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第65次主题活动的成果总结。该次论坛探讨了数字化地理空间基础框架与平台的发展方向、理论基础、技术系统、构建技术、应用方法和有关政策问题等。全书可分为四部分:概念体系与发展方向,理论问题与学术前沿,关键技术与系统,应用方向与模式。
本书适用于各级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广大读者了解、研究、建设和应用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
样章试读
目录
- 序
前言
第一部分概念体系与发展方向
第一章构建多维动态地理空间框架数据
1.1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发展过程
1.2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三维问题
1.3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时态问题
1.4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多尺度问题
1.5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动态性问题
1.6今后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十五期间"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及应用的规划设想
2.1建设"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背景
2.2"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总体构架
2.3"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和应用的进展情况,
2.4"十五"期间"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主要任务
2.5积极开展"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应用服务
2.6建立健全保障"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顺利实施的运行机制
第三章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
3.1城市空间基础数据的作用与需求
3.2现状调查与分析
3.3城市空间数据生产的技术框架
3.4城市空间基础数据标准化
3.5城市空间基础数据采集、更新、管理新技术、新工艺
第四章融入IT主流的地理信息技术
4.1GIS融入IT的技术背景
4.2融人IT主流的GIS应用
4.3后PC时代的GIS
4.4蓝牙与地理信息技术(BIuetMth&GIS)
第一部分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理论问题与学术前沿
第五章多维动态地理空间信息机理与框架
5.1国家信息化对多维、动态地理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
5.2拟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5.3主要科学目标
第六重空间信息的语言学模型
6.1空间信息的概念模型
6.2地图的语言学模型
6.3空间信息的语言学模型
6.4语音结构
6.5语义结构
6.6语法结构
6.7空间信息语言学模型的意义
第七章地理空间信息集成和更新中的尺度问题
7.1地学中的尺度理论
7.2空间数据集成中的尺度问题
7.3空间数据更新中的尺度问题
第八章重新认识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8.13DGIS建立的实际意义
8.2三维数据建模分类
8.33DGIS空间数据建模
8.4空间拓扑关系问题
8.53DGIS数据建模方案
8.6与GIS的一体化问题
8.73DGIS的发展方向
第九重数字城市中三维对象及其拓扑关系的理论模型
9.1数字城市数据模型的表述对象
9.2空间信息系统的二维参考模型在三维空间的延伸
9.3数字城市的"真三维"参考模型
第十章三维GIS拓扑关系中的"一面三层。概念及应用
10.1背景
10.2空间对象的边界与余边界
10.3三维GIS的六组拓扑关系
10.4子面分裂的困惑
10.5"一面三层"的概念
10.6"一面三层"的数据结构
10.7"一面三层"的应用方向
10.8"一面三层"思想在二维中的推广
第十一章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模型与功能
11.1空间分析问题及理论体系
11.2G1S数据分析已有功能
11.3空间分析软件包已有功能
11.4GIS数据分析新增能力设计
第十二章平面移动对象的时态问题与时空数据模型
12.1平面移动对象的OPH模型
12.2平面移动对象拓扑关系保持一致的时空拓扑模型
12.3基于OPH模型的操作方法和查询
第十三章动态CIS空间数据模型的研究-Voronoi方法
13.1Voronoi图的基本特性
13.2Voronoi空间数据模型的基本特点
13.3基于Voronoi的空间关系描述
13.4基于Voronoi的空间数据建模
13.5生成算法
13.6展望与问题
第十四章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理论体系问题
141数字地球构造体系
14.2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基本组成
14.3数字地球与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关系
第二部分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关键技术与系统
第十五章数字化地理空间基准的体系问题
15.1经典大地测量中的空间基准
15.2城市测量基准与工程测量基准-
15.3现代行PS卫星定位的时空基准
15.4数字化地理空间基准的体系问题
第十六章国家空间数据基准框架工程:新一代大地测址基础设施建设
16.1建立我国空间数据基准框架的必要性
16.2建设国家空间数据基准框架的目标
16.3空间数据基准框架成果应用需求
16.4国家大地坐标参考基准几点说明
第十七章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1:5万数字高程模型(DEM)建库
17.11:5万DEM数据获取技术设计
17.2数据质量控制设计
17.31:5万DEM数据库管理系统
第十八章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5万数据库建库与集成
18.11:5万数据库简介
18.2系统设计的原则
18.3数据库建库和集成的技术路线
18.4数据库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第十九章分布式多空间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研究
19.1分布式多空间数据库系统
19.2空间数据的分布
19.3分布式多空间数据库的集成
第二十章空间数据仓库和空间Cube计算方法
20.1空间数据仓库模型
20.2空间Cube的定义和实现
第二十一章空间信息的网络化存贮与处理技术
21.1网络化存取和处理
21.2空间信息分布式处理
21.3空间信息并行计算
21.4分布式并行算法的评价因素
第二十二章面向数字地球的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2.1多比例尺、多数据源空间数据库模型
22.2基于多比例尺多数据源数据模型的GIS软件系统的实现技术
第三部分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应用方向与模式
第二十三章公众地理信息共享移动服务平台研究
23.1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回顾
23.2公众GIS的概念
23.3公众GIS的技术特点与关键技术
23.4公众地理信息平台结构组成
23.5公众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主要实现方案
23.6移动GIS平台应用展望
第二十四章基于WebGIS的空间信息服务-以环境分析为例
24.1"没有围墙的GIS实验室"的概念
24.2"没有围墙的GIS实验室"的基础为基于服务的Web GIS
24.3"没有围墙的GIS实验室"的应用
24.4建设"没有围墙"的GIS实验室中的一些问题
第二十五章水资源-环境-灾害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25.1水资源-环境-灾害系统组分的遥感调查与监测
25.2水资源-环境-灾害分析模型
25.3水资源-环境-灾害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第二十六章"数字铁路。系统总体框架研究
26.1"数字铁路"设计目标
26.2"数字铁路"的总体构架
26.3建设"数字铁路"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十七章数字矿山的基本特征与总体架构
27.1中国矿山信息化状况分析
27.2数字矿山的基本特征
27.3数字矿山的总体框架
27.4数字矿山建设范例-"数字开滦"
第二十八章建设"数字黄河"工程
28.1"数字黄河"工程的基本概念
28.2"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应用内容
28.3"数字黄河"工程的基础平台
28.4"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第四部分参考文献
论坛其他论文摘要
数字流域的水资源环境空间数据集成与更新分析
"数字城市"框架模型研究
道路网络数据的空间建模
数字地理空间的检索与安全问题
地学空间数据库的数据测览器
地表覆盖参数的测量
我国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概念框架
论坛会议纪要
主题活动的背景和基本情况
论坛讨论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