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介绍了作者提出的统计岩体力学理论和应用。理论部分主要包括岩体结构的几何概率统计理论、裂隙岩体的弹性应力-应变关系、裂隙岩体的强度与破坏概率理论、岩体水力学理论、岩体工程性质与岩体质量分级原理、裂隙岩体的全过程变形分析、高地应力岩体与岩爆机理分析,以及统计岩体力学对边坡和地下工程中若干理论问题分析。结合各部分理论问题,应用部分介绍了岩石强度的现场测试,岩体结构数据的现场采集及分析技术,工程岩体的结构、变形、强度和渗透性参数计算,以及岩体质量分级方法应用技术。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第一版序一
第一版序二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统计岩体力学的研究现状 2
第二节 统计岩体力学的思想方法 15
第三节 本书的基本内容 17
第二章 岩体与地质环境 23
第一节 岩石成因与力学特性 24
第二节 岩体结构与力学性能 29
第三节 岩体结构与渗透特性 35
第四节 岩体性质与气候环境 39
第五节 岩体性质与宏观地貌特征 41
第三章 岩石与结构面力学性质便捷测试 47
第一节 岩石强度的点荷载试验原理 48
第二节 岩石弹性参数的点荷载测试计算 54
第三节 点荷载岩石力学参数尺寸效应的讨论 57
第四节 岩石与结构面力学参数便捷测试的其他方法 60
第五节 “背包实验室”的测试结果与检验 62
第六节 岩石强度的Weibull理论 66
第四章 岩体结构的几何概率理论 73
第一节 岩体结构数据的测量方法 74
第二节 结构面产状 80
第三节 结构面迹长与半径 85
第四节 结构面间距与密度 93
第五节 结构面粗糙度 96
第六节 结构面隙宽 98
第七节 岩体结构的几何概率表述 102
第八节 岩体结构面网络的随机模拟 122
第九节 结构面识别采集与三维网络模拟应用 126
第五章 岩体的应力-应变关系理论 131
第一节 裂隙岩体连续等效的概念 132
第二节 裂隙岩体应力-应变关系的平面问题模型 133
第三节 埋藏结构面上的应力 139
第四节 岩体的三维应力-应变关系 141
第五节 关于系数k与h的讨论 149
第六节 岩体变形参数讨论 153
第七节 等效应力 161
第八节 岩体变形的结构面刚度模型 163
第九节 变形参数的计算与检验 166
第十节 岩体本构关系的损伤理论 171
第十一节 裂隙岩体本构关系的结构张量法 175
第六章 岩体的强度理论 179
第一节 岩体的破坏判据与破坏概率 180
第二节 岩体库仑强度的主应力形式 187
第三节 岩体的库仑抗剪强度 195
第四节 强度理论的校验与应用 200
第五节 SMRM强度与Hoek-Brown强度比较204
第七章 岩体水力学理论 211
第一节 经典的单裂隙水力特征 212
第二节 岩体的渗透张量 215
第三节 岩体渗透系数的立方率与尺寸效应 218
第四节 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作用 220
第五节 Oda渗透张量法 223
第八章 岩体变形过程分析 229
第一节 岩体变形过程分析的基本思想 230
第二节 岩体的轴向压缩本构模型 231
第三节 岩体的压密变形与轴向压缩变形233
第四节 岩体的峰后变形行为 235
第九章 岩体质量分级 239
第一节 常用的岩体质量分级方法240
第二节 工程岩体质量分级的SMRM方法 247
第三节 各类工程岩体质量分级方法的比较 251
第十章 高地应力岩体与岩爆 257
第一节 地应力估算 258
第二节 高应力岩体性态与应变能 261
第三节 岩爆机理 265
第四节 岩爆判据 269
第十一章 工程岩体的主动加固 279
第一节 岩体自稳潜力 280
第二节 岩体主动加固基本原理 284
第三节 岩体主动加固技术 287
第十二章 统计岩体力学计算平台与数值分析 291
第一节 工程岩体数字化的概念 292
第二节 岩体参数计算平台解析 294
第三节 SMRM工程岩体数值模拟模块 321
第十三章 岩体边坡工程应用 331
第一节 边坡稳定性地质判断 332
第二节 边坡岩体卸荷变形 337
第三节 边坡岩体的倾倒变形 348
第四节 边坡岩体渗透性特征 353
第五节 边坡地震动力响应 358
第六节 边坡岩体的主动加固363
第十四章 岩体地下工程应用 369
第一节 地下空间围岩应力场特征 370
第二节 圆形硐室围岩非对称变形分析377
第三节 地下硐室的非对称围岩压力381
第四节 地下空间围岩非对称大变形的主动控制386
第五节 地下工程岩爆防护 389
第六节 TBM掘进速率与隧道围岩变形竞争与控制 393
参考文献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