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环境经济学的基础内容由环境品价值评估和环境政策机制设计两部分组成。前者旨在为市场交易稀缺或缺失条件下,合理评估各项环境质量和生态服务的经济价值提供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为社会规划者选择最优的污染控制水平、生态修复水平、碳减排水平等主要环境管制目标提供理论依据。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分析如何选取和“嫁接”多种经济政策手段,以达成上述最优环境管制目标。本书聚焦于前一个主题,即环境品价值评估。我们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分别介绍了特征价格法、旅行成本法等基于揭示性偏好的价值评估方法,以及条件价值评估法、离散选择实验法等基于陈述性偏好的价值评估方法。相应章节不仅阐释了各评估方法的理论基础,还借助相关案例,介绍了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各方法进行环境品价值评估。在前述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本书最后一章介绍了如何综合评判一个环境保护项目所涉及的多项环境和非环境价值,并对环境政策的取舍提出了经济建议。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第1章 环境品的价值 1
1.1 为什么要评估环境品的价值 2
1.2 环境品价值的由来和分类 4
1.3 环境品价值的测度: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 8
1.4 小结 12
第2章 特征价格法 14
2.1 差异化商品 14
2.2 特征定价模型 17
2.3 案例讨论1:评估空气质量改善的价值 26
2.4 案例讨论2:统计生命价值评估 31
本章参考文献 35
第3章 旅行成本法 37
3.1 单一景观的旅行成本估计方法 38
3.2 多景观的旅行成本估计方法 42
3.3 生态改善的价值度量 43
3.4 旅行成本法的局限及其解决方案 44
3.5 案例讨论:厦门岛东海岸旅游娱乐价值评估 47
本章参考文献 52
第4章 陈述性偏好法 53
4.1 陈述性偏好法的理论基础 53
4.2 条件价值评估法 57
4.3 离散选择实验法 71
4.4 基于陈述性偏好的估值方法的有效性 82
4.5 案例讨论:北美传粉昆虫种群的生态价值评估 84
4.6 小结 89
本章参考文献 89
第5章 成本-收益分析 91
5.1 成本-收益分析的理论基础 91
5.2 实施成本-收益分析的具体步骤 94
5.3 成本-收益分析中的重要问题 98
5.4 案例讨论:美国《清洁水法案》的成本-收益分析 109
5.5 小结 112
本章参考文献 113
专有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