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自然科学总论 > 科技哲学 > 信息技术与道德哲学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信息技术与道德哲学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信息技术与道德哲学
  • 书号:9787030390714
    作者:赵迎欢,宋吉鑫,张勤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B5
  • 页数:326
    字数:360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1-01
  • 所属分类:B82 伦理学(道德哲学)
  • 定价: ¥138.00元
    售价: ¥109.02元
  • 图书介质: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信息技术是后工业社会的实践与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可实证的道德问题的源头。它既涉及技术探索,也关涉道德理论相关领域。在本书中,一个国际哲学家团队在信息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的许多方面有着闪光的论点,包括信息隐私、数字鸿沟、平等机会、电子商务的信任和电子民主。收录的文章共同论证了如何解释平等、正义、所有权和隐私,有益于考量信息技术是怎样地形塑了我们的社会、认识实践和道德经验。信息技术改变了我们看世界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因此它也唤起我们对像友谊、关心、承诺、信任这样概念的重新审视。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Contents
    总序(陈凡)/i
    作者一览表/ iii
    引言/ 1
    参考文献/ 6
    第一章 诺伯特·维纳和信息伦理学的兴起/7
    一、科学、技术和伦理学/7
    二、信息伦理学的诞生/8
    三、控制论和人性/10
    四、控制论和社会/11
    五、社会和“智能”机器/12
    六、美好的人类生活与正义原则/14
    七、熵和信息伦理学形而上学/15
    八、维纳形而上学思想的解释力/17
    九、摩尔的计算机伦理学理论/18
    十、弗洛里迪的计算机伦理学原理/19
    十一、维纳对计算机伦理学的方法论贡献/20
    十二、维纳的信息伦理学遗产/21
    参考文献/22
    第二章 为什么我们需要更好的新兴技术伦理规范/24
    一、引言/24
    二、技术革命/25
    三、技术革命和伦理规范/29
    四、三种快速发展的技术/31
    五、更好的伦理规范/33
    参考文献/35
    第三章 信息伦理学:本质和范畴/36
    一、信息伦理学研究的统一方法/36
    二、宏观信息伦理学/41
    三、六种常见误解/52
    四、结论/54
    参考文献/55
    第四章 公共领域的变革——政治权威、言论自由及网络公共领域/58
    一、公共领域、负责人、代理人:政治权威的变革/59
    二、公众与公共领域:一些概念性问题/63
    三、交流自由与分散公共领域:代理机构的 作用/66
    四、从公众到公共领域:跨国民主制度形式/70
    五、结论/75
    参考文献/76
    第五章 民主与网络/78
    一、思想实验/79
    二、公共(与私人)论坛/80
    三、专门化——和分工化/82
    四、社会级联/86
    五、共同经验/87
    六、建议/88
    七、反对审查制度,但超越反对审查制度/91
    参考文献/91
    信息过滤或者不过滤/95
    第六章 博客的社会认识论/92
    一、基于互联网交流的民主和认识论特点/92
    二、传统媒体与博客世界的认识论比较/94
    三、信息过滤或者不过滤/95
    四、博客——个对抗性系统/98
    五、社会机制及博客用户的心理学特点/ 99
    参考文献/101
    第七章 多重自我和关系本体——在线亲密性和隐私/102
    一、引言/102
    二、主动自我与被动自我/105
    三、关系、自我展示和理解/108
    四、在线高度自愿自我展示的优势/111
    五、结论/114
    参考文献/115
    第八章 本体与信息技术/116
    一、引言/116
    二、在线本体/118
    三、电子人/121
    四、性格本体/126
    五、自我展示对本体的重要性/128
    六、结论/130
    参考文献/130
    第九章 信任、信赖和互联网/132
    一、信任和信赖/133
    二、信任的两种形式/135
    三、互联网/140
    参考文献/143
    第十章 自尊、可识别性和互联网/145
    一、自尊、信誉和“复合效应”/145
    二、三个与网络相似的案例/148
    三、匿名是一种保险的策略/152
    四、匿名作为一种尊重优化战略/154
    五、匿名作为一种特权/156
    六、回到未来:网络环境/158
    参考文献/ 160
    第十一章 文化和全球网络——期待全球伦理规范吗? / 162
    一、引言/162
    二、收敛/167
    三、全球伦理挑战/176
    四、结论/181
    五、不科学的终曲/181
    参考文献/ 182
    第十二章 集体责任、信息和通信技术/189
    一、集体目的理论在社会知识获取方面的应用/ 190
    二、使用ICT方式的知识沟通、存储和获取的集体责任/ 199
    参考文献/ 207
    第十三章 计算机作为代理者/209
    一、人类代理机构/210
    二、计算机、计算机程序和机器人/212
    三、计算机系统作为代理者/214
    四、责任、义务和责备的问题/220
    五、结论/222
    参考文献/ 223
    第十四章 道德哲学、信息技术和版权——Grokster公司侵权案/ 224
    一、引言/224
    二、结果论/225
    三、重大变化/228
    四、从属责任:技术提供者/231
    五、Grokster公司侵权案/233
    六、遗留问题回顾/234
    七、处理版权问题的道义论方法/235
    八、意图与Lockean附加条件/240
    九、技术责任/243
    十、结论/245
    参考文献/245
    第十五章 信息技术、隐私及个人数据保护/248
    一、为什么对个人数据总有需求/250
    二、个人数据/252
    三、保护个人数据的道德理由/255
    四、结论/262
    参考文献/263
    第十六章 在技术中体现价值——理论与实践/265
    一、引言/265
    二、认识论/266
    三、实践/270
    参考文献/286
    第十七章 信息技术研究伦理学/290
    —、引言/290
    二、科学与价值观/293
    三、CUDOS / 294
    四、科学家的伦理判断/295
    五、科研管理/297
    六、言论自由与科研自由/299
    七、研究自由的理由/301
    八、潜在的有害后果/302
    九、研究者的义务/304
    十、结论/304
    参考文献/305
    第十八章 分配公正与信息的价值——(广义上的)罗尔斯方法论/307
    一、引言/307
    二、信息是一种基本必需品/309
    三、关于复杂的平等问题:对罗尔斯体系提出的质疑 和反对/315
    四、结论/322
    参考文献/322
    译后记/325
    译者简介/327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