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 中国粮食安全理论与实践

相同作者的商品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中国粮食安全理论与实践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中国粮食安全理论与实践
  • 书号:9787030771384
    作者:刘旭
  • 外文书名:
  • 装帧:圆脊精装
    开本:16
  • 页数:882
    字数:13338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1-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528.00元
    售价: ¥417.12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为科学理解“粮食安全”的内涵,协力稳步推进国家粮食安全工作,中国工程院组织专家潜心研究并编写了本书。本书分为绪论、理论政策篇、科技支撑篇、行业发展篇、区域发展篇和展望几部分。理论政策篇,阐述我国粮食安全发展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国内外主要粮食农产品生产发展、消费变化、市场改革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力增长的四大驱动力(制度创新、科技进步、市场改革和农业公共投资);判断未来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重大机遇与主要挑战,探讨未来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与措施等。科技支撑篇,论述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概况、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农业技术发展趋势等;探讨种业科技、耕地质量提升技术、肥料与施肥技术、灌溉与旱作技术、农药及植保科技、农业装备与智慧管理等涉及的相关成果、技术和重点内容;重点阐述科技发展的战略路径,包括现代智慧农业愿景下的关键技术及发展远景、目标、战略与路径。行业发展篇,主要对保障粮食安全的粮经作物产业、园艺产业、畜牧产业、水产行业、林草及微生物产业、加工业等的发展成就、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供需预测、发展战略,以及各产业或行业发展的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进行论述。区域发展篇,就我国粮食安全实践展开区域性分析和讨论,划分东北、华北、华中、东南、西南、西北六大区域,对其资源禀赋、生产现状及问题、战略定位与战略目标、粮食安全战略重点与工程,以及政策与措施等进行分析;对新形势下的区域发展方向与任务进行分析,提出构建绿色化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打造“两仓一桶”、加强顶层再平衡再分配机制等建议。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绪论 1
    第一篇 理论政策篇
    第一章 中国粮食安全理论与政策概述 9
    第一节 引言 9
    第二节 中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 10
    一、过去40多年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成就 10
    二、过去40多年粮食生产和农业生产力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11
    三、21 世纪以来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面临的主要挑战 15
    第三节 全球背景下的中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 17
    一、全球总览和中国农业发展 17
    二、全球农产品贸易变动趋势和粮食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8
    第四节 中国粮食安全经验总结 19
    一、农村制度创新 19
    二、农业技术进步 19
    三、农产品市场改革 20
    四、农业生产投入增加 20
    第二章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发展趋势与现状 21
    第一节 粮食发展历史回顾与现状 21
    一、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变动趋势 21
    二、粮食生产分阶段趋势和特征 23
    三、粮食生产结构变化 25
    四、粮食区域布局变化 28
    第二节 耕地和水资源投入 30
    一、耕地资源禀赋及利用趋势的主要特征 30
    二、水资源禀赋及农用水资源利用的变化趋势 32
    第三节 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投入 34
    一、农业劳动力投入变化趋势及特征 35
    二、中间投入变化趋势及特征 40
    三、农业资本(机械)投入变化趋势及特征 44
    第四节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演化 48
    一、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方式变化趋势和特征 49
    二、农业经营模式变化趋势和特征 51
    三、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的影响 54
    第五节 粮食生产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56
    一、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 56
    二、粮食等主要农作物单产与生产力的增长 57
    三、近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减缓及其潜在的影响 59
    第三章 中国粮食等主要食物消费变化趋势与现状 61
    第一节 粮食等主要食物消费状况及发展趋势 61
    一、国民食物消费与营养状况变化趋势 61
    二、国民食物消费水平和结构变化趋势 62
    三、粮食总需求及其结构变动趋势 64
    第二节 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国食物消费演变 66
