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本科教材 > 农学 > 0901 作物学 > 普通病毒学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普通病毒学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普通病毒学
  • 书号:9787030107275
    作者:谢天恩,胡志红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388
    字数:575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10-01
  • 所属分类:Q93 微生物学 0710 生物学
  • 定价: ¥69.00元
    售价: ¥54.51元
  • 图书介质:
    按需印刷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系统论述各类病毒的本质、结构与功能的相似性和特点,概括各方面共同的理论和概念,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机体水平及群体水平阐明病毒与宿主相互关系的规律。内容包括病毒的分类与命名、形态结构、理化性质、复制、遗传与变异、进化、基因工程、朊病毒、病毒与肿瘤、病毒与细胞凋亡,人类致病性病毒、昆虫病毒、植物病毒等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书后附有病毒专业术语汇编。全书内容翔实,丰富而新颖,既介绍各类病毒的基础知识,又反映病毒研究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方向。本书适用于病毒学、微生物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病毒学、微生物学、医学、兽医、农业科技的人员参考。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序
    第一章导论——病毒学概述 1
    第一节病毒学知识的起源及发展 1
    一、经验时期 1
    二、病毒的发现时期 2
    三、病毒本质的研究时期 3
    四、病毒与宿主相互关系的探索时期 4
    第二节病毒和病毒学 7
    第三节病毒的主要类群 12
    一、原核生物的病毒 13
    二、真核生物的病毒 14
    第四节病毒性病害因果关系的概念 15
    第五节病毒性质的两重性 16
    一、病毒生命形式的两重性 16
    二、病毒结构和功能的两重性 17
    三、病毒病理学的两重性 18
    第六节病毒研究的发展趋势 18
    一、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 18
    二、病毒功能基因组学和功能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19
    三、朊病毒(prion)的分子生物学与疾病的控制 19
    四、DNA疫苗的研究19
    五、病毒分子病理学研究 19
    提要 20
    第二章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21
    第一节病毒分类与命名的沿革 21
    一、1961 年以前 21
    二、1962~1966年 24
    三、1966~1970年 24
    四、1971~1999 年 24
    第二节关于病毒的命名问题 26
    第三节病毒的分类原则 30
    第四节病毒分类系统 31
    提要 42
    第三章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44
    第一节病毒的形态与大小 44
    一、研究病毒形态与结构的意义 44
    二、病毒的形态特征 45
    三、病毒的大小 47
    第二节病毒的组成与功能 48
    一、病毒的组成 48
    二、病毒核酸及其功能 50
    三、病毒蛋白质及其功能 51
    四、病毒的脂质与功能 54
    五、病毒的糖类和其他成分 56
    第三节病毒颗粒形态结构的对称性 57
    一、螺旋对称壳体 57
    二、二十面对称壳体 58
    三、复合对称壳体 61
    提要 62
    第四章病毒的复制 68
    前言 68
    第一节用于病毒复制研究的实验系统 68
    一、噬菌体——细胞培养系统 68
    二、动物病毒——动物细胞培养系统 68
    三、植物病毒——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系统 69
    第二节病毒的复制周期 69
    一、吸附 70
    二、侵入 72
    三、脱壳 73
    四、病毒大分子的合成 73
    五、病毒的装配与释放 79
    第三节病毒的异常复制 81
    提要 81
    第五章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84
    前言 84
    第一节病毒的突变 84
    一、突变的定义 84
    二、自发突变 85
    三、诱发突变 85
    四、病毒突变类型 86
    五、病毒突变体 87
    第二节病毒的重组 89
    一、病毒重组机制 89
    二、病毒的复活 90
    第三节影响病毒表型的病毒间相互作用 91
    一、表型混杂 91
