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大项目"中国主要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是作者连续s年对裂叶沙参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主要成果总结。全书共10章,以近缘厂布种为对照,从生物保护学角度系统研究了裂叶沙参种群地理分布、生境条件、解剖生态、生殖生物学、遗传多样性、生理生态、传粉生物学特征和种群动态模型等,阐明了导致裂叶沙参种群濒危的外在因素和内在机制,建立了刻画裂叶沙参种群濒危的预测模型,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及对策。
此书可供从事保护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生殖生物学、生物多样性、农业、林业研究工作的大专院校师生和科研人员参考。本书适合硕士以上研究生阅读,也是广大农、林、医、环保专业工作者或申专以上有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 序
前言
1绪论
11保护生物学与生物多样性
1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3保护生物学的诞生
14保护生物学的结构与特征
15保护生物学的现状
16保护生物学的未来研究
17生物多样性的危机及人类所面临的任务
171生物多样性面临空前危机
172植物多样性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173植物生存受到的威胁及致危因素分析
174对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认识与分析
18濒危植物的概念及认定
181濒危植物的概念
182IUcN濒危等级标准(IUcNI994)
19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191以种群为单位以群落和生态系统为背景
192近缘厂布种和濒危种的对比研究抓住濒危的主要环节
193多学科的参与和合作
110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成就
111裂叶沙参与其近缘种的研究现状
112本项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的
2地理分布及自然环境条件
21裂叶沙参地理分布
22地质地貌
22地质构造
222地形地貌
23土壤
3解剖生态学
3且材料与方法
31且取样地点的自然概况
312植物材料
313实验方法
32结果分析
32且叶
322茎
323根
324种子
33小结与讨论
4生殖生物学
41材料和方法
42花的生物学特性
43花的形态特征
231主要母质类型分布及特征
232土壤形成过程
233土壤分布规律
24气候
241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春秋季变化大气
242降水比较充沛干湿季节明显
243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
244相对湿度小蒸发量大空气比较干燥
245灾售性天气较为频繁
25森林植被
25I主要森林区系组成及区系特点
252主要森林植物类型及地理分布
253森林植被的主要特征及其基本规律
26裂叶沙参主要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26I个体生物学特性
262群落学特点
27对裂叶沙参种群影响的主要危害因素
271频繁的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272干旱和灾害性天气的危害
273人为干扰与破坏
274病虫及野生动物的危害
5生殖生态学
5且植物生殖生态学的研究现状
52裂叶沙参开花结实习性的特征
52几裂叶沙参种群开花结实的物候规律
522裂叶沙参与泡沙参种群花果的空间结构和数量特征比较
523裂叶沙参与泡沙参种群果实和种子特性对照分析
524不同海拔区间裂叶沙参种群开花结实习性对照分析
53种群生殖值表的对照分析
531生殖值表的编制方法
532裂叶沙参种群(总和)生殖值表及其分析
533泡沙参种群(总和)生殖值表及其各参数与裂叶沙参种群(总丙
534不同海拔区间裂叶沙参种群生殖值比较分析
54种群生殖分配(兄幻的对照分析
54几生殖分配的概念
542裂叶沙参种群终生生殖分配的一般趋势
543泡沙参种群终生生殖分配的一般趋势
544裂叶沙参和泡沙参种群(总和)生殖分配(兄幻的比较和分析
545不同海拔区间裂叶沙参种群的生殖分配差异及分析
546裂叶沙参种群在一个生长季中的生殖分配
547裂叶沙参种群生殖分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55裂叶沙参种群横走茎及无性繁殖特性
55且裂叶沙参芦头、横走茎的形态结构及发育过程
552横走茎的形态及无性系小株产生方式
553裂叶沙参种群横走茎扩散方式
554裂叶沙参种群的潜伏芽及其分孽生长
44大、小袍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
