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工程技术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煤气化新技术与原理

浏览历史

煤气化新技术与原理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煤气化新技术与原理
  • 书号:9787030410320
    作者:郭占成,公旭中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B5
  • 页数:420
    字数:510
    语种: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6/30
  • 所属分类:工程技术
  • 定价: ¥118.00元
    售价: ¥93.22元
  • 图书介质:
    按需印刷 电子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重点介绍煤焦化过程的基础科学问题,为后续的煤气返回脱硫脱硝过程、共气化过程、催化燃烧过程提供必要基础知识。第二章,重点介绍煤焦化和燃烧过程中返回还原性气体,实现焦炭脱硫、烟气脱硝的过程,提出了焦化和燃烧过程中原位固体脱硫、气体脱硝技术。第三章,重点介绍了煤与天然气/焦炉煤气共气化的技术基础,提出了利用小高炉作为共气化反应器的构想,并进行了共气化原理分析。第四章,重点介绍了煤与重质油共气化的可行性、热态模拟及动力学,并阐述了煤与重质油共气化参数对合成气生成规律的影响。第五章,重点介绍了催化强化粉煤燃烧过程,及两相流反应器内煤粉燃烧动力学。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枟钢铁冶金新技术丛书枠序

    前言

    第1章 煤焦化技术基础1

      1.1 均匀温度分布条件下煤/半焦的膨胀与收缩1

        

    1.1.1 均匀温度分布下焦化过程模拟



        

    1.1.2 煤的形态对体积膨胀与收缩特性的影响



        

    1.1.3 煤的形态对热解开始温度的影响



        

    1.1.4 挥发分含量对体积膨胀收缩率的影响



        

    1.1.5 最大体积膨胀率、收缩率与密度、粒度的关系



        

    1.1.6 煤的形态对焦化后期焦炭结构与形貌的影响



        

    1.1.7 煤的形态影响膨胀与收缩特性的讨论

    10

      1.2 梯度温度分布条件下煤/半焦的膨胀与收缩10

        

    1.2.1 梯度温度分布下焦化过程模拟

    11

        

    1.2.2 升温速率、堆密度对煤料柱梯度温度的影响

    13

        

    1.2.3 焦化时间对煤料柱径向收缩率的影响

    15

        

    1.2.4 煤料柱径向收缩值与中心温度的关系

    15

        

    1.2.5 煤料柱径向收缩值与梯度温度的关系

    16

      1.3 焦化过程半焦孔隙结构演变规律18

        

    1.3.1 半焦制备与表征

    18

        

    1.3.2 半焦孔隙率变化规律

    20

        

    1.3.3 比表面积变化规律

    21

        

    1.3.4 累积孔体积变化规律

    22

        

    1.3.5 孔径分布变化规律

    25

        

    1.3.6 半焦的表面结构

    27

      1.4 半焦/焦炭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28

        

    1.4.1 孔结构分形特征模型的建立

    29

        

    1.4.2 半焦孔隙体积分形维数的确定

    30

        

    1.4.3 半焦孔隙体积分形维数随焦化温度的变化

    33

        

    1.4.4 半焦孔隙体积分形维数随径向位置的变化

    35

        

    1.4.5 气体流动过程中的半焦/焦炭介质透气性

    35







      1.5 煤催化热解半焦结构演变规律37

        

    1.5.1 无烟煤催化热解过程 TG‐FTIR分析

    38

        

    1.5.2 无烟煤催化热解半焦孔与表面结构

    40

        

    1.5.3 无烟煤催化热解半焦化学结构

    41

        

    1.5.4 煤催化热解动力学

    46

        

    1.5.5 不同煤种的催化热解反应性

    48

      参考文献51

    第2章 还原性气体返回脱硫脱硝技术56

      2.1 焦炭中硫存在形式与空间分布56

        

    2.1.1 焦化过程模拟

    58

        

    2.1.2 焦炭中各种形态硫的空间分布

    59

        