    一、食物消费的阶段性特征 66
    二、居民营养摄入的变化趋势 67
    三、从国际比较看中国食物消费的变化趋势 68
    第三节 营养健康提升与未来中国的“大食物观” 72
    一、膳食模式与文化和营养健康 72
    二、“大食物观”的主要内涵 76
    三、“大食物观”的发展沿革 77
    四、践行“大食物观”的意义 78
    五、践行“大食物观”的主要举措 80
    第四节 食物浪费及其治理与消费引导 83
    一、食物浪费的现状 83
    二、食物浪费的原因 84
    三、有效减少食物浪费的制度和倡议 85
    第四章 中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市场改革与发展 88
    第一节 农产品国内市场改革与发展 88
    一、21 世纪初之前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市场改革和发展 88
    二、21 世纪初以来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激励政策和市场改革 92
    三、近期粮食等农产品市场改革与生产补贴 94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市场发展 96
    一、批发零售市场 97
    二、交通基础设施 98
    三、仓储物流及农产品加工服务发展 100
    四、电商平台经济 101
    第三节 农产品国际贸易改革与发展 102
    一、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 102
    二、农产品贸易的特征 103
    三、粮食安全的三种思维 109
    第四节 全球视角下粮食贸易与中国粮食安全 109
    一、全球水土资源和人口的空间分布 110
    二、中国水土资源与农产品贸易 113
    三、对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启示 114
    第五章 中国粮食与农业生产力增长的四大驱动力 117
    第一节 制度创新 117
    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117
    二、农村劳动力市场制度改革 119
    三、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 120
    第二节 科技进步 121
    一、农业科技政策与科技进步 121
    二、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技术变化 124
    三、科技进步与粮食安全 128
    第三节 市场改革 132
    一、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国内市场改革 132
    二、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与改革 133
    第四节 农业公共投资 135
    一、政府的农业投资 135
    二、政府和社会的水利建设投资 136
    三、高标准农田的建设 139
    第六章 未来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43
    第一节 保障粮食安全的发展机遇 143
    一、重大战略发展机遇 143
    二、重大制度安排与法律保障发展机遇 145
    三、科技创新发展机遇 146
    四、食物需求结构转变发展机遇 149
    第二节 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 151
    一、资源环境退化与气候变化挑战 151
    二、农业科技创新挑战 154
    三、保障粮食安全与实现共同富裕挑战 159
    四、“大国小农”挑战 159
    五、全球化与粮食危机挑战 161
    第七章 未来中国粮食安全与政策展望 163
    第一节 未来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需预测 163
    一、粮食等主要农作物产品供需预测 163
    二、畜产品和水产品供需预测 166
    第二节 农村经济转型、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169
    一、农村经济转型路径和阶段 169
    二、农村经济转型和效果 169
    三、经济结构转型与农村经济转型 170
    四、农村经济转型驱动力 172
    第三节 未来粮食安全保障和农业强国的理想愿景 172
    一、农业与非农部门劳动生产力趋同以实现国民共同富裕的愿景 172
    二、在保障口粮安全下促进高值农业发展和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构建的愿景 175
    三、养殖业率先实现现代化和种植业向“二八格局”转变的发展愿景 175
    第四节 中国未来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和措施 177
    一、未来中国特色粮食安全发展思路 177
    二、做好自己、开放世界、帮助朋友,推动全球粮食共同体构建 178
    第二篇 科技支撑篇
    第八章 中国农业科技支撑粮食安全概述 183
    第一节 农业科技发展概况 183
    一、恢复发展时期(1949~1960 年) 183
    二、调整进步时期(1961~1978 年) 184
    三、改革开放初期(1979~1992 年) 184
    四、市场改革探索期(1993~2012 年) 185
    五、十八大以来的新时期(2013 年至今) 185
    第二节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 186
    一、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产贡献 186
    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特点 186
    第三节 主要粮食科技的创新应用及增产贡献 187
    一、粮食生产技术进步路径 187
    二、不同时期主要粮食科技应用及其贡献 187
    第四节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农业技术发展趋势 191
    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更加显著 191
    二、农业技术发展趋于智慧化融合化 192
    第九章 种业科技发展 193
