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物学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新兴的边缘学科,已成为生命科学中十分重要的前沿学科。本书是一本专著性教材,分绪论、细胞分子生物学、运动控制系统、感觉系统、中枢系统、神经元的可塑性6篇,共28章,从分子水平到整体水平,系统介绍了神经生物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最新进展,内容丰富翔实,书中有近400幅图,图文并茂。
本书可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教材、七年制学生教材及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相关科研工作者参考。
样章试读
目录
-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神经生物学概论
一、髌腱反射的解剖
二、动作电位
三、突触传递
四、髌腱反射的分子生物学
五、髌腱反射的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组构
一、神经系统的进化
二、神经系统的发生
第二篇 细胞分子生物学
第三章 渗透平衡和细胞容积的维持
一、细胞内液扣细胞外液
二、细胞容积的维持
第四章 膜电位的起源
一、膜电位:离子平衡
二、膜电位:离子稳态
第五章 动作电位的产生
一、动作电位
二、动作电位的引起
三、动作电位的传导
四、影响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因素
第六章 动作电位的离子学说
一、动作电位钠学说的由来
二、电压钳实验
三、膜片钳实验
四、电压门控性通道及其分子生物学特性
第五章 突触的结构和功能
一、突触的分类
二、神经递质的释放和重摄取
三、突触传递的凋节
第六章 受体和突触后效应
一、受体的分类
二、直接门控的突触传递
三、间接门控的突触传递
第九章 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传递
一、化学突触及电突触
二、化学突触的传递
第十章 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传递
一、兴奋性突触与抑制性突触
二、兴奋性突触传递
三、抑制性突触传递
四、Dale原则
五、神经肽类
六、突触前抑制和易化
七、神经整合
第三篇 运动控制系统
第十一章 肌肉收缩的神经控制
一、骨骼肌的兴奋——收缩偶联
二、骨骼肌的结构
三、收缩的控制
四、兴奋-收缩偶联的小结
五、整块肌肉的收缩
六、运动单位
七、收缩的机制
八、神经系统对肌张力的控制
第十二章 脊髓运动机制
一、分级结构运动支配的优势
二、脊髓的结构
三、支配肌肉长度和张力的反射
四、回缩反射:复杂的反射环路
五、支配四肢运动的脊髓环路
第十三章 脑的运动调控机制
一、位于脑干、中脑和前脑中的运动调控中枢
二、脑干运动区
三、皮质运动区
四、基底节
五、小脑
六、脊髓下行运动传导束的组织结构
第十四章 感觉运动整合
一、反射性眼运动:前庭-眼反射
二、反射性眼运动:视动反射
三、随意眼运动:眼跳
第十五章 内脏神经系统
一、内脏神经的中枢部
二、内脏神经的周围部
第四篇 感觉系统
第十六章 概述
一、感受器
二、初级感觉神经元的感受野
三、侧向抑制
四、适应
五、感受器的分类
第十七章 躯体感觉
一、躯体感觉感受器
二、脊髓躯体感觉传导束
三、脑干中继站
四、丘脑
五、皮层躯体感觉区
六、皮层躯体感觉神经元的感受野
第十八章 视觉系统:视网膜
一、脊椎动物眼的构造
二、感光细胞的光反应
三、视网膜第二级细胞的光反应
四、无长突细胞的光反应
五、网间细胞
六、视网膜节细胞的光反应
七、颜色视觉
第十九章 视觉系统:高级视觉加工
一、视网膜节细抱在脑中的靶
二、视刚膜传出在外侧膝状体的构筑
三、外侧膝状体中的突触环路
四、不同类型的节细胞投射脑的不同部位
五、第一视皮质的构筑
六、视皮质神经元的感受野
七、第一视皮质中的颜色敏感神经元
八、高级视皮质区
九、非纹视皮质区的解剖学排列
十、从第一视皮质区到第二视皮质区的机能联系
十一、视刺激运动的感知和分析
第二十章 听觉和其他振动觉
一、振动觉感受器:毛细胞
二、哺乳动物的耳
三、脑内的听觉系统
第二十一章 化学感觉
一、嗅觉和味觉之间的差别
二、嗅觉感受器细胞的化学转导
三、味觉感受器细胞的化学转导
四、味觉信息在脑中的加工
五、嗅觉信息在脑中的加工
第五篇 中枢系统
第二十二章 中枢系统的特征
一、神经内分泌坏路
二、神经免疫环路
三、特异的递质系统
四、中枢状态环路
五、跨门类递质
六、递质及其受体的检测方法
第二十三章 生物节律
一、昼夜节律
二、无脊椎动物的昼夜节律
三、脊椎动物的昼夜节律
四、睡眠-觉醒
第二十四章 内脏脑
一、摄食
二、交配
第二十五章 情绪
一、简史
二、无脊椎动物和低等脊椎动物的情绪
三、哺乳动物的情绪
四、皮肌
五、情绪和动机
第二十六章 学习和记忆
一、学习和记忆的基本概念
二、学习和记忆的重要脑区
三、学习和记忆的神经机制
第六篇 神经元的可塑性
第二十七章 神经元发育
一、神经元的发生
二、神经元的迁移
三、突起长出
四、突触形成
第二十八章 突触可塑性
一、突触增强的短时程变化
二、突触增强的长时程变化
三、反射环路中的突触效能的修饰
四、灵长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射可塑性
中英名词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