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钱学森科学技术思想研究丛书”之一,主要内容包括:钱学森创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历史背景、基本思想及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是科学技术发展新时期——从分化向综合化、整体化转向时期——的认识论与方法论;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重大创新:对科学方法的创新,提出系统观与系统科学,它是交叉学科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对工程实践的创新,提出系统工程方法,它是组织管理大型工程的科学方法;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根据时代的要求,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进展,围绕提高人的潜力,特别是人的智能,提出新的科学研究领域——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与大成智慧学,它融合古今中外思想文化的优秀成果。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钱学森科学技术思想研究丛书》序
前言
第一篇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探索历程和重要意义
第一章 历史上的科学分类及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特点 3
1.1 古代知识分类 3
1.2 近代科学分类 4
1.2.1 近代前期(16?18世纪)——以科学的分门别类研究为主 4
1.2.2 近代后期(18?19世纪)——转向以科学的综合研究为主 6
1.3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 9
1.3.1 科学认识的范围空前扩大,科学技术知识量以指数律增长 9
1.3.2 科学技术发展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 9
1.3.3 现代科学普遍数学化 11
1.3.4 交叉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11
1.4 现代科学技术分类 12
参考文献 16
第二章 钱学森创建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17
2.1 钱体系的基本思想 17
2.1.1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 17
2.1.2 如何看待西方两大哲学思潮——机械唯物论与逻辑实证论 18
2.1.3 如何继承与弘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 19
2.1.4 如何适应科学整体化时期的需要构建现代科学技术的认识论、方法论 19
2.2 钱体系的划分依据 20
2.2.1 钱体系的纵向划分 20
2.2.2 钱体系的横向划分 24
2.3 钱体系的探索历程 26
2.3.1 钱学森对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总结 26
2.3.2 钱学森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提出新学科 27
2.3.3 钱学森根据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对科学进行新的整合 30
参考文献 36
第三章 钱体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37
3.1 钱体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想 37
3.1.1 从系统的观点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结构 37
3.1.2 “科学-技术-产业-社会”四种革命与社会形态的飞跃 39
3.2 钱体系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 41
3.2.1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 41
3.2.2 科学技术革命与人类社会发展 42
3.2.3 建立科学技术业是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 44
3.3 钱体系创建组织管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方法 46
3.3.1 社会系统工程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 46
3.3.2 社会工程的主要内容 47
3.3.3 社会工程的科学方法 47
3.3.4 社会工程的基本内容 49
3.3.5 社会工程的科学体系 51
参考文献 52
第二篇 钱体系与现代科学发展的整体化方向
第四章 近代科学在分门别类研究中取得巨大的成就 55
4.1 科学发展与哲学发展的关系 55
4.1.1 哲学是科学认识成果的最高概括,因而它反过来指导一切科学研究 55
4.1.2 科学技术认识的新成就推动哲学的发展 55
4.1.3 科学与哲学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通过桥梁(部门哲学)来实现 56
4.1.4 近代科学发展初期的观点与方法对科学发展的巨大影响 56
4.2 近代科学分门别类的认识过程 57
4.2.1 近代科学初期:强调经验与归纳 57
4.2.2 近代科学后期:强调理性与演绎 59
4.3 近代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60
4.3.1 近代科学初期:经验论与唯理论 60
4.3.2 近代科学后期:机械论与还原论 61
4.4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66
参考文献 70
第五章 钱体系对现代科学整体化发展方向的研究 71
5.1 19世纪人类认识的新进展揭开了科学整体化发展的序幕 71
5.1.1 19世纪辩证哲学预示了科学的整体化发展 71
5.1.2 19世纪科学的新发现揭开了科学整体化发展的序幕 71
5.1.3 恩格斯对科学整体化发展的论述 73
5.2 20世纪系统科学的兴起是科学整体化发展的标志 75
5.2.1 系统哲学:一般系统论 75
5.2.2 系统工程:综合的技术 77
5.2.3 系统技术:综合的方法 78
5.2.4 系统科学:综合的理论 82
参考文献 86
第六章 钱体系是科学整体化发展方向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87
6.1 系统工程方法是工程技术层次上的综合集成 87
6.1.1 钱学森在系统工程领域中深厚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 88
6.1.2 钱学森对传统的工程方法的分析、概括与总结 88
6.1.3 20世纪出现了革新传统工程方法的要求 89
6.1.4 钱学森对系统工程方法的自主创新 89
6.2 开放复杂巨系统方法是基础科学层次上的综合集成 92
6.2.1 从简单性与复杂性的区分对系统进行分类 93
6.2.2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概念 94
6.2.3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方法 94
6.3 “大成智慧工程与大成智慧学”是创造学方法论 96
6.3.1 关于创新能力的研究 97
6.3.2 近代自然科学对创新过程的研究 97
6.3.3 科学整体化发展的创造学方法论 98
6.3.4 钱学森“大成智慧工程与大成智慧学”的基本思想 101
参考文献 102
第七章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方法的重大应用 103
7.1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方法是科学整体化发展的方法论 103
7.2 用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方法解决第五次产业革命的问题 104
7.2.1 钱学森论第五次产业革命与社会形态的变革 104
