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章 数字人体提出的背景
1.1 医学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需要
1.2 智能科学计算的需要
1.3 人类工程活动的需要
1.4 科学数据共享的需要
第2章 数字人体研究方法
2.1 研究思路
2.2 基本概念
2.3 研究对象
2.4 研究内容
2.5 研究的任务
2.6 作用和意义
2.7 研究体系框架
2.8 方法论
第3章 数字人体原型——人体系统
3.1 数字人体原型的概念
3.2 人体系统的系统、结构、层次
3.3 人体系统的环境、行为、功能
3.4 人体系统的状态、演化、过程
3.5 人体系统的稳定性
3.6 人体系统的非线性与分岔
第4章 数字人体基础理论
4.1 人体系统的分类与层次
4.2 人体系统的连续动态系统
4.3 人体系统的离散动态系统
4.4 人体系统的随机性
4.5 人体系统的自组织
4.6 人体系统的简单巨系统
4.7 人体系统的复杂巨系统
4.8 数字人体学科分支
第5章 数字人体系统物质组成
5.1 头部系统
5.2 颈部系统
5.3 胸部系统
5.4 腹部系统
5.5 盆部与会阴系统
5.6 脊柱区系统
5.7 上肢系统
5.8 下肢系统
5.9 神经系统
5.10 感觉器官系统
第6章 数字人体力学模型
6.1 数字人体多体系统力学模型
6.2 数字人体非完整系统力学模型
6.3 数字人体变质量系统力学模型
6.4 数字人体碰撞系统力学模型
6.5 数字人体破坏系统力学模型
6.6 数字人体流体系统力学模型
6.7 数字人体极端系统力学模型
6.8 数字人体爆炸(发)系统力学模型
第7章 数字人体数学模型
7.1 数字人体的数论分析
7.2 数字人体的非线性微分方程
7.3 人体动力系统的稳定性
7.4 数字人体的并行算法设计与分析
7.5 数字人体的自适应
7.6 数字人体的随机系统
7.7 数字人体的计算几何
7.8 数字人体的数值逼近
7.9 数字人体的排队论
第8章 数字人体信息模型
8.1 人体系统的物质流和能量流
8.2 人体系统的信息模型
8.3 数字人体空间的认知模型与信息图谱
8.4 人体空间场的信息特征
8.5 人体系统的全息信息与记忆信息模型
第9章 数字人体新技术
9.1 遥感
9.2 地理信息系统
9.3 GPS测量原理与应用
9.4 RS 与GIS、GPS集成
9.5 数字人体的网格计算技术
9.6 数字人体的数值模拟计算研究
第10章 数字人体的技术方法
10.1 地理信息的互操作与Open GIS规范
10.2 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与存储技术
10.3 高速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
10.4 超媒体与分布式空间信息系统技术
10.5 数字人体地理信息的分布式计算
10.6 数字人体数据的无级比例尺信息综合技术
10.7 数字人体的空间数据仓库
10.8 空间数据仓库模型与数据挖掘理论研究
10.9 数字人体多种数据的融合技术
10.10 数字人体的数字神经系统
10.11 数字人体的虚拟与仿真技术
第11章 数字人体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11.1 数字人体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11.2 Internet与Web
11.3 下一代Internet
11.4 通信网的新发展
11.5 中国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11.6 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及其标准的进展
11.7 数字人体空间信息框架
11.8 数字人体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体系结构与规划
11.9 基于GIS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平台
第12章 数字人体信息标准化体系
12.1 建立数字人体信息标准化体系的需求
12.2 当前国际医药信息领域的标准状况
12.3 数字人体空间数据的Metadata
12.4 数字人体信息标准化体系
第13章 数字人体研究示范
13.1 数字藏象人基础性研究的设计
13.2 数字化图像导引与无框架定位脑手术
13.3 “数字人体”在探索中医经络原理及诊疗机制方面的应用
13.4 经络系统与信息网络研究
13.5 可视化技术及其在抗击SARS中的应用
第14章 数字人体微观研究——量子人体
14.1 量子人体研究方法
14.2 量子人体基础理论
14.3 量子人体机制模型
14.4 量子人体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