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利用现代科技条件系统分析了中国古代金属冶铸技术的发生与发展,系统揭示了青铜冶炼、生铁冶炼制钢、金属锌冶炼技术、金冶炼等的技术、传播、交流与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影响及意义,对从技术条件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样章试读
目录
1.1 冶金考古的研究内容 (1)
1.2 中国冶金考古研究概况 (3)
1.3 本书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5)
第二章 冶金考古研究方法简论 (7)
2.1 文献调研 (7)
2.2 田野调查、发掘、采样与资料整理 (13)
2.2.1 冶金考古田野调查 (13)
2.2.2 矿冶遗址的发掘与采样 (15)
2.2.3 冶铸遗物的整理 (18)
2.3 实验室检测分析 (29)
2.3.1 炉渣形态和成分所反映的铜铁冶炼技术 (29)
2.3.2 古代钢铁制品冶炼方法和材质种类的判定 (31)
2.3.3 铁器的加速器质谱14C测年研究 (35)
2.4 冶金实验考古 (37)
2.5 矿冶遗址的保护与展示 (40)
第三章 先秦时期青铜冶铸遗址研究概况 (44)
3.1 炼铜遗址 (44)
3.1.1 辽西地区铜矿冶遗址 (44)
3.1.2 中原地区铜矿冶遗址 (47)
3.1.3 长江中下游铜矿冶遗址 (47)
3.1.4 其他地区早期铜矿冶遗址的研究 (49)
3.2 铸铜遗址研究 (50)
3.2.1 早期铸铜遗址 (50)
3.2.2 商代铸铜遗址 (53)
3.2.3 西周铸铜遗址 (60)
3.2.4 东周铸铜遗址 (70)
3.3 青铜冶铸遗址研究的几点建议 (73)
第四章 先秦铸铜遗物及青铜器工艺研究 (77)
4.1 冶铸遗物的检测分析 (77)
4.1.1 铜陵师姑墩遗址 (77)
4.1.2 枞阳汤家墩遗址 (89)
4.1.3 周原地区铸铜遗址 (99)
4.2 合金熔炼所用原料的考古证据 (109)
4.2.1 铜料 (109)
4.2.2 锡料 (110)
4.2.3 铅料及其他原料 (112)
4.3 青铜器的元素组成及制作工艺 (113)
4.3.1 黄陂盘龙城遗址青铜器 (114)
4.3.2 绛县横水墓地青铜器 (123)
4.3.3 随州擂鼓墩二号墓青铜器 (142)
4.4 铜器生产与原材料流通研究展望 (158)
第五章 先秦铸铜遗址出土陶范的检测分析 (161)
5.1 陶范的研究史 (161)
5.1.1 通过陶范考察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和产地 (162)
5.1.2 陶范制作技术的检测分析 (164)
5.1.3 青铜器的范铸模拟实验 (165)
5.1.4 陶范制作技术的综合研究 (167)
5.2 陶范原料及显微结构的新资料 (168)
5.2.1 枞阳汤家墩陶范的检测 (169)
5.2.2 周原地区铸铜遗址出土陶范的检测 (173)
5.2.3 新郑郑韩故城出土陶范的显微结构分析 (177)
5.2.4 从显微结构分析看陶范的生产 (186)
5.3 陶范的焙烧温度分析 (187)
5.4 陶范表面残留物分析 (189)
5.5 从陶范的研究看青铜器的生产组织 (189)
第六章 中国冶铁技术起源的新探索 (192)
6.1 中国铁冶金考古研究简史 (193)
6.2 中原地区早期铁器:以韩城梁带村M27出土铁器为例 (195)
6.3 黄河上游地区早期铁器:以陈旗磨沟墓地出土铁器为例 (200)
6.4 新疆早期铁器 (206)
6.4.1 新疆出土早期铁器概况 (207)
6.4.2 伊犁地区早期铁器的鉴定 (214)
6.4.3 新疆早期铁器的年代及研究展望 (219)
6.5 长江中游地区早期铁器:以老河口杨营遗址出土铁器为例 (221)