    2.1.3 焦炭中硫的 XPS分析

    61

        

    2.1.4 结焦室宽度对焦炭硫含量的影响

    62

      2.2 焦化过程部分焦炉煤气返回脱硫63

        

    2.2.1 焦化过程部分煤气返回焦炭脱硫

    63

        

    2.2.2 焦化过程还原气返回脱硫规律

    64

        

    2.2.3 高硫煤焦化过程还原气返回脱硫

    66

        

    2.2.4 炼焦用混合煤脱硫规律

    76

        

    2.2.5 焦化过程煤气返回的脱硫机理

    78

        

    2.2.6 焦化过程返回煤气参数优化

    80

        

    2.2.7 焦炉内气体分布数值模拟

    84

      2.3 焦炉煤气焦化过程返回脱硫甲烷裂解作用93

        

    2.3.1 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

    93

        

    2.3.2 焦化过程返回甲烷

    95

        

    2.3.3 焦炭性能的演变规律

    96

        

    2.3.4 焦炭结构的演变规律

    100

        

    2.3.5 气体返回和甲烷裂解对炉温及工艺过程的影响

    104

      2.4 热解气还原脱除烟气中 NO

    x

    107

        

    2.4.1 热解气还原烟气脱硝模拟

    107

        

    2.4.2 还原气氛下热解气组分还原 NO均相反应

    108

        

    2.4.3 氧化气氛下热解气组分还原 NO

    x

    均相反应

    111

        

    2.4.4 金属氧化物对热解气组分还原 NO的催化作用

    116

        

    2.4.5 烧结矿对 NO

    x

    脱除反应的作用规律

    119

      2.5 解耦燃烧与烟气返回脱硝125

        

    2.5.1 实验原料、装置与方法

    125







    2.5.2 焦炭还原 NO

    x

    的作用规律

    128

        

    2.5.3 解耦燃烧与烟气返回降低 NO

    x

    排放

    136

      参考文献140

    第3章 煤与天然气/焦炉煤气共气化技术145

      3.1 煤与天然气共气化原理145

        

    3.1.1 合成气制备技术

    145

        

    3.1.2 煤与天然气共气化技术原理

    146

        

    3.1.3 煤与天然气共气化工艺流程

    147

        

    3.1.4 煤与天然气共气化炉

    147

        

    3.1.5 煤与天然气共气化反应过程

    148

        

    3.1.6 合成气制备炉内的温度控制

    148

        

    3.1.7 煤与天然气共气化的特点

    148

      3.2 煤与天然气共气化温度150

        

    3.2.1 合成气出口温度

    150

        

    3.2.2 下部火焰区温度的控制

    153

        

    3.2.3 最高火焰温度理论值

    154

      3.3 煤与天然气共气化模拟研究160

        

    3.3.1 煤与天然气共气化过程模拟

    160

        

    3.3.2 煤与天然气共气化炉的操作效率

    166

        

    3.3.3 煤与天然气共气化反应过程

    171

      3.4 煤与天然气共气化示范研究175

        

    3.4.1 共气化热态示范

    176

        

    3.4.2 高温火焰区温度分布

    179

        

    3.4.3 合成气有效成分

    185

        

    3.4.4 煤种对甲烷和水蒸气转化率的影响

    191

      3.5 焦炭和煤灰对甲烷裂解催化作用193

        

    3.5.1 焦炭对甲烷裂解催化作用

    193

        

    3.5.2 煤灰对甲烷裂解催化作用

    197

        

    3.5.3 反应器器壁对甲烷裂解反应的影响

    200

      3.6 煤与天然气共气化热力学与动力学200

        

    3.6.1 煤与天然气共气化的物料衡算

    200

        

    3.6.2 煤与天然气共气化的平衡

    206

        

    3.6.3 共气化热力学模拟结果

    210

        

    3.6.4 煤与天然气共气化过程动力学

    213

        

    3.6.5 共气化动力学模拟

    220





      参考文献223

    第4章 煤与重质油共气化技术228

      4.1 煤与重质油共气化原理228

        

