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感主义最初诞生于18世纪的英国,自此之后,虽一度淹没于功利主义和理性主义大潮中,但它不仅没有消失,而且还在当代西方道德哲学舞台上发出了掷地有声的回响。在对18世纪以降的西方道德情感主义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基础上,本书围绕道德赞同、情感机制、道德判断的先天性以及道德规范的客观性介绍道德情感之内在原理并试图构建更合理的道德情感主义理论体系。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前言 道德情感主义哲学中的无利害感1
第一章 18世纪英国道德情感主义哲学的自然化进程16
第一节 道德判断原则自然化进程19
第二节 道德情感自然化进程25
第二章 道德情感的单一性与多样性32
第一节 道德情感的单一性32
第二节 道德情感的多样性43
第三章 道德赞同的模式50
第一节 一阶情感机制与哈奇森道德哲学中的“道德代数法”51
第二节 二阶情感机制与斯密道德情感主义哲学中的“游叙弗伦困境”66
第四章 道德赞同的“语言”77
第一节 苦乐感77
第二节 温暖感或冷漠感94
第五章 道德判断的客观性与规范效力104
第一节 道德判断的客观性104
第二节 裘格斯戒指问题114
结语 重拾道德情感主义哲学的“初心”121
附录124
附录一 当代西方道德情感主义的中西哲学传统渊源124
附录二 论斯洛特道德情感主义哲学对“先天”的证成及其意义135
附录三 论斯洛特道德情感主义哲学中的阴阳145
后记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