44I小袍子囊及小抱子发生
442雄配子体的形成
443大抱子囊及大抱子发生
444雌配子体的形成
445珠被绒毡层
45受精作用及胚乳形成和胚胎发育
45I受精作用
452胚乳发育
453胚胎发生
454种皮
46结论
56种群生活史对照分析
561裂叶沙参种群生活史(以1个单株为例)
562泡沙参种群的生活史(以1单株为例)
563裂叶沙参与泡沙参种群生活史比较分析
6传粉生态学
7遗传多样性
7且遗传多样性研究概述
7且1遗传多样性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712遗传多样性的表现层次和检测方法
713研究遗传多样性的意义
714稀有和濒危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72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
6且传粉生态学的研究现状
61I蜂类传粉
6I2甲虫类传粉
613哺乳动物传粉
6I4水媒传粉
6I5风媒传粉的定量研究
6I6我国传粉生物学研究现状
62花的生物学特性
62I花的微观结构
622雌雄蕊的发育过程及微观特征
623花粉粒的微观特点
624泡沙参与裂叶沙参花的生物学特性差异及分析
63传粉昆虫的行为特征及携粉部位
63t食蚜蝇科(Sy甲h1dae)的访花昆虫行为特征及携粉部位
632蜜蜂科(Ap1dae)的访花昆虫行为特征及携粉部位
64昆虫访花频率综合分析
65控制授粉实验及分析
65I取掉花尊、花冠实验
652改变花气味的实验
653排除风媒及虫媒的实验
654仅排除虫媒的实验
655泡沙参与裂叶沙参控制授粉实验差异及分析
66裂叶沙参与泡沙参传粉机制的综合分析
67初步结论
72几实验材料和群体采样
722形态性状的变异及其研究方法
723酶电泳实验
724数据处理
73裂叶沙参和泡沙参遗传多样性的对比研究
73几形态学水平
732酶位点的遗传分析
733等位酶水平的变异
734裂叶沙参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濒危之间的关系
8生理生态学
9种群动态模型
9八种群生态学研究现状及模型选择
911种群生态学研究发展史
912模型选择
92种群空间结构的分形分析
92且分形理论及其适用性
922裂叶沙参种群分布格局分形特征的分析
8I实验设计和研究方法
81I实验设计
8I2研究方法
82裂叶沙参的光合蒸腾特性
82I炭厂沟样线裂叶沙参的光合蒸腾特性
822八角碉样线裂叶沙参的光合蒸腾特性
83裂叶沙参的光合蒸腾特性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83I炭厂沟样线裂叶沙参光合蒸腾特性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832八角碉样线裂叶沙参光合蒸腾特性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84裂叶沙参的光合蒸腾特性日进程
841炭厂沟样线裂叶沙参的光合蒸腾特性日进程
842八角碉样线裂叶沙参的光合蒸腾特性日进程
85裂叶沙参和泡沙参光合蒸腾特性的比较
86裂叶沙参和泡沙参光合蒸腾特性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的比较
87裂叶沙参和泡沙参光合蒸腾特性日进程的比较
88裂叶沙参濒危机制的生理生态学分析
881不同海拔高度样点裂叶沙参光合蒸腾特性差异的原因分析
882测定的光合蒸腾特性与光合净积累的关系
883裂叶沙参致濒因素的初步分析
93裂叶沙参与泡沙参种群的Leslie矩阵对照及分析
93且Leslie矩阵的计算方法
932数据来源和处理
933裂叶沙参种群的Leslie矩阵
934泡沙参种群的Leslie矩阵
935裂叶沙参与泡沙参种群Leslie矩阵预测结果对照分析
94时间序列预测及分析
94且时间序列预测的概念
942移动平均法的原理及计算方法
943数据来源及处理
944裂叶沙参种群(总和)动态时间序列预测
945不同海拔区间裂叶沙参种群动态时间序列预测
946泡沙参种群(总和)动态时间序列预测及其与裂叶沙参种群(总和)对照价
947对时间序列分析和Leslie矩阵在种群数量动态预测中的评价
95IRM模型的预测评估及分析
952I尺M模型的理论
953I尺M模型的具体内容
954I尺M模型的建模
955濒危植物裂叶沙参生长的IRM模型
956I尺M模型的评价
96CTM模型对种群致危因素综合分析及预测
962CTM的数学原理
963裂叶沙参种群濒危过程及保护的CTM模型
964模拟预测方案
965综合分析
10濒危植物的致危机制、解危措施和保护对策
101对濒危植物涵义的进一步认识
102濒危植物的受危表现
103濒危植物的致危因素
104内在致危因素
105外部致危因素
106濒危植物的致危机制
三致危机制的一般原理
裂叶沙参种群的致危机制
濒危植物的解危措施
105几就地保护
1052迁地保存
1053恢复残存种群
1054离体保存基因库
1055归化自然
106濒危植物的保护对策
106几加快濒危植物保护规划的制定
1062加强濒危植物的科学研究
1063加速濒危植物保护的法制建设
1064加大濒危植物开发利用的力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