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 环境微塑料赋存特征、表面变化和生物积累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环境微塑料赋存特征、表面变化和生物积累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环境微塑料赋存特征、表面变化和生物积累
  • 书号:9787030796554
    作者:骆永明等
  • 外文书名:
  • 装帧:圆脊精装
    开本:B5
  • 页数:266
    字数:356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03-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199.00元
    售价: ¥157.21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全面探讨了微塑料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赋存特征、来源解析、表面性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详细阐述了环境介质中微塑料的采集、分离、鉴定和表征方法,为后续章节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第三章至第七章分别对陆海环境、农用地和潮滩土壤、近岸海域及河流水体、近岸海域及红树林沉积物、海岸带近地表大气等不同环境介质中微塑料的来源、赋存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微塑料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第八章至第十章聚焦于微塑料在生物体内和土壤中的积累、表面风化和形貌变化,以及滨海潮滩环境中微塑料表面组成和性质的变化,探讨了微塑料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进一步探讨了微塑料表面生物膜的形成特征,微塑料对土霉素、铜和矿物的吸附及影响因素,以及微塑料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生态效应,揭示了微塑料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第十四章则关注农作物对微/纳塑料吸收传输的示踪与定量。第十五章探讨了微/纳塑料的生物积累与食物链传递风险,为充分认识微塑料的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参考文献 6
    第二章 环境介质中微塑料采集、分离、鉴定和表征方法 7
    第一节 环境微塑料的采集与分离方法 7
    一、多环境介质微塑料样品的采集 7
    二、多环境介质微塑料样品的分离 9
    三、多环境介质微塑料样品的统计与鉴定方法 12
    第二节 环境微塑料表面形貌及理化性质分析方法 13
    一、微塑料形貌分析 13
    二、微塑料理化性质分析 13
    第三节 微塑料表面吸附物质分析方法 15
    一、微塑料表面附着元素分析 15
    二、微塑料表面有机污染物分析 15
    第四节 微塑料表面生物膜分析方法 16
    一、微塑料表面生物膜的形貌、结构与组成分析 16
    二、微塑料表面生物膜的总量、厚度和立体结构分析 17
    三、微塑料表面生物膜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 17
    结语 18
    参考文献 18
    第三章 陆海环境微塑料来源与源解析 21
    第一节 桑沟湾潮滩大塑料组成及来源 21
    第二节 不同尺寸大塑料及微塑料的相关性分析 24
    第三节 大塑料和微塑料的聚合物成分与特征 25
    第四节 微塑料来源识别 26
    结语 29
    参考文献 29
    第四章 农用地和潮滩土壤中微塑料赋存特征 30
    第一节 长期施用有机肥土壤中微塑料赋存特征 30
    一、采样区域介绍 31
    二、长期施用猪粪土壤中微塑料的分布特征 31
    三、长期施用猪粪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特征 33
    四、长期施用猪粪土壤中微塑料的积累规律 34
    第二节 连续施用污泥土壤中微塑料赋存特征 35
    一、采样区域介绍 36
    二、连续施用污泥土壤中微塑料的分布特征 36
    三、连续施用污泥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特征 40
    四、连续施用不同来源污泥土壤中微塑料的积累规律 41
    第三节 长期覆膜土壤中微塑料赋存特征 41
    一、采样区域介绍 42
    二、长期覆膜土壤中微塑料的分布特征 43
    三、长期覆膜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特征 45
    四、长期覆膜土壤中微塑料的积累规律 46
    第四节 围填海区土壤微塑料赋存特征 47
    一、采样区域介绍 47
    二、曹妃甸围填海区土壤微塑料赋存特征 48
    第五节 海岸带潮滩土壤微塑料赋存特征 49
    一、采样区域介绍 49
    二、山东省海岸带潮滩土壤微塑料赋存特征 49
    第六节 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土壤中微塑料迁移及分布的影响 55
    一、蚯蚓对土壤中微塑料迁移及分布的影响 55
    二、生物因素对土壤中微塑料迁移及分布的影响 56
    三、非生物因素对蚯蚓驱动土壤中微塑料迁移及分布的影响 60
    结语 66
    参考文献 66
    第五章 近岸海域及河流水体中微塑料赋存特征 72
    第一节 黄海桑沟湾水体中微塑料赋存特征 72