    二、病毒间的干扰 91
    三、缺陷病毒 92
    第四节病毒基因图的构建方法 93
    一、遗传学方法 93
    二、分子生物学方法 95
    第五节病毒基因功能的研究方法 96
    一、互补 96
    二、利用分离基因研究病毒基因功能的方法 98
    第六节哺乳动物病毒表达载体 99
    一、瞬时表达载体 99
    二、稳定表达病毒载体 101
    提要 102
    第六章病毒的进化 105
    前言 105
    第一节有关病毒起源的学说 105
    一、退化性起源学说 106
    二、病毒起源于宿主细胞中的RNA和(或)DNA成分的学说 106
    三、病毒起源于具有自主复制功能的原始大分子的学说 110
    第二节研究病毒分子进化的有关方法 110
    一、利用核苷酸或蛋白质的序列绘制单基因的进化树 111
    二、基因组的排列与进化研究 113
    三、基因组的基因组成与进化研究 113
    第三节DNA病毒的进化 115
    一、影响DNA病毒进化的因素 115
    二、DNA病毒中的G+C含量及密码子的使用频率 118
    第四节RNA病毒的进化 119
    一、RNA病毒超家族 119
    二、RNA病毒的分歧速率(rate of divergence) 122
    三、RNA病毒变异发生的机制 122
    四、正链RNA病毒的进化 123
    五、负链RNA病毒的进化 125
    提要 126
    第七章病毒与肿瘤 130
    第一节肿瘤病毒概述 130
    一、肿瘤发生的原因 130
    二、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 130
    三、病毒与肿瘤 132
    四、肿瘤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132
    五、肿瘤的治疗 133
    第二节DNA肿瘤病毒 134
    一、概述 134
    二、腺病毒 135
    三、疱疹病毒 136
    四、乳头状瘤病毒 137
    五、多瘤病毒 137
    六、嗜肝DNA病毒 138
    第三节RNA肿瘤病毒 138
    一、RNA肿瘤病毒的种类 139
    二、反转录病毒的结构特征 139
    三、反转录病毒的感染 140
    四、反转录病毒在自然界的传播 141
    五、内源性反转录病毒 141
    第四节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141
    一、原癌基因 142
    二、肿瘤抑制基因 143
    第五节细胞转化与肿瘤 146
    一、正常细胞增殖周期 146
    二、转化细胞的性质 147
    三、病毒诱发的细胞转化 148
    四、转化细胞中的病毒信息 148
    五、肿瘤形成方式 149
    提要 150
    第八章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152
    前言 152
    第一节病毒感染的类型 153
    第二节病毒持续性感染的机制 155
    一、限制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作用 155
    二、病毒基因组在宿主体内存留的机制 157
    三、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监视的机制 157
    第三节病毒持续性感染的实例 162
    一、单纯疱疹病毒(HSV) 162
    二、Epstein-Ban病毒(EBV ) 165
    三、人类多瘤病毒(HPV) 166
    四、腺病毒 168
    五、腺病毒伴随病毒(AAV) 168
    六、乙型肝炎病毒(HBV) 169
    七、麻疹病毒(MV) 170
    八、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171
    提要 173
    第九章病毒感染与细胞凋亡 177
    第一节细胞凋亡简介 177
    一、细胞凋亡的含义 177
    二、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177
    三、凋亡的重要性 179
    四、凋亡对病毒复制策略的影响 180
    第二节病毒感染与细胞凋亡的相互关系 180
    一、病毒感染促进细胞凋亡 181
    二、病毒抑制细胞凋亡 182
    第三节杆状病毒与细胞凋亡 182
    一、p35基因的发现及凋亡对杆状病毒侵染、宿主范围和组织趋向性的影响 182
    二、AcMNPV诱导凋亡的机制 183
    二、Caspase和P35在调亡中的作用 184
    四、杆状病毒的凋亡抑制因子 184
    第四节痘病毒对细胞凋亡的调控 186
    第五节疱疹病毒与细胞凋亡 188
    一、凋亡的诱导 189
    二、凋亡的抑制 189
    第六节流感病毒诱导的细胞凋亡 190
    一、细胞的凋亡相关因子 190
    二、病毒的凋亡相关因子 191
    第七节腺病毒E1A和E1B癌基因调控的细胞凋亡 192
    提要 193
    第十章人类及动物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196
    第一节病毒的感染及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196
    一、病毒感染成功的基本条件 196
