不同光照强度对杜鹃兰光合器官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65
二、不同光照强度对杜鹃兰光合速率的影响 66
三、杜鹃兰植株生物量与折干率的变化 66
第四节杜鹃兰的生态适应性 67
一、杜鹃兰的地理分布 67
二、杜鹃兰的生境条件 67
三、杜鹃兰的环境微生物 68
第七章杜鹃兰生殖障碍与人工繁殖 71
第一节杜鹃兰的生殖障碍 71
一、杜鹃兰无性繁殖障碍 71
二、杜鹃兰有性生殖障碍 71
第二节杜鹃兰的无性繁殖与组织培养 74
一、杜鹃兰无性繁殖 74
二、杜鹃兰组织培养 74
第三节杜鹃兰组织培养中褐变及其控制 93
一、杜鹃兰原球茎增殖过程中褐变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 94
二、杜鹃兰原球茎分化过程中褐变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 111
第四节杜鹃兰有性繁殖中种子共生萌发及其作用机制 127
一、杜鹃兰种子促萌发真菌的分离鉴定 127
二、杜鹃兰种子与促萌发真菌共生互作分析 132
三、白假鬼伞促进杜鹃兰种子萌发的生理基础 138
四、白假鬼伞促进杜鹃兰种子萌发的分子调控 147
第八章杜鹃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169
第一节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现状与可持续利用策略 169
一、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现状 169
二、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171
三、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策略 172
第二节杜鹃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176
一、杜鹃兰资源保护 176
二、杜鹃兰资源可持续利用 178
参考文献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