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政策指导下,本书聚焦新型储能材料的介绍及性能表征,共5章,分别为储能材料概述、储电材料、储热材料、储光材料、储能材料表征与测试技术。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第1章 储能材料概述 1
1.1 储能的概念 1
1.2 储能的作用与分类 2
1.2.1 储能的作用 2
1.2.2 储能的分类 2
1.3 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 5
习题 5
第2章 储电材料 6
2.1 储电技术分类 6
2.1.1 物理储电技术 6
2.1.2 电化学储电技术 7
2.2 铅酸电池 7
2.2.1 铅酸电池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7
2.2.2 铅酸电池正极材料及添加剂 15
2.2.3 铅酸电池负极材料及添加剂 17
2.2.4 铅酸电池板栅材料 20
2.2.5 铅酸电池电解液及添加剂 24
2.2.6 铅酸电池的失效模式 28
2.3 锂离子电池 28
2.3.1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9
2.3.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30
2.3.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34
2.3.4 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 38
2.3.5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39
2.4 水系电池 45
2.4.1 水系电池的发展历史 45
2.4.2 水系电池简介 46
2.4.3 水系电池电极材料 48
2.4.4 水系电池电解液 55
2.5 液流电池 59
2.5.1 液流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优化方法 59
2.5.2 液流电池双极板材料 63
2.5.3 液流电池电极材料 65
2.5.4 无机水系液流电池隔膜材料 66
2.5.5 无机水系液流电池电解液 68
2.6 下一代储能电池 69
2.6.1 金属离子电池 69
2.6.2 金属-硫电池 70
2.6.3 金属-CO2电池 74
2.6.4 金属-空气电池 77
2.6.5 双离子电池 79
2.7 超级电容器 80
2.7.1 超级电容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80
2.7.2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86
2.7.3 超级电容器电解质 93
2.7.4 超级电容器未来展望 96
习题 97
第3章 储热材料 98
3.1 相变储热 98
3.1.1 有机相变储热材料 100
3.1.2 无机相变储热材料 103
3.1.3 复合相变储热材料 106
3.2 热化学储热 108
3.2.1 金属氢化物储热体系 109
3.2.2 氧化还原储热体系 110
3.2.3 有机物储热体系 111
3.2.4 无机氢氧化物储热体系 111
3.2.5 氨分解储热体系 112
3.2.6 碳酸盐储热体系 112
3.3 显热储热 113
3.3.1 液态显热储热材料 114
3.3.2 固态显热储热材料 115
3.4 应用实例 116
3.4.1 相变储热实例 116
3.4.2 热化学储热实例 117
3.4.3 显热储热实例 118
习题 118
第4章 储光材料 119
4.1 电子俘获材料 119
4.1.1 电子俘获材料的分类 120
4.1.2 常见电子俘获材料 121
4.1.3 光激励发光储能材料 123
4.2 光致变色材料 128
4.2.1 光致变色材料的研究进展 128
4.2.2 常见光致变色材料 129
4.2.3 光致变色材料的光储能应用 130
4.3 超分辨储能技术 132
4.3.1 光学系统超分辨储能技术 133
4.3.2 介质超分辨储能技术 137
4.4 其他光储能技术 138
4.4.1 双光束超分辨率光储能技术 138
4.4.2 双光子吸收光储能技术 139
4.4.3 蓝光光储能技术 140
4.4.4 多波长多阶光储能技术 141
4.4.5 全息光学储能技术 142
习题 143
第5章 储能材料表征与测试技术 144
5.1 储能材料形貌表征 144
5.1.1 光学显微镜 144
5.1.2 扫描电子显微镜 145
5.1.3 透射电子显微镜 150
5.1.4 原子力显微镜 154
5.1.5 四种形貌表征仪器的比较 155
5.2 储能材料物相表征 156
5.2.1 X射线衍射 156
5.2.2 电子衍射 159
5.3 储能材料谱学表征 164
5.3.1 电子能谱 164
5.3.2 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 168
5.3.3 质谱与色谱 174
5.3.4 磁共振技术 175
5.4 储能材料电子结构表征 177
5.4.1 电子能量损失谱 177
5.4.2 同步辐射 179
5.5 储能材料性能测试 181
5.5.1 储能材料物理性质测试 181
5.5.2 恒流充放电技术 183
5.5.3 循环伏安法测试技术 185
5.5.4 电化学阻抗谱技术 186
5.5.5 其他测试技术 189
习题 190
参考文献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