    第一节 概述 193
    一、种业科技的总体情况 193
    二、改革开放以来种业科技取得的成绩 194
    三、种业科技对粮食安全的贡献 194
    第二节 种质资源 195
    一、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195
    二、种质资源鉴定评价 196
    三、基因资源挖掘 199
    四、种质创新 201
    第三节 育种技术 202
    一、杂种优势利用技术 202
    二、单倍体育种技术 203
    三、染色体工程和诱变育种技术 204
    四、分子标记育种技术 204
    五、转基因育种技术 205
    六、基因编辑育种技术 206
    第四节 品种改良 206
    一、高产稳产品种 206
    二、抗逆抗病虫品种 210
    三、优质功能型品种 212
    四、宜机化早熟品种 212
    第五节 种业体系 213
    一、种业体系创新布局 213
    二、育繁推一体化 214
    三、种子生产加工 214
    四、种子售后服务 215
    五、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216
    第六节 展望 216
    一、面临的新形势 216
    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7
    三、目标与愿景 218
    四、战略与路径 218
    第十章 耕地质量提升技术 220
    第一节 概述 220
    一、耕地质量总体现状与问题 220
    二、耕地质量提升成效 222
    三、耕地地力提升对产能的支撑作用 224
    第二节 土壤改良与地力提升 225
    一、中低产田主要障碍因子及消减途径 225
    二、南方丘陵区红黄壤改良与关键技术 228
    三、北方盐碱土改良与综合治理技术 234
    四、西北低产黄土改良与综合治理技术 237
    五、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238
    第三节 高产田保育与可持续利用 240
    一、有机质演变规律与提升技术 241
    二、东北黑土地保护 245
    三、华北潮土保育 247
    四、长江中下游水稻土可持续利用 249
    第四节 展望 251
    一、整体形势 251
    二、机遇与挑战 252
    三、目标与愿景 253
    四、战略与路径 254
    第十一章 肥料与施肥技术 257
    第一节 概述 257
    一、肥料产业的发展概况 257
    二、化肥产业与施肥技术的科技创新 258
    三、肥料与施肥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58
    第二节 肥料产品与科技创新 260
    一、基础肥料 260
    二、复合肥料 266
    三、绿色高效肥料 269
    四、有机肥料 274
    五、微生物肥料 275
    六、绿肥 275
    第三节 高效施肥技术 277
    一、测土施肥技术 278
    二、精准施肥技术 278
    三、灌溉施肥技术 280
    四、轻简施肥技术 282
    五、有机/无机配合施肥技术 282
    第四节 展望 283
    一、磷肥和钾肥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283
    二、国产化大型绿色低碳化肥生产技术和装备取得突破 284
    三、大宗化肥产品绿色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284
    四、施肥技术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轻简化发展 284
    第十二章 灌溉与旱作技术 286
    第一节 概述 286
    一、灌溉与旱作技术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286
    二、农业用水不同时期存在的问题 286
    三、灌溉与旱作科技创新发展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288
    四、灌溉与旱作科技对保障粮食安全的贡献 291
    第二节 节水灌溉技术与装备 293
    一、改进地面灌溉技术与设备 293
    二、微灌、喷灌及水肥一体化技术与设备 297
    三、作物节水调质灌溉技术 303
    四、非常规水灌溉技术 306
    五、灌区输配水与数字灌区 307
    六、典型节水灌溉模式 311
    第三节 旱作农业技术与模式发展 313
    一、旱地集雨技术 313
    二、蓄水技术 316
    三、保墒技术 318
    四、提效技术 322
    五、节水抗旱制剂 325
    六、旱作农业抗旱适水模式 326
    第四节 地膜覆盖技术与产品 330
    一、地膜覆盖技术的演进 330
    二、地膜覆盖技术的作用与贡献 331
    三、主要地膜产品及其性能 335
    四、农田地膜污染防控 337
    第五节 展望 339
    一、农业节水面临新的形势 339
    二、灌溉与旱作技术创新的机遇与挑战 340
    三、灌溉与旱作技术创新的目标与愿景 341
    四、灌溉与旱作技术的发展战略与路径 342
    第十三章 农药及植保科技发展 344
    第一节 概述 344
    一、农药及植保科技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344
    二、农药及植保科技不同时期存在的问题 345
    三、农药及植保科技解决问题的途径 349
    四、农药及植保科技对保障粮食安全的贡献 350
    第二节 新农药创制及产品 353
    一、新靶标挖掘 353
    二、新农药成分 357
    三、新制剂产品 362
    第三节 减施增效技术 364
    一、农药精准施药技术 365
    二、农药施用限量标准 366
    三、土壤消毒技术 367
    四、生物熏蒸技术 367
    五、新型植保机械施药技术 367
    六、药肥精准施用大数据平台 369
    第四节 生物防治技术 369
    一、天敌昆虫的保护利用 369
    二、微生物农药 371
    三、生物化学农药 372
    四、转基因和基因编辑技术 373
    五、技术模式与应用 376
    第五节 综合防控技术 377
    一、灾变规律 377
    二、监测预警 379
    三、理化诱控 381
    四、生态调控 383
    第六节 展望 384
    一、面临的新形势 384
    二、机遇与挑战 385
    三、目标与愿景 386
    四、战略与路径 387
    第十四章 农业装备与智慧管理 391
