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六所高等院校充分研讨、努力挖掘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注重作者科研成果的转化编著而成,力求反映农业院校的教学特点,旨在帮助学生构建基本的生物学知识体系。全书分为四部分,即生物的结构层次、生物的生殖与遗传、生物多样性、生物与环境,共10章。此外,书中插图新颖美观,科学性强,许多为作者原创。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前言
绪论1
一、生命的本质与共性2
二、生物学发展概况3
三、现代生物学与人类生活5
四、生物学课程的“教”与“学”6
本章重要概念与原理7
课堂讨论与思考7
第1部分生物的结构层次 第1章细胞11
第一节细胞的生命物质12
一、细胞的元素组成12
二、细胞的分子组成13
第二节细胞的形态与类型20
一、细胞的形态和大小20
二、细胞类型20
第三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2
一、细胞外被与质膜22
二、细胞器23
三、细胞骨架系统28
四、细胞连接30
五、物质的跨膜运输31
六、细胞通讯33
第四节细胞增殖与分化34
一、细胞周期34
二、细胞分裂36
三、细胞分化38
四、细胞的衰老与死亡40
五、癌细胞41
第五节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41
本章重要概念与原理42
课堂讨论与思考42
第2章生物体结构与功能43
第一节植物体结构与功能45
一、植物组织45
二、植物器官50
第二节动物体结构与功能65
一、动物组织65
二、动物器官系统69
本章重要概念与原理83
课堂讨论与思考83
第3章生物的生理与调控84
第一节生物的营养与物质运输85
一、植物的营养与物质运输85
二、动物的营养与物质运输89
第二节呼吸作用92
一、呼吸类型92
二、植物的呼吸作用92
三、动物的呼吸93
第三节生物生命活动的调控94
一、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94
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控97
本章重要概念与原理100
课堂讨论与思考100
第2部分生物的生殖与遗传
第4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103
第一节生物繁殖的方式105
一、营养繁殖105
二、无性生殖105
三、有性生殖106
第二节被子植物有性生殖与发育107
一、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107
二、被子植物的胚胎发育109
第三节动物的有性生殖与发育112
一、动物的生殖与发育112
二、动物繁殖技术的应用119
本章重要概念与原理122
课堂讨论与思考122
第5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23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125
第二节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126
一、孟德尔定律及其扩展126
二、连锁遗传129
三、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130
第三节遗传的分子生物学131
一、DNA是遗传物质131
二、DNA的双螺旋结构及其复制131
三、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132
四、基因表达的调控134
第四节遗传物质的改变134
一、染色体畸变135
二、基因突变136
本章重要概念与原理136
课堂讨论与思考137
第3部分生物多样性
第6章生物物种多样性141
第一节概述143
一、生物的分类方法和依据143
二、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144
三、生物的鉴定方法和分类检索表146
第二节非胞生物与原核生物146
一、非胞生物146
二、原核生物149
第三节原生生物153
一、真核藻类153
二、原生动物158
三、黏菌159
第四节真菌与地衣159
一、真菌159
二、地衣162
第五节植物界163
一、苔藓植物163
二、蕨类植物166
三、裸子植物168
四、被子植物171
第六节动物界186
一、不对称或辐射对称体制原始动物186
二、原口动物188
三、后口动物197
本章重要概念与原理208
课堂讨论与思考209
第7章生命起源与演化210
第一节生命起源211
一、化学进化211
二、细胞形成与原始生命体的出现212
第二节生物演化历程212
一、原核生物的进化212
二、真核细胞的起源与演化212
三、多细胞生物的出现与演化214
第三节生物进化原理225
一、生物进化的理论225
二、生物进化的证据227
第四节生物进化规律229
一、单元起源与多元起源229
二、生物进化型式230
三、生物进化的速率232
本章重要概念与原理232
课堂讨论与思考232
第8章生物多样性的产生233
第一节生物的变异与适应235
一、环境饰变235
二、可遗传变异235
三、居群中的变异237
第二节物种的产生与发展239
一、物种的概念239
二、物种形成方式240
三、选择与物种形成240
四、物种的灭绝243
第三节隔离与物种的维持244
一、地理隔离245
二、生殖隔离245
本章重要概念与原理248
课堂讨论与思考248
第4部分生物与环境 第9章环境与生态系统251
第一节环境与生态因子253
一、自然环境的圈层系统253
二、生态因子及其作用253
三、生物与环境关系254
四、生态因子与生物习性254
第二节生态层次与结构259
一、种群259
二、群落262
三、生态系统264
第三节生物多样性的维持266
一、生物地理学理论266
二、中度干扰假说267
三、资源比率假说267
本章重要概念与原理267
课堂讨论与思考268
第10章人与环境269
第一节全球生态270
一、温室效应270
二、臭氧层破坏272
三、大气污染273
第二节恢复生态275
一、生态退化与恢复276
二、生态恢复技术276
第三节生物灾害与生物安全277
一、生物灾害277
二、生物安全278
本章重要概念与原理279
课堂讨论与思考279
主要参考文献280
后记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