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救治困难,内容涉及一系列基本问题,并与机体多系统、多器官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急危重症病理生理学的大型学术专著,既汇集了国内外有关急危重症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又融进了编著者们的丰富科研成果和宝贵经验,从基础到临床、从理论到实践,充分反映了当今对急危重症病理生理学的新认识。 本书结构合理、内容丰富、资料新颖,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可供急危重症学科的临床医师、病理生理工作者及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阅读参考。
样章试读
目录
-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概述
第二节 急危重症主要病理生理改变
第三节 病理生理学研究促进重症医学发展
第二章 细胞功能障碍与危重症
第一节 中性粒细胞
第二节 巨噬细胞
第三节 内皮细胞
第四节 淋巴细胞
第五节 调节性T细胞
第六节 树突细胞
第三章 受体与信号转导机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病原体作用的受体机制
第三节 炎性体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
第四节 MAPK信号转导通路
第五节 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通路
第六节 核因子-κB通路
第七节 细胞内炎症信号通路交汇作用
第四章 功能基因组学及系统生物学与危重症研究
第一节 脓毒症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第二节 脓毒症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第五章 基因多态性与基因治疗
第一节 基因多态性概述及其分析技术
第二节 脓毒症与基因多态性
第三节 基因多态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第四节 基因多态性的临床意义
第五节 基因治疗及其伦理学问题
第六章 细胞凋亡与急危重症
第一节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第二节 细胞凋亡与急危重症
第三节 针对细胞凋亡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第七章 细胞因子与炎症反应
第一节 肿瘤坏死因子
第二节 白细胞介素
第三节 血小板活化因子
第四节 磷脂酶A_2
第五节 脂肪酸与前列腺素
第六节 一氧化氮
第七节 氧自由基
第八节 黏附分子
第九节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第十节 其他因素
第八章 应激和神经内分泌改变
第一节 应激和动态平衡
第二节 应激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及其调节
第三节 免疫应激和神经内分泌反应
第四节 急危重症和神经内分泌系统
第五节 急危重症中炎症应激和神经内分泌失调
第九章 免疫反应及其调节机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免疫功能紊乱的分子机制
第三节 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在感染并发症中的作用
第四节 免疫状态监测及其意义
第五节 免疫功能紊乱的调理措施
第十章 代谢改变
第一节 机体的代谢变化
第二节 急危重症时神经-体液变化
第三节 应激状态下的营养改变
第四节 急危重症时能量代谢与机体组成的变化
第五节 营养不良对机体的影响
第十一章 氧输送、氧耗和细胞病性缺氧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氧输送与氧需求和氧耗的关系
第三节 低氧输送的原因
第四节 氧输送治疗途径
第五节 细胞病性缺氧
第十二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第一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
第三节 重要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学特点
第四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
第五节 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
第十三章 危重症患者的监护
第一节 循环功能的监测
第二节 肺呼吸功能的监测
第三节 危重症患者肾功能的监测
第四节 危重症患者肝功能的监测
第五节 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的监测
第十四章 心血管系统功能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解剖
第二节 心脏功能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基础
第三节 心肌力学
第四节 心脏泵功能
第五节 血流和血压
第六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第十五章 心肺脑复苏
第一节 心搏骤停的病因
第二节 心搏骤停的复苏抢救
第三节 心搏骤停的功能代谢变化
第四节 心搏骤停复苏后主要脏器的功能、代谢变化
第五节 心搏骤停复苏后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六节 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调动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
第十六章 休克
第一节 休克的分类与研究历史
第二节 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
第三节 休克的临床诊断与监测
第四节 休克的容量复苏与药物治疗
第十七章 严重心律失常
第一节 心脏传导系统与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
第二节 缓慢型心律失常
第三节 快速型心律失常
第四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诱发的心律失常
第十八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第一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
第二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
第三节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
第四节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
第十九章 急性心力衰竭
第一节 急性心衰的病因
第二节 急性心衰的病理生理改变
第三节 急性心衰的临床分类与分级
第四节 急性心衰的诊断
第五节 急性心衰的治疗
第二十章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病因与病理生理机制
第三节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第四节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五节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治疗
第二十一章 呼吸系统功能与气体交换
第一节 呼吸系统解剖
第二节 肺泡的细胞
第三节 肺的循环
第四节 肺的通气功能
第五节 肺的血液循环
第六节 气体交换及输送
第七节 肺功能异常
第八节 心肺功能相互影响
第九节 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胸腔内压力的影响
第二十二章 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一节 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
第二节 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三节 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改变和分期
第四节 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第五节 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
第六节 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七节 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第八节 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后
第二十三章 机械通气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机械通气的生理学效应
第三节 机械通气的实施
第四节 机械通气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五节 机械通气模式