    4.1.1 煤与重质油共气化技术原理

    228

        

    4.1.2 煤与重质油共气化工艺与传统工艺

    229

        

    4.1.3 煤与重质油共气化过程

    230

        

    4.1.4 煤与重质油共气化热力学

    232

        

    4.1.5 煤与原油共气化模拟

    236

        

    4.1.6 操作参数对出口气体组成的影响

    238

        

    4.1.7 操作参数对裂解结焦生成物的影响

    248

      4.2 煤与渣油共气化规律252

        

    4.2.1 渣油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253

        

    4.2.2 操作条件对出口气体组成的影响

    254

        

    4.2.3 裂解生成液体成分

    268

        

    4.2.4 操作参数对结焦生成物的影响

    269

        

    4.2.5 结焦生成物反应性

    271

        

    4.2.6 原料转化率

    274

      4.3 煤与重质油共气化热态模拟275

        

    4.3.1 操作参数对火焰区温度及出口气体组成的影响

    275

        

    4.3.2 操作参数对结焦生成物的影响

    278

      4.4 煤与重质油共气化动力学278

        

    4.4.1 重质油热裂解集总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279

        

    4.4.2 重质油热裂解七集总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83

        

    4.4.3 胜利常压渣油热裂解七集总动力学模型

    288

        

    4.4.4 煤与重质油共气化动力学

    291

      参考文献295

    第5章 煤催化燃烧节能减排技术299

      5.1 煤氧两相流燃烧反应特性299

        

    5.1.1 煤氧两相流燃烧反应模拟

    299

        

    5.1.2 煤非催化燃烧动力学

    303

        

    5.1.3 燃烧参数对煤氧两相流燃烧特性的影响

    306

      5.2 煤粉催化燃烧反应性325

        

    5.2.1 催化剂对煤粉燃烧的影响

    326

        

    5.2.2 煤质特征对催化燃烧的影响

    334

        

    5.2.3 燃烧工艺对催化燃烧的影响

    340



      5.3 无烟煤催化燃烧效率345

        

    5.3.1 参比 DTA与常规 DTA

    347

        

    5.3.2 燃烧效率评价方法

    348

        

    5.3.3 RDTA和 DTA分析

    350

        

    5.3.4 煤催化燃烧过程 CO



    和 CO的释放

    353

        

    5.3.5 煤灰中碳含量

    355

        

    5.3.6 褐煤与烟煤的催化燃烧效率

    358

      5.4 无烟煤催化燃烧机理360

        

    5.4.1 碳材料催化燃烧机理

    360

        

    5.4.2 煤催化燃烧燃点降低机理

    361

        

    5.4.3 无烟煤催化燃烧动力学

    370

      5.5 半焦催化燃烧反应性372

        

    5.5.1 热解前后加入催化剂的半焦燃烧反应性

    372

        

    5.5.2 酸洗催化热解半焦与非催化热解半焦燃烧反应性

    374

        

    5.5.3 热解条件对半焦催化燃烧反应性的影响

    376

      5.6 焦炭催化燃烧脱硝378

        

    5.6.1 负载催化剂焦炭燃烧脱硝

    379

        

    5.6.2 负载碱金属类催化剂焦炭燃烧排放 NO

    x

    规律

    381

        

    5.6.3 负载碱土类催化剂焦炭燃烧排放 NO

    x

    规律

    384

        

    5.6.4 负载 Fe氧化物催化剂焦炭燃烧排放 NO

    x

    规律

    389

        

    5.6.5 负载稀土类催化剂焦炭燃烧排放 NO

    x

    规律

    391

      5.7 煤催化燃烧过程实现节能减排机理395

        

    5.7.1 煤粉催化燃烧反应性提高机理

    396

        

    5.7.2 煤催化燃烧技术节能减排机理

    397

        

    5.7.3 水在催化燃烧过程中的作用

    398

      参考文献398 ]]>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