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特定地区艾滋病感染的途径、存在状态、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研究。重点阐述了局部地区特定时段内高危人群毒品使用者、毒品和新型毒品多药滥用者、性工作者、同性恋同伴及母婴传播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社会学研究,并通过分子流行病学的方法,揭示了该地区的HIV病毒流行变异。
本书适合于高校师生及从事禁毒防艾工作的有关人员阅读。
样章试读
目录
- 前言
第一篇 艾滋病流行研究
第一章 绪论
一、艾滋病
二、艾滋病病毒
三、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
四、生物学标志
五、HIV的结构与生物学特性
六、病毒复制
七、HIV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
八、HIV-1的耐药性检测
九、微生物学诊断
十、艾滋病的主要生物医学特征
第二章 艾滋病的流行传播
第三章 昆明市吸毒人群HIV感染情况调查
一、1999~2001年静脉注射毒品者HIV感染率
二、1999~2001年戒毒人员(吸毒人员)各年龄组HIV感染率
三、静脉注射毒品者HIV感染率及人口学特征
第四章 静脉注射毒品者HIV与HBV、HCV感染的调查分析
一、HIV(+)静脉注射毒品者肝炎病毒感染情况
二、HIV阳性者肝肾功能、免疫功能检测结果
第五章 昆明市性病哨点监测情况
一、昆明市高危人群性病监测结果
二、历年性病发病率及HIV感染所占构成比变化
三、HIV感染者社会学特征
第六章 非高危人群HIV监测及HBV、HCV感染的研究
孕妇、献血员HBV、HCV、HIV感染情况
第七章 云南省HI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一、核酸序列测定技术
二、结果
三、讨论
第八章 当前中国艾滋病防治概况
一、高危人群现状
二、防治措施
第九章 昆明市HIV感染现状及防治措施
一、昆明市HIV感染现状
二、预防措施
第十章 艾滋病防治教育
一、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与性教育
二、加强包含艾滋病防治教育的全人性教育
三、宣传教育——对抗艾滋病的良策
四、艾滋病防治教育教学重点
五、适时适宜的宣传教育内容
六、艾滋病教学原则与做法
第二篇 高危人群HIV流行传播
第十一章 苯丙胺类兴奋剂药理与危害
一、ATS的药物动力学
二、ATS的药理作用和对健康的危害
第十二章 昆明市苯丙胺兴奋剂滥用者HIV感染情况调查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三、试验方法
四、结论
附录:药物依赖调查问卷
第十三章 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抽样调查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三、试验方法
四、结论
第十四章 昆明市女性性工作者HIV感染情况调查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三、试验方法
四、结论
第十五章 买卖淫者HIV传播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二、基本情况及总体特征分析
三、性别比较分析
四、结论
五、建议
附录
第十六章 非高危人群孕产妇HIV感染母婴传播的调查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结论
第十七章 静脉注射毒品人群HIV感染情况调查
一、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二、试验方法
三、结论
第十八章 HIV阳性静脉注射毒品者肝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及丙肝感染状况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结论
第十九章 HIV阴性静脉注射毒品者肝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及丙肝感染状况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结论
第二十章 非高危人群HIV监测和感染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结论
附录:2008~2009年抗HIV检测结果分析
第二十一章 云南省2006年HIV-1流行毒株的基因测定和亚型分析
一、样本的收集和处理
二、研究方法
三、结论
第二十二章 苯丙胺类兴奋剂吸食者心脏左心功能的改变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云南HIV病毒的流行病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