第六节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第七节 保护性通气策略
第八节 机械通气的辅助手段
第九节 呼吸机撤离
第二十四章 肺栓塞
第一节 肺栓塞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学
第二节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
第三节 肺栓塞的辅助检查
第四节 肺栓塞的诊断策略、临床分型及鉴别诊断
第五节 肺栓塞的治疗
第二十五章 消化系统功能
第一节 肝脏的生理与病理生理学
第二节 胆道病理生理学
第三节 胰腺病理生理学
第四节 肠结构与屏障功能
第二十六章 重症急性胰腺炎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特点
第三节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价
第四节 基于病理生理变化的治疗原则
第二十七章 急性肝衰竭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急性肝衰竭的病因学
第三节 急性肝衰竭的组织病理学
第四节 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机制
第五节 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机制
第六节 急性肝衰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第七节 急性肝衰竭的治疗
第二十八章 胃肠功能障碍与衰竭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胃功能障碍与衰竭
第三节 肠功能障碍与衰竭
第二十九章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调节与肾功能
第一节 体液的动态平衡
第二节 电解质平衡调节
第三节 体液失衡
第四节 电解质失衡
第五节 酸碱平衡调节
第六节 酸碱平衡紊乱
第七节 肾功能
第三十章 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 水与电解质平衡
第二节 酸碱平衡与紊乱
第三十一章 急性肾衰竭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急性肾损伤
第三节 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第四节 急性肾衰竭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第三十二章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第一节 连续性血液净化的原理
第二节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ICU中的应用范围
第三节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技术要求
第四节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并发症
第五节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护理
第六节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新进展
第七节 CRRT在烧伤脓毒症治疗中的应用
第三十三章 止、凝血机制
第一节 止血机制
第二节 凝血机制
第三节 纤维蛋白溶解
第四节 止、凝血实验室检查
第三十四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一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
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类及其临床表现
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理生理改变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及其意义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第六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策略
第三十五章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监测
第一节 颅内压监测
第二节 脑血流监测
第三节 脑代谢监测
第四节 脑电生理监测
第三十六章 意识障碍
第一节 意识和意识障碍发生的解剖学基础
第二节 意识障碍的分类及表现
第三节 意识障碍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学
第四节 意识障碍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第五节 意识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三十七章 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及神经肌肉阻滞剂的应用
第一节 危重症患者的镇静治疗
第二节 危重症患者的镇痛治疗
第三节 危重症患者神经肌肉阻滞剂的应用
第四节 镇静、镇痛药物与免疫反应
第三十八章 微生物重要致病因子的作用
第一节 细菌内毒素血症
第二节 细菌外毒素血症
第三节 膜磷壁酸的作用及其机制
第四节 病原体DNA诱发脓毒症的机制及其干预措施
第三十九章 危重症患者感染的诊断
第一节 血流感染
第二节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第三节 社区获得性肺炎
第四节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第五节 软组织感染
第六节 腹腔内感染
第七节 非培养的诊断技术
第八节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
第四十章 医院获得性感染和抗菌药物治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
第三节 医院获得性肺炎
第四节 抗菌药物治疗
第四十一章 侵袭性真菌感染
第一节 侵袭性真菌感染
第二节 抗真菌药物
第三节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
第四十二章 脓毒症
第一节 关于脓毒症的历史
第二节 相关概念及定义的回顾
第三节 脓毒症的发病机制
第四节 脓毒症的诊断新标准及分阶段诊断系统
第五节 脓毒症的治疗新指南及评价
第四十三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一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二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理形态学改变
第三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第四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第四十四章 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
第一节 应激后代谢与营养改变
第二节 营养状态与营养支持评估
第三节 危重症营养支持治疗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
第五节 营养支持在某些危重症的应用特点
第四十五章 高血糖与控制血糖治疗
第一节 危重症代谢状态改变与急性期胰岛素抵抗
第二节 高血糖的临床危害和血糖控制治疗
第三节 胰岛素强化治疗
第四十六章 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与糖皮质激素治疗
第一节 分类及概念
第二节 应激反应与激素的生物学效应
第三节 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第四节 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糖皮质激素治疗
第四十七章 急性中毒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毒物的分类与中毒的病因
第三节 毒物的体内代谢学
第四节 中毒机制与影响因素
第五节 靶器官毒性及表现
第六节 中毒的防治策略
第七节 几种常见急性中毒的诊治进展
第四十八章 创伤
第一节 创伤的分类
第二节 创伤的病理生理改变
第三节 创伤的诊断
第四节 创伤的急救
第五节 创伤的治疗
第六节 损害控制在创伤中的应用
第七节 多发伤的救治
第四十九章 烧伤
第一节 烧伤严重程度的估计
第二节 烧伤休克及其补液治疗
第三节 烧伤感染与抗感染策略
第四节 烧伤创面修复
第五节 烧伤内脏并发症的处理
第六节 特殊原因烧伤
第五十章 急危重症中医发病及病机的认识
第一节 急危重症的发病机制
第二节 基本病机
第三节 脓毒症证候特点及论治
第五十一章 老年患者感染与多脏器功能障碍
第一节 老年人的社会学特征
第二节 衰老的病理生理特点
第三节 老年人感染的易患性与特征
第四节 老年人感染后的多脏器功能衰竭
第五十二章 危重症评分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
第三节 创伤评分系统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