    一、桑沟湾表层水体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 73
    二、桑沟湾垂向水体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 75
    第二节 渤海水体中微塑料赋存特征 76
    结语 79
    参考文献 80
    第六章 近岸海域及红树林沉积物中微塑料赋存特征 82
    第一节 黄海桑沟湾沉积物中微塑料赋存特征 82
    第二节 渤海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赋存特征 85
    第三节 沿海红树林沉积物中微塑料赋存特征 87
    结语 92
    参考文献 92
    第七章 海岸带近地表大气中微塑料赋存特征 94
    第一节 滨海城市大气中微塑料赋存特征 94
    一、滨海城市烟台大气环境中微塑料的形貌类型、特征及季节性
    差异 94
    二、环渤海海岸大气环境中微塑料的时空分布特征 95
    第二节 大气中微塑料的表面形貌特征 100
    第三节 大气中微塑料沉降通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102
    结语 104
    参考文献 104
    第八章 陆地农作物和近海生物体内微塑料积累与分布特征 106
    第一节 陆地农作物体内微塑料的吸收与分布特征 106
    一、生菜对微塑料的吸收与分布 106
    二、小麦幼苗根系对微塑料的吸收与分布 110
    第二节 基于微宇宙系统的微/纳塑料在河口生物体中积累和分布特征 115
    第三节 食用海藻中微塑料的积累特征 122
    结语 128
    参考文献 129
    第九章 农用地和滨海土壤中微塑料表面风化和形貌变化 131
    第一节 农用地土壤中微塑料的表面风化和形貌变化 131
    一、覆膜土壤中微塑料的表面风化和形貌变化 131
    二、施用有机肥土壤中微塑料的表面风化和形貌变化 132
    三、施用污泥土壤中微塑料的表面风化和形貌变化 134
    第二节 潮滩土壤中微塑料的表面风化和形貌变化 135
    一、围填海区潮滩土壤中微塑料的表面风化和形貌变化 135
    二、海岸带潮滩土壤中微塑料的表面风化和形貌变化 137
    第三节 滨海盐沼湿地与红树林湿地土壤中微塑料的表面风化和形貌
    变化 138
    结语 141
    参考文献 141
    第十章 滨海潮滩环境微塑料表面组成和性质变化 143
    第一节 海滩和河口泥滩环境中微塑料表面塑料添加剂的组成与变化 143
    第二节 滨海盐沼湿地和红树林湿地环境中微塑料的表面组成和性质变化 148
    一、微塑料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变化 148
    二、微塑料表面羰基指数变化 149
    三、微塑料表面疏水性变化 151
    四、微塑料表面成分变化 153
    结语 157
    参考文献 158
    第十一章 环境微塑料表面生物膜的形成与特征 160
    第一节 海岸带微塑料表面生物膜的形成与特征 160
    第二节 海水中微塑料表面生物膜的形成与特征 165
    第三节 大气沉降塑料碎片表面生物膜的形成与特征 174
    结语 177
    参考文献 178
    第十二章 潮滩和海水中微塑料对土霉素、铜和矿物的吸附及影响因素 180
    第一节 潮滩风化发泡类微塑料对土霉素的吸附及影响因素 180
    第二节 海水中薄膜微塑料表面生物膜对铜的吸附及影响因素 187
    第三节 海岸带潮滩土壤中微塑料表面矿物的附着 193
    结语 195
    参考文献 195
    第十三章 土壤-植物系统中微塑料的生态效应 197
    第一节 微塑料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 197
    第二节 微塑料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198
    第三节 微塑料对植物生长与生理的影响 200
    结语 209
    参考文献 209
    第十四章 农作物对微/纳塑料吸收传输的示踪与定量 213
    第一节 农作物吸收微/纳塑料的通道与机制 213
    一、荧光染料标记方法在农作物体内追踪微塑料的可行性 214
    二、农作物根部对不同粒径微塑料的吸收 215
    三、农作物吸收微塑料的新生侧根裂隙通道与机制 217
    第二节 聚苯乙烯微/纳塑料在农作物体内的传输机制 225
    一、蒸腾作用是农作物吸收和传输塑料微球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225
    二、塑料微球在农作物体内的传输特征 227
    第三节 稀土铕配合物掺杂标记的纳塑料在农作物体内的定性追踪 230
    第四节 稀土铕配合物掺杂标记的纳塑料在农作物体内的量化分析 237
    结语 240
    参考文献 240
    第十五章 微/纳塑料的生物积累与食物链传递风险 243
    第一节 食用海藻中微塑料的人体暴露与健康风险 243
    第二节 土壤中微/纳塑料的食物链传递与风险 246
    第三节 微/纳塑料对人体器官系统的影响 248
    一、消化系统 249
    二、呼吸系统 249
    三、循环系统 249
    四、生殖系统 250
    五、神经系统 250
    六、免疫系统 251
    七、内分泌系统 251
    八、泌尿系统 252
    九、运动系统 252
    第四节 基于拉曼光谱检测人体血栓中的微塑料 252
    一、消解方法评估 253
    二、血栓中微颗粒的特征 253
    三、血栓与微颗粒的关系 257
    结语 259
    参考文献 259
    后记——加强陆地土壤环境微/纳塑料污染成因和治理技术研究 263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