    二、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关系 198
    第二节病毒感染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200
    一、病毒感染同细胞膜的相互关系 200
    二、抑制细胞转录 201
    三、病毒进入细胞确保高水平的转录机制 202
    四、病毒同宿主RNA的加工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203
    五、病毒同翻译系统的相互作用 204
    六、病毒同细胞DNA复制的相互作用 206
    七、DNA病毒确保DNA复制装置有效性的机制 206
    第三节宿主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 207
    一、抗体反应或体液免疫 207
    二、细胞调节免疫反应 210
    三、非特异免疫反应 214
    第四节病毒逃避宿主免疫的机制 215
    第五节干扰现象与干扰素 216
    一、内源干扰方式 217
    二、干扰素的定义、分类、命名 217
    三、干扰素的诱生机制 220
    四、干扰素的受体 223
    五、干扰素的信号传递途径 223
    六、干扰素抗病毒机制 225
    七、病毒对IFN的拮抗作用 228
    提要 229
    第十一章昆虫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 233
    第一节昆虫病毒的种数及类型 234
    一、昆虫病毒种数的统计 234
    二、昆虫病毒的类型 234
    第二节昆虫DNA病毒 236
    一、杆状病毒科 236
    二、多分DNA病毒科 252
    三、痕病毒科 255
    四、泡囊病毒科 260
    五、虹彩病毒科 262
    六、细小病毒科 265
    第三节昆虫DNA和RNA反转录病毒 268
    一、前病毒科 268
    二、变位病毒科 269
    第四节昆虫RNA病毒 270
    一、呼肠孤病毒科 270
    二、二分RNA病毒科 276
    三、微RNA病毒科 277
    四、野田村病毒科 278
    五、四体病毒科 282
    第五节昆虫病毒与生物防治 284
    提要 287
    第十二章植物病毒与寄主间的相互作用 292
    第一节与侵染有关的病毒生物学特性 292
    一、植物病毒基本性状和分属 292
    二、病毒在植物细胞的内含体 297
    三、微伤口对病毒入侵植物的重要性 299
    第二节植物病毒的传播类型及机制 _ 299
    一、介体传播 299
    二、非介体传播 301
    第三节植物病毒的侵染与受干扰 302
    一、侵染途径 303
    二、侵染过程中病毒与寄主相互识别 303
    三、寄主植物对病毒侵染的干扰 304
    四、交叉保护与弱毒株利用 304
    第四节植物病毒的复制 304
    一、植物病毒复制类型 304
    二、病毒在植物中的移动和累积 306
    第五节植物抗病毒防卫反应和抗病毒基因 307
    一、植物的防卫反应 307
    二、防卫反应中的抗性基因 308
    第六节研究植物病毒侵染、复制的实验系统 310
    一、研究植物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实验体系 310
    二、研究病毒侵染与复制的实验体系 310
    第七节植物病毒的生态学及防治策略 313
    一、植物病毒的生态学及生态防治 313
    二、抗植物病毒基因工程的应用 315
    第八节我国重要的植物病毒病 319
    一、水稻矮缩病 320
    二、水稻条纹叶枯病 320
    三、小麦黄色花叶病 321
    四、玉米矮花叶病 321
    五、大豆花叶病 322
    六、蔬菜病毒病 323
    七、烟草病毒病 324
    八、香蕉束顶病 325
    第十三章病毒基因工程 329
    前言 329
    第一节病毒载体 329
    一、噬菌体载体 329
    二、杆状病毒载体 333
    三、动物病毒载体 335
    四、植物病毒载体 342
    第二节病毒基因工程应用举例 342
    一、嗤菌体展示 342
    二、真核细胞表达系统 344
    三、重组病毒杀虫剂 348
    四、基因治疗 349
    提要 350
    第十四章prion-传染性蛋白质颗粒或阮病毒 353
    第一节病因探索:羊瘙痒因子的蛋白质性质 353
    一、对酶的敏感性 353
    二、对氨基酸化学修饰剂的敏感性 354
    三、对蛋白质变性剂的敏感性 354
    四、瘙痒因子与类病毒性质的比较 354
    五、对紫外线照射的抗性 355
    六、对热处理失活的抗性 356
    第二节羊瘙痒病朊病毒的性质 356
    一、羊瘙痒病相关纤维的发现及其与致病因子的关系 356
    二、蛋白酶抗性蛋白的分离及其与致病因子的关系 357
    三、SAF和PrP的关系 357
    四、PrP的一级结构特点 358
    五、PrP的免疫原性 358
    六、编码PrP的基因和PrP的异构体 359
    第三节朊病毒的致病机制假说 359
    第四节展望 360
    提要 361
    附录 363
    病毒学专业术语汇编 363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