    第一节 概述 391
    一、农业装备与智慧管理发展的成就 391
    二、农业装备与智慧管理科技发展的态势 392
    三、农业装备与智慧管理发展对粮食安全保障的意义 392
    第二节 大田农机装备及机械化科技支撑 394
    一、大田农机装备的发展及成就 394
    二、产前设施装备的科技支撑 395
    三、产中设施装备的科技支撑 396
    四、产后设施装备的科技支撑 399
    五、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的科技支撑 399
    六、大田农机装备的展望 400
    第三节 设施农业发展及科技支撑 403
    一、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支撑粮食安全 403
    二、设施农业结构类型多样支撑产业发展 405
    三、设施农业农机装备全过程作业稳定发展 410
    四、设施农业科技发展展望 416
    第四节 智慧管理科技支撑 418
    一、概述 418
    二、智慧生产过程管理的技术支撑 421
    三、智慧初加工及流通的技术支撑 424
    四、农产品安全监管溯源的技术支撑 427
    五、智慧农业发展的展望 429
    第五节 总结和展望 432
    一、农业装备与智慧管理的成绩和问题 432
    二、农业装备与智慧管理的发展趋势 433
    三、农业装备与智慧管理的发展目标 434
    第十五章 科技发展战略与路径 435
    第一节 现代智慧生态农业愿景下的关键技术发展 436
    一、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是实现现代智慧生态农业的基石 436
    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实现现代智慧生态农业的前提 436
    三、装备技术的进步和推广是实现现代智慧生态农业的基本条件 437
    四、生态技术的飞跃是实现现代智慧生态农业的长期保障 437
    第二节 发展远景与目标 437
    一、总体目标 437
    二、阶段目标 437
    第三节 发展战略与路径 438
    一、总体战略 438
    二、发展路径 439
    第三篇 行业发展篇
    第十六章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概述 445
    第一节 理论基础 445
    一、产业结构变迁理论 445
    二、市场需求拉动理论 446
    三、科技创新驱动理论 446
    第二节 农业产业发展的成就 447
    一、粮食产量稳定登上6.5 亿t 台阶 447
    二、肉蛋奶等畜产品供应能力显著提升 448
    三、水产品生产能力稳定提高 448
    四、草业和草牧业不断发展壮大 448
    五、农业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 449
    第三节 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449
    一、耕地资源约束趋紧 449
    二、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难度大 450
    三、农业科技创新效能不高 450
    四、国际竞争力明显不足 451
    五、供应链韧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451
    第四节 农业产业发展的愿景 452
    一、供需预测及发展趋势 452
    二、发展思路、战略重点及保障措施 455
    第十七章 粮经作物产业发展 457
    第一节 粮经作物产业发展成就 457
    一、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457
    二、油料、糖料作物和棉花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460
    第二节 粮经作物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464
    一、粮经作物质量和数量需求仍将刚性增长 464
    二、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加大 465
    三、科技支撑作用明显不足 466
    四、小农户为主体的经营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 467
    五、食物供应链韧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468
    第三节 粮经作物产品供需预测 469
    一、供需形势预测 469
    二、未来发展趋势 474
    第四节 粮经作物产业发展战略 477
    一、指导思想 477
    二、基本原则 477
    三、发展目标 478
    四、战略重点 478
    五、重大工程 480
    第五节 粮经作物产业发展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 481
    一、加强耕地和水资源保护 481
    二、拓展粮经作物产业布局 482
    三、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482
    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发展格局 483
    五、加强风险管控机制和体系建设 483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484
    第十八章 园艺产业发展 485
    第一节 园艺产业发展形势 485
    一、生产快速发展 485
    二、区域布局日趋合理 487
    三、生产技术显著进步 488
    四、质量安全状况良好 490
    五、产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490
    六、绿色发展方式转型持续推进 492
    七、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493
    第二节 园艺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493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493
    二、面临的主要挑战 504
    第三节 园艺产业供需预测 511
    一、蔬菜产业供需预测 511
    二、水果产业供需预测 522
    第四节 园艺产业发展战略 532
