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地理专业课程重大调整之后,为新设置的“自然地理学”课程而编写的教材。根据课程调整的要求,全书既注意保持自然地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又注意涵盖被取消的课程在地理专业中所需的内容,结构合理、内容新颖、资料丰富、图文并茂、针对性强,突出了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强调环境意识,贯穿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全书共11章,包括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行星地球、地壳、气候、水文、地貌、植物、动物、土壤、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本次修订变动较大的有第三、四、六、八、十、十一等章。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
第一节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
第二节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一、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1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 1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和边界 2
四、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 3
五、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4
第三节 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4
第四节 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5
第二章 行星地球 6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6
一、从地球看宇宙 6
二、地球所属的太阳系 11
三、地球的天然卫星 22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29
一、地球的自转运动 29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 34
三、时间与历法 40
第三节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44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44
二、地球的圈层结构 46
三、地球的表面结构 47
第三章 地壳 51
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物质 51
一、地壳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51
二、矿物 52
三、岩石 61
四、矿床 71
五、矿产资源 75
第二节 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75
一、地壳运动概述 75
二、岩层的成层构造 80
三、褶皱构造 81
四、断裂构造 83
第三节 地壳运动学说 85
一、地槽G地台学说 86
二、地质力学学说 88
三、板块构造学说 91
第四节 地壳的演化与发展简史 96
一、地质年代 96
二、地球上生物的演化与发展 98
三、地壳构造轮廓与古地理面貌的演变历史 103
第四章 气候 107
第一节 大气的一般特性 107
一、概述 107
二、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107
三、大气水分及其相变 110
第二节 气候形成的辐射和热力因素 117
一、气候形成的辐射因素 117
二、气候形成的热力因素 123
三、全球气温带 129
第三节 气候形成的环流因素 129
一、气压和大气流动 129
二、大气环流和风系 133
三、气团与锋 138
四、大型空气涡旋 140
第四节 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 146
一、海陆分布与气候 146
二、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 149
三、地形与气候 151
四、冰雪覆盖与气候 154
五、局地地面特性与气候 155
第五节 气候类型 155
一、气候分类方法 155
二、世界气候类型 157
三、局地气候 160
第六节 气候变化 164
一、气候变化的史实 164
二、气候变化的原因 166
第七节 气候资源 169
一、光能资源 169
二、热量资源 170
三、水分资源 171
四、气候生产潜力 173
五、风能资源 173
第五章 水文 174
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 174
一、水分循环 174
二、水量平衡 175
第二节 河流 177
一、河流、水系和流域 177
二、河流的水情要素 179
三、河流的补给 182
四、河川径流 183
五、河流的分类 189
六、河流的利用和改造 189
七、河流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190
第三节 湖泊和沼泽 190
一、湖泊 190
二、沼泽 194
第四节 地下水 196
一、地下水概述 196
二、地下水的理化性质 198
三、地下水的运动 200
四、地下水的类型 201
五、几种特殊地下水和泉 204
第五节 冰川 205
一、终年积雪和雪线 205
二、冰川的形成 206
三、冰川的运动 206
四、冰川的类型 207
五、冰川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07
第六节 海洋 208
一、海水的理化性质 208
二、海水的运动 211
三、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 219
第七节 水资源 220
一、水资源的特性 220
二、水资源的评价、利用和管理 221
第六章 地貌 222
第一节 地貌的形成因素 222
一、营力因素 222
二、岩石因素 222
三、地质构造因素 222
四、时间因素 223
第二节 构造地貌 223
一、全球构造地貌 223
二、大地构造地貌 224
三、地质(岩层)构造地貌 229
第三节 流水地貌 231
一、流水作用 231
二、片流地貌 233
三、沟谷流水地貌 234
四、河流地貌 235
五、流水地貌的发育 243
第四节 喀斯特(岩溶)地貌 245
一、喀斯特作用 246
二、地下水的分带与喀斯特作用 247
三、喀斯特地貌 247
四、喀斯特地貌的地带性 251
第五节 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 252
一、风成地貌 252
二、黄土地貌 256
第六节 冰川地貌与冻土地貌 258
一、冰川地貌 258
二、冻土地貌 261
第七节 海岸地貌 264
一、海岸地貌发育的因素 265
二、海岸侵蚀及其地貌 266
三、海岸泥沙运动及堆积地貌 267
四、海岸类型 269
第八节 地貌类型 273
一、陆地地貌 274
二、海底地貌 276
第九节 灾害性地貌与防治 276
一、崩塌与塌陷 276
二、滑坡 277
三、泥石流 277
第十节 地貌资源 278
第七章 植物 280
第一节 植物与环境 280
一、概述 280
二、气候对植物的影响 281
三、土壤对植物的影响 285
四、地形对植物的影响 287
五、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88
六、人类对植物的影响 289
七、植物的指示现象 289
第二节 植物群落 290
一、概述 290
二、植物群落的组成 290
三、植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 292
四、植物群落的动态 294
五、植物群落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296
第三节 植被类型 296
一、热带植被 297
二、亚热带植被 298
三、温带植被 299
四、寒带植被 301
五、隐域植被 302
第四节 植物的分布与区系 303
一、植物分布区 303
二、植物区系 305
第五节 植被资源 307
一、植被资源的特性 307
二、森林植被资源 307
三、草原植被资源 308
第八章 动物 310
第一节 动物与环境 310
一、概述 310
二、自然因素对动物的影响 310
三、生物因素对动物的影响 314
四、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316
第二节 动物的生态类群 317
一、动物的生活类型 317
二、动物群落 319
三、陆地动物群落 320
四、水域动物群落 322
第三节 动物的分布与区系 324
一、动物分布区 324
二、动物区系 327
第四节 动物资源 331
一、动物资源的价值和特点 331
二、动物资源利用中的问题 331
三、动物资源的保护措施 332
第九章 土壤 334
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334
一、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 334
二、土壤水分与空气 337
三、土壤养分与酸度 338
四、土壤颜色与温度 339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340
一、形成土壤的两种基本作用 340
二、土壤剖面及其变化 341
三、土壤发育的影响因素 343
四、土壤的主要成土过程 346
第三节 土壤的类型与分布 350
一、土壤的分类与分布规律 350
二、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351
三、土壤系统分类及其土纲和分布 353
第四节 土壤资源 355
一、土壤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355
二、土壤资源的丧失与退化 356
三、土壤的改良与资源保护 357
第十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 360
第一节 整体性规律 360
一、概述 360
二、整体性认识的发展 360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进化发展 366
第二节 时间演化规律 368
一、周期性节律 368
二、旋回性节律 369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370
第三节 空间分异规律 372
一、基本规律 372
二、纬向地带性和经向地带性 373
三、垂直地带性 378
四、垂直地带的特征 380
五、地方性 381
六、空间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382
第四节 自然地理环境基本规律的应用 383
一、土地类型 383
二、综合自然区划 388
第十一章 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 393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393
一、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 393
二、人种形成的自然地理因素 393
三、人口质量的自然地理因素 395
四、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地理因素 396
第二节 人类发展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97
一、人类主观能动作用的发展 397
二、人类活动的自然地理效应 398
三、人口增长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压力 399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400
一、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和意义 400
二、自然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402
三、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407
主要参考文献 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