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丛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历时两年多联合开展研究的重要成果,凝聚着600多位院士、专家的智慧和心血,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洞悉学科发展规律、了解前沿领域和重点方向及开展科技创新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促进我国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医学》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医学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客观分析了学科发展态势,从学科的发展规律和研究特点出发,前瞻性地思考了学科的整体布局,提出了医学的重要科学问题、前沿方向及我国发展该学科领域的政策措施等。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总序(路甬祥 陈宜瑜) i
前言 v
摘要 vii
Abstract xix
第一章 医学学科的战略地位 001
第一节 医学研究的总体战略地位 001
一、促进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001
二、促进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的实施和发展 001
三、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002
第二节 医学主要分支学科的战略地位 003
一、基础医学 003
二、临床医学 008
三、预防医学 010
四、药学 011
五、中医药学 012
第二章 医学学科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态势 016
第一节 基础医学的发展规律与态势 016
第二节 临床医学的发展规律与态势 020
一、呼吸系统 021
二、心脑血管系统 021
三、消化系统疾病 023
四、血液系统疾病 024
五、泌尿系统疾病 026
六、内分泌系统疾病 026
七、风湿病和自身免疫病 028
八、癌症 029
第三节 预防医学的发展规律与态势 030
第四节 药学的发展规律与态势 032
第五节 中医药学的发展规律与态势 032
第三章 医学学科的发展现状 034
第一节 基础医学发展现状 034
一、基因组医学(医学基因组学)已成为基础医学研究的主流 034
二、转化医学研究渐成趋势 042
三、基础医学各学科领域交叉及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日益加强 045
四、系统生物学走上历史舞台 047
第二节 临床医学发展现状 054
一、呼吸系统疾病 055
二、心脑血管疾病 059
三、消化系统疾病 069
四、血液系统疾病 076
五、泌尿系统疾病 077
六、内分泌系统疾病 081
七、自身免疫病 086
八、创伤医学 086
九、肿瘤 090
十、精神疾病 098
十一、分子影像学研究 100
第三节 预防医学发展现状 102
一、流行病学 102
二、卫生(医学)统计学 107
三、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110
四、环境卫生学 124
五、卫生毒理学 145
六、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149
七、儿童少年卫生学 156
八、妇幼保健学 157
第四节 药学发展现状 158
一、药物学及药理学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158
二、新药研究技术平台建设 159
三、创新药物研究和开发 159
四、企业药物创新和医药产业发展 160
五、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形成人才优势 160
第五节 中医药学发展现状 161
一、中医药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161
二、中医药发展的机遇 165
三、研究现状 168
四、研究动态 171
第四章 医学学科的发展布局 173
第一节 基础医学的学科发展布局 173
第二节 临床医学的学科发展布局 178
第三节 预防医学的学科发展布局 179
第四节 药学的学科发展布局 183
第五节 中医药学的学科发展布局 183
第五章 医学学科的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交叉研究领域 184
第一节 基础医学的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交叉研究领域及其重点发展方向 184
一、基础医学的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交叉研究领域 184
二、重点发展方向 188
第二节 临床医学的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交叉研究领域 195
一、重要的致病性病原体及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196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及治疗 196
三、自身免疫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197
四、肿瘤治疗、肿瘤标志物鉴定及其功能研究 198
五、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诊治研究 199
六、微创治疗或介入治疗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199
七、糖尿病及其他代谢疾病的诊治 200
八、创伤救治和组织修复重构 200
九、器官及干细胞移植 201
十、精神疾病的诊治 201
十一、循证医学 202
第三节 预防医学的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交叉研究领域 202
一、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研究 202
二、营养与人类疾病关系的基础研究 203
三、传染病的基础研究 204
四、毒理学基础研究 205
五、妇幼保健的基础研究 205
六、流行病学监测(疾病监测)的基础研究 205
第四节 药学的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交叉研究领域 205
一、基于靶标和靶标网络调控的药物基础研究 205
二、基于信息学的药物基础研究 208
三、提高成药性的药物化学基础研究 209
四、靶向药物输送系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210
五、个体化治疗的药物学和药理学基础研究 211
六、新型生物技术药物研究的重要基础问题 217
七、基于靶标和疾病网络调控的抗肿瘤药物和药理学基础研究 223
八、基于靶标和疾病网络调控的神经精神药物和药理学研究 225
九、基于靶标和疾病网络调控的代谢性疾病药物和药理学研究 230
第五节 中医药学的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交叉研究领域 236
一、中医理论基础研究 236
二、中药方剂基础研究 241
三、针灸经络基础研究 245
四、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重点方向 246
第六章 医学学科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247
第一节 基础医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需求分析和优先领域 247
一、及时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国际发展最新动态 248
二、积极参与国际性“大科学”计划和项目合作 248
三、积极参与以假设驱动的课题研究的对口合作与交流 249
四、提高多学科交叉和技术创新的水平 250
第二节 临床医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需求分析和优先领域 250
第三节 预防医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需求分析和优先领域 251
一、未来5~10年本学科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需求分析 251
二、未来5~10年本学科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优先领域 257
第四节 药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需求分析和优先领域 261
第五节 中医药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需求分析和优先领域 261
第七章 医学学科发展的保障措施与建议 264
一、夯实工作基础,建立研究体系,提高创新水平,推进可持续发展 264
二、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加强管理、克服拼盘现象 265
三、完善科学评估的政策与措施 266
四、注重关键技术平台的整合与集成 266
五、加强生物样本资源库和数据库的建设 267
六、加强医学伦理观念与监督意识,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 268
七、注重转化医学研究 268
八、整合我国医学科学研究渠道资源,加强预防医学研究 270
九、加强中医药学研究 271
主要参考文献 274
附录 本书涉及的基因名称与缩写中英文对照一览表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