    一、指导思想 532
    二、发展原则及目标 533
    三、战略重点 535
    第五节 园艺产业发展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 537
    一、稳定种植面积 537
    二、加强质量监管 537
    三、优化区域布局 538
    四、健全市场体系 538
    五、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539
    六、强化产后加工 540
    七、完善政策措施 540
    第十九章 畜牧产业发展 542
    第一节 畜牧产业发展形势 542
    一、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产业的发展形势 542
    二、新发展阶段畜牧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特征 544
    第二节 畜牧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546
    一、畜禽育种工作相对滞后 546
    二、畜禽动物疫病频发 548
    三、饲料供给保障面临多重制约 549
    四、畜禽养殖周期波动剧烈 549
    五、资源环境压力大 550
    第三节 畜牧产业竞争力分析 550
    一、畜牧产业贸易竞争力分析 550
    二、畜牧产业生产竞争力分析 553
    三、畜牧产业成本竞争力分析 554
    第四节 畜牧产业发展供需预测 554
    一、模型预测基础 554
    二、2035 年和2050 年畜产品供需形势预测 555
    第五节 畜牧产业发展战略 559
    一、指导思想 559
    二、基本原则 560
    三、总体目标 560
    四、战略重点 561
    五、重大工程 562
    第六节 畜牧产业发展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 563
    一、完善全产业链协调发展机制 563
    二、科学调控畜产品周期 564
    三、构建市场化的畜牧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补偿机制 565
    四、完善促进畜牧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措施 567
    第二十章 水产行业发展 569
    第一节 水产行业发展形势 569
    一、绿色高质量发展 569
    二、养殖增长趋势明显 571
    三、水产行业智慧化 572
    四、宜渔资源和新空间初步拓展利用 574
    五、水产供需的买方市场趋势增强 576
    第二节 水产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577
    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577
    二、捕捞资源持续衰退 579
    三、渔业现代化治理水平低 581
    四、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弱 582
    五、产品竞争力下降 583
    第三节 水产行业发展供需预测 584
    一、供给预测 584
    二、需求预测 586
    第四节 水产行业发展战略 588
    一、指导思想 588
    二、基本原则 588
    三、发展目标 589
    四、战略重点 590
    五、重大工程 592
    第五节 水产行业发展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 598
    一、深入推进依法治渔 598
    二、优化调整渔业燃油补贴和发展补助政策 599
    三、完善渔业资源产权制度 600
    四、提升行业开放水平 601
    五、探索行业绿色发展市场机制 602
    六、夯实渔业兴旺融合发展基础 603
    第二十一章 林草及微生物产业发展 604
    第一节 森林食品产业发展 604
    一、发展形势 604
    二、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605
    三、发展竞争力分析 606
    四、发展未来供需预测 607
    五、发展战略 608
    六、发展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 610
    第二节 草地农业发展 612
    一、发展形势 612
    二、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613
    三、发展竞争力分析 614
    四、发展未来供需预测 616
    五、发展战略 623
    六、发展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 624
    第三节 微生物及昆虫产业发展 625
    一、发展形势 625
    二、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626
    三、发展竞争力分析 627
    四、发展未来供需预测 629
    五、发展路径 630
    六、发展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 632
    第二十二章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634
    第一节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形势 634
    一、农产品加工业概况 634
    二、农产品加工业分领域情况 637
    第二节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650
    一、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650
    二、粮食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651
    三、油料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652
    四、水果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653
    五、蔬菜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654
    六、肉类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654