7.2.2 钱学森论第五次产业革命与中国的发展 106
7.2.3 钱学森论第五次产业革命与信息网络建设 107
7.3 用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方法解决创建“创新型国家”的问题 110
7.3.1 创新型国家与知识创新工程 110
7.3.2 知识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知识创新工程的方法 112
参考文献 117
第三篇 钱体系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第八章 钱体系对现代科学技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创新 121
8.1 钱学森对现代科学技术认识过程的分析与概括 121
8.1.1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对科学认识过程的分析与概括 121
8.1.2 钱学森提出现代科学技术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123
8.1.3 钱学森对现代科学技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贡献 124
8.2 钱体系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 127
8.2.1 制订发展科学技术政策的依据 128
8.2.2 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框架 130
8.2.3 推动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 131
8.2.4 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132
参考文献 134
第九章 钱体系与科学整体化发展的科技创新 135
9.1 从钱体系看科技创新 135
9.2 基础科学研究创新 136
9.2.1 何谓基础科学研究创新 136
9.2.2 基础科学研究创新是源头 137
9.2.3 基础科学研究创新的基本过程 137
9.2.4 基础科学研究创新是引发科学革命的动力 138
9.3 技术科学研究创新 140
9.3.1 工程控制论研究的重大突破 140
9.3.2 经典控制理论形成并发展 142
9.3.3 现代控制论的形成与发展 143
9.3.4 大系统控制理论的兴起 144
9.3.5 钱学森工程控制论的创新 145
9.4 工程技术研究创新 146
参考文献 149
第十章 钱体系与交叉科学研究方法 150
10.1 从钱体系看交叉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150
10.1.1 交叉科学的兴起 150
10.1.2 交叉科学发展的途径 151
10.1.3 交叉科学方法的发展 151
10.2 “以分化为主,,时期的科学方法 152
10.3 “又分化又综合”时期的科学方法 154
10.3.1 19世纪关于科学研究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154
10.3.2 从“以分化为主”转向“又分化又综合”时期的科学研究方法 155
10.3.3 近代科学史上典型的交叉科学案例 155
10.4 钱体系中的交叉科学研究方法 157
10.4.1 工程技术层次的交叉科学方法 157
10.4.2 技术科学层次的交叉科学方法 160
10.4.3 基础科学层次的交叉科学方法 164
参考文献 166
第十一章 钱体系与地理环境建设的创新性研究 167
11.1 地理环境建设的新问题 167
11.1.1 地理环境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 167
11.1.2 地理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169
11.2 地理环境建设的基础产业 171
11.2.1 生态农业是地理环境建设的基础产业 171
11.2.2 创建知识密集型农业 172
11.2.3 知识密集型农业的内容 174
11.2.4 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式 174
11.3 根据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建设沙产业与草产业 177
11.3.1 沙产业 177
11.3.2 草产业 178
参考文献 180
第四篇 钱体系开拓的科学新领域
第十二章 现代科学技术整体化发展的基础科学——系统科学 183
12.1 马克思恩格斯的系统思想 183
12.2 20世纪前期贝特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186
12.2.1 一般系统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186
12.2.2 一般系统论的基本思想 187
12.2.3 一般系统论的基本任务 189
12.2.4 一般系统论的基本内容 189
12.3 20世纪后期系统科学的兴起 190
12.3.1 软科学——管理科学 190
12.3.2 自组织理论——系统的形成演化理论 192
12.3.3 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动态理论 196
12.4 钱学森独创的系统科学研究方向 199
参考文献 201
第十三章 人工智能的基础科学——思维科学 202
13.1 思维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202
13.1.1 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数理逻辑 202
13.1.2 人工智能的技术理论——理论计算机科学 205
13.1.3 人工智能的工程技术——实验计算机科学 206
13.1.4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差别 207
13.2 思维科学体系结构的创建 208
13.2.1 思维科学的范围 208
13.2.2 思维科学的体系结构 210
13.3 思维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211
13.3.1 逻辑思维的问题 211
13.3.2 形象思维的问题 213
13.3.3 创造性思维的问题 214
参考文献 217
第十四章 一场新的科学革命——人体科学 218
14.1 中、西医人体研究的不同道路 218
14.1.1 西医学的人体研究及其哲学思想 218
14.1.2 中医学的人体研究及其哲学思想 220
14.2 人体科学提出的历史文化背景 222
14.2.1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西方医学模式的转变 222
14.2.2 人体科学研究与科学革命 224
14.3 人体科学的范围与体系 225
14.3.1 人体科学研究的范围 225
14.3.2 人体科学的体系 225
14.4 人体科学研究的观点与方法 226
14.4.1 人体科学研究的哲学观点与哲学方法 227
14.4.2 人体科学研究的科学观点与科学方法 228
14.4.3 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229
14.5 人体科学研究是一场新的科学革命 230
14.5.1 人体功能态 230
14.5.2 人体科学研究是第二次文艺复兴 232
参考文献 233
第十五章 科学整体化时期的教育理念——大成智慧学 234
15.1 当代教育处在科学整体化时期 234
15.1.1 工业时代的教育 234
15.1.2 信息时代的教育 235
15.1.3 科学整体化时期教育发展的方向与特点 236
15.1.4 中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237
15.2 钱学森对教育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238
15.2.1 科学整体化时期钱学森的教育思想 238
15.2.2 大成智慧学是科学整体化时期的创造学 239
15.2.3 大成智慧教育培养的人才素质 242
15.3 “钱学森之问”与大成智慧教育方式 243
15.3.1 大成智慧学的教育思想 243
15.3.2 大成智慧学的教育观 244
15.3.3 大成智慧学的教育培养方案 245
参考文献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