6.6 中国冶铁技术起源简论 (229)
6.6.1 块炼铁技术起源 (229)
6.6.2 生铁技术起源 (231)
6.6.3 中国冶铁技术的起源及研究展望 (235)
第七章 古代生铁冶炼技术的研究 (236)
7.1 生铁冶炼遗址概况 (236)
7.1.1 调查、发掘与保护现状 (236)
7.1.2 炉型结构 (241)
7.1.3 鼓风技术 (245)
7.1.4 冶炼燃料 (247)
7.2 生铁冶炼遗址的冶炼技术研究 (249)
7.2.1 河南舞钢、西平冶铁遗址群 (249)
7.2.2 河南鲁山冶铁遗址群 (259)
7.2.3 安徽淮北相城冶铁遗址 (269)
7.2.4 四川蒲江铁牛村冶铁遗址 (272)
7.3 战国两汉时期铁器的制作工艺:以河北徐水东黑山遗址出土铁器为例 (279)
7.4 宋元明清时期铁器的制作工艺 (294)
7.5 中国古代生铁及生铁制钢技术体系新探 (302)
第八章 生铁技术的传播与交流研究 (308)
8.1 生铁技术的东传 (308)
8.1.1 先秦时期东北地区铁器及冶铁业 (309)
8.1.2 汉晋南北朝时期东北地区铁器及冶铁业 (319)
8.1.3 从铁器的鉴定看生铁技术在东北地区的传播 (330)
8.1.4 朝鲜半岛早期铁器和冶铁技术研究 (340)
8.1.5 日本列岛早期铁器和冶铁技术研究 (342)
8.1.6 简论生铁技术的东传途径 (344)
8.2 生铁技术的南传 (347)
8.2.1 战国秦汉时期南方地区出土铁器 (348)
8.2.2 从铁器的鉴定看生铁技术的南传 (350)
8.2.3 简论生铁技术的南传 (369)
8.3 生铁技术的西传 (371)
8.3.1 西北地区出土铁器的检测 (371)
8.3.2 简论生铁技术的西传 (381)
8.4 东亚地区生铁技术传播的相关问题 (382)
第九章 先秦时期金的制作技术研究 (384)
9.1 商及商以前金制品 (386)
9.2 西周时期金制品 (393)
9.3 春秋时期金制品 (398)
9.4 战国时期金制品 (404)
9.5 先秦时期金的制作技术发展脉络 (409)
第十章 明清时期炼锌技术研究 (411)
10.1 古代炼锌技术研究概况 (412)
10.1.1 锌与早期黄铜 (412)
10.1.2 古代炼锌技术起源之争 (413)
10.1.3 西南地区传统炼锌工艺调查 (415)
10.2 重庆丰都、石柱炼锌遗址群的调查 (417)
10.2.1 调查缘由 (417)
10.2.2 丰都炼锌遗址群 (418)
10.2.3 石柱铅锌采冶遗址群 (420)
10.2.4 遗址群的年代 (423)
10.3 丰都庙背后遗址炼锌技术研究 (425)
10.3.1 炼炉 (425)
10.3.2 坩埚 (426)
10.3.3 炉料 (429)
10.3.4 炉渣 (429)
10.3.5 金属 (432)
10.4 中印古代炼锌技术的再比较 (434)
10.4.1 冶炼技术 (434)
10.4.2 起始时间 (438)
10.5 古代炼锌技术研究的收获与展望 (439)
第十一章 冶金技术与中华文明发展 (442)
11.1 中国早期冶金术中的西方因素 (442)
11.1.1 铸铜遗址出土的陶管 (442)
11.1.2 金珠工艺 (448)
11.1.3 青铜镀锡技术 (454)
11.1.4 从陶管、金珠和镀锡看冶金术的东西交流 (460)
11.2 青铜冶铸技术与中华文明起源 (461)
11.2.1 中国史前文明的多元演进道路 (461)
11.2.2 中原地区的早期青铜冶铸技术 (466)
11.2.3 青铜冶铸技术与中原地区早期国家的形成 (469)
11.3 生铁技术与秦汉帝国的建立 (470)
11.3.1 生铁工农具的推广使用与农业革命 (470)
11.3.2 生铁制钢技术对军事的影响 (471)
11.4 中国古代金属冶铸文明的文化特质 (477)
后记 (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