    七、水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656
    第三节 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分析 656
    一、生产成本 657
    二、技术参数 657
    三、国际贸易 659
    第四节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 661
    一、指导思想 661
    二、战略目标 662
    三、战略路线与重点 662
    第五节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 664
    一、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整合协同创新发展模式 664
    二、大力发展传统主食和菜肴的现代化制造 664
    三、加强食品与营养学知识的普及和政策引导 665
    四、大力发展特种粮食作物加工 665
    五、完善食品产业法律制度 666
    第二十三章 未来发展趋势与重点 667
    第一节 供需形势预测 667
    一、2035 年和2050 年粮食供需形势预测 667
    二、2035 年和2050 年蔬菜水果供需形势预测 668
    三、2035 年和2050 年畜产品供需形势预测 668
    四、2035 年和2050 年水产品供需形势预测 669
    五、2035 年和2050 年油料与糖料供需形势预测 669
    第二节 产业发展趋势 670
    一、践行“大食物观”是必然要求 670
    二、农业科技是关键支撑 670
    三、绿色发展是必然选择 671
    四、产业体系全面升级是必由之路 672
    第三节 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发展总体战略 673
    一、指导思想 673
    二、战略目标 673
    三、战略重点 674
    四、重大工程 675
    第四节 新形势下保障农业产业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676
    一、强化耕地水资源保护 676
    二、加大粮食生产政策保障 676
    三、增强农业产业内在发展动力 676
    四、提升自然灾害及疫病风险防控能力 677
    五、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677
    六、推进高效化绿色化生产方式 678
    七、加强国际国内市场风险管控机制建设 678
    第四篇 区域发展篇
    第二十四章 粮食生产力区域布局 681
    第一节 生产力区域布局的相关理论 681
    一、比较优势原则 681
    二、短缺资源替代理论 681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682
    四、包容性增长理论 682
    第二节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力区域布局的驱动因素 683
    一、生产力布局现状 683
    二、生产力布局演变 686
    三、生产力布局形成的驱动因素 689
    第三节 优化生产力区域布局战略 691
    一、食物生产总体布局 691
    二、食物生产具体区域布局 692
    三、粮食生产布局 693
    四、鲜活农产品生产布局 694
    第二十五章 东北粮食安全理论与实践 695
    第一节 区域资源禀赋特点 695
    一、地形地貌 695
    二、气候资源 695
    三、水资源 695
    四、植被资源 696
    五、土壤和土地资源 696
    第二节 粮食生产现状及问题 696
    一、粮食生产现状 696
    二、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 701
    第三节 战略定位与战略目标 702
    一、指导思想 703
    二、基本原则 703
    三、发展目标 704
    第四节 战略重点与工程 705
    一、东北黑土地水土保护工程 705
    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 705
    三、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程 705
    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建设工程 705
    五、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程 706
    六、农产品出口示范区建设工程 706
    七、优质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 706
    八、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工程 706
    第五节 政策与措施 707
    一、加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粮经饲三元结构 707
    二、推进农牧结合,发展循环农业 707
    三、发展效率型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 707
    四、保护黑土地,加速高标准农田建设 708
    五、开源节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708
    六、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化社会化服务 708
    七、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长效机制 709
    第二十六章 华北粮食安全理论与实践 710
    第一节 区域资源禀赋特点 710
    一、水资源 710
    二、气候资源 711
    三、耕地资源 712
    四、生物资源 714
    第二节 粮食生产现状及问题 715
    一、主要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 715
    二、农业灌溉面积、灌溉用水量和水分生产力水平 719
    三、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及效率 719
    四、农机投入及化石燃料使用量 725
    五、秸秆产生量及回收情况 727
    六、面源污染及控制情况 727
    七、地下水超采情况 727
    第三节 战略定位与战略目标 728
    一、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华北地区农业功能的再定位 728
    二、新时期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 729
    第四节 战略重点与工程 731
    一、战略重点 731
    二、重大工程 734
    第五节 政策与措施 738
    一、抓住适水发展主线 738
    二、依靠科技与政策双轮驱动 740
    第二十七章 华中粮食安全理论与实践 744
    第一节 区域资源禀赋特点 744
    一、水资源 744
    二、耕地资源 744
    三、劳动力资源 744
    四、自然灾害 744
    五、农业机械化 745
    第二节 粮食生产现状及问题 745
    一、食物生产现状 745
    二、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 747
    三、粮食对外依赖的问题 748
    四、绿色化方面的问题 749
    第三节 战略定位与战略目标 751
    一、战略定位 751
    二、战略目标 752
    第四节 战略重点与工程 752
    一、战略重点 753
    二、重点工程 755
    第五节 政策与措施 759
    一、构建一个体系 759
    二、推进两个适应 761
    三、补齐三个短板 762
    四、用好五个抓手 764
    五、谋求生产机械化与绿色化 765
    六、创新产销对接协同机制 766
    第二十八章 东南粮食安全理论与实践 768
    第一节 区域资源禀赋特点 768
    一、农业自然资源 768
    二、气候资源 768
    三、人力资源 768
    四、农业基础设施 769
    第二节 粮食生产现状及问题 769
    一、主要食物生产情况 769
    二、食物安全现状与态势 771
    三、食物安全存在的问题 773
    第三节 战略定位与战略目标 774
    一、战略定位 774
    二、战略目标 776
    第四节 战略重点与工程 777
    一、战略重点 777
    二、重点工程 781
    第五节 政策与措施 785
    一、实施食物资源普查 785
    二、科学设置不同地区的食物安全指标 785
    三、建立食物安全责任、补偿、预警机制 785
    四、健全粮食价格调控与激励机制 785
    五、建设优质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 785
    六、扶持远洋渔业健康发展 786
    七、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 786
    第二十九章 西南粮食安全理论与实践 787
    第一节 区域资源禀赋特点 787
    一、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粮食生产不稳定 787
    二、土地资源总量少,质量与承载力差 787
    三、生态屏障功能突出,资源开发受限 789
    四、旱灾频繁,食物生产损失严重 790
    第二节 粮食生产现状及问题 791
    一、粮食生产情况 791
    二、粮食自给率情况 804
    三、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 807
    第三节 战略定位与战略目标 813
    一、战略定位 814
    二、战略目标 814
    第四节 战略重点与工程 814
    一、战略重点 814
    二、重大工程 823
    第五节 政策与措施 825
    一、完善西南地区生态屏障保护与农业协调发展政策性补贴 825
    二、完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性补贴 826
    三、实施中国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业合作战略 826
    四、完善农民返乡创业和传承区域特色文化鼓励政策 826
    五、完善西南地区涉农人力和人才资源开发与稳定政策 827
    第三十章 西北粮食安全理论与实践 828
    第一节 区域资源禀赋特点 828
    第二节 粮食生产现状及问题 828
    一、粮食生产情况 828
    二、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 830
    第三节 战略定位与战略目标 832
    一、战略定位 832
    二、战略目标 833
    第四节 战略重点与工程 834
    一、实施西北地区耕地质量保育工程 834
    二、西北地区食物安全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虚拟水工程 835
    第五节 政策与措施 837
    一、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837
    二、优化产业结构与区域布局 837
    三、优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 837
    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 838
    五、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838
    六、加强现代农业发展创新与区域示范 838
    七、推进“一带一路”农业合作与国际农产品市场互补 838
    第三十一章 区域发展方向与任务 840
    一、粮食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840
    二、构建绿色化区域协同发展机制 840
    三、各个区域应承担共同而区别的粮食安全责任 841
    四、打造“两仓一桶”,打造食物增产新引擎 841
    五、加强中央政府顶层再配置再平衡机制 842
    展望 粮食安全与2050 年的农业发展 843
    一、形势判断 843
    二、发展目标 844
    三、基本原则 845
    四、主要任务 845
    五、政策建议 847
    参考文献 849
    附录一 中国工程院“粮食安全”与“农业发展”系列重大咨询研究项目
    主要政策建议清单 872
    附录二 中国工程院“粮食安全”与“农业发展”系列重大咨询研究项目
    发表的主要著作和主要文章 873
    附录三 中国工程院“粮食安全”与“农业发展”系列重大咨询研究项目
    主要成员名单 876
    后记 883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