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自2009年开始,我国各种化石能源全面出现净进口,能源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局部地区“油荒”、“煤荒”、“电荒”时有发生,能源安全问题愈加凸显。本报告从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和我国能源安全的历史着手,针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复杂性、我国能源进口贸易风险、战略能源储备策略、能源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能源贫困与可再生能源、能源消费的环境健康效应、重点节能行业和地区节能潜力、能源供应预警与应急预案,以及能源安全的国际比较等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以期为国家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信息支持。
样章试读
目录
- 前言
缩写和缩略语
第1章 世界能源形势与中国能源安全的回顾
1.1 世界能源发展回顾
1.1.1 全球化石能源储量仍较丰富但分布不均
1.1.2 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创历史新高
1.1.3 全球可再生能源生产与消费稳步增长
1.1.4 中东北非动荡与欧债危机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
1.2 世界能源发展新趋势
1.2.1 未来世界能源需求量仍将继续增加
1.2.2 全球金融危机给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1.2.3 福岛核事故改变世界核能发展规划
1.2.4 页岩气撼动全球天然气格局
1.2.5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呈现清洁低碳化趋势
1.2.6 世界各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1.3 世界能源贸易特征分析
1.3.1 世界石油贸易特点
1.3.2 世界天然气贸易特点
1.3.3 世界煤炭贸易特点
1.4 中国能源消费特点与中国能源安全
1.4.1 中国能源消费的特点
1.4.2 中国能源安全的历史
1.4.3 中国能源安全的现状
1.5 能源安全的解读与认识
1.5.1 能源安全的定义
1.5.2 能源安全的内涵及演变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发展与中国能源外交
2.1 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关系演进
2.1.1 英美争霸中东
2.1.2 IEA与OPEC的对抗
2.2 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新格局
2.2.1 寻求石油霸权的美国
2.2.2 擅打“能源牌”的俄罗斯
2.2.3 矛盾中的欧盟和日本
2.2.4 不断崛起的新兴国家
2.2.5 持续遭受冲击的OPEC
2.3 五大产油区的地缘政治格局
2.3.1 中亚俄罗斯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
2.3.2 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
2.3.3 非洲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
2.3.4 拉美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
2.3.5 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
2.4 中国能源角色的转变
2.4.1 由贫油国向石油出口国的转变
2.4.2 由石油出口国向石油进口国的转变
2.5 中国的能源外交
2.5.1 中国在中亚俄罗斯地区的能源外交
2.5.2 中国在中东地区的能源外交
2.5.3 中国在非洲地区的能源外交
2.5.4 中国在拉美地区的能源外交
2.5.5 中国在亚太地区的能源外交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石油价格与能源安全
3.1 世界石油价格体系及其演变
3.1.1 世界石油价格体系的构成
3.1.2 石油价格体系的演变
3.2 国际油价波动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3.2.1 油价波动特征
3.2.2 油价波动主要影响因素
3.2.3 油价波动对经济与金融的影响
3.3 石油金融化发展及其风险分析
3.3.1 石油金融化发展的意义
3.3.2 石油金融化发展蕴含的风险
3.3.3 石油期货市场投机与价格波动
3.4 石油价格与中国的能源安全
3.4.1 石油定价机制与中国能源安全
3.4.2 油价引发的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矛盾
3.4.3 未来油价走势与中国能源安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能源进口与运输风险评价
4.1 中国主要能源贸易通道的运输风险分析
4.1.1 中国能源贸易的主要运输通道
4.1.2 石油海洋运输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
4.1.3 中国降低能源贸易运输风险的策略
4.2 中国石油进口综合风险的比较分析
4.2.1 中国原油和成品油贸易差异
4.2.2 石油进口的投资组合风险评价模型
4.2.3 中国原油和成品油进口的特定风险比较
4.2.4 中国石油进口的系统风险比较
4.2.5 主要结论
4.3 中美原油进口风险的比较分析
4.3.1 中美原油进口现状及对外依存度
4.3.2 中美原油进口来源和多元化差异
4.3.3 中美原油进口的策略差异
4.3.4 中美原油进口策略的比较
4.3.5 主要结论
4.4 中国煤炭贸易及运输风险分析
4.4.1 煤炭贸易的历史与现状
4.4.2 煤炭贸易与运输风险分析
4.5 中国天然气贸易与运输风险分析
4.5.1 天然气供需现状分析
4.5.2 天然气贸易与运输风险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能源储备策略研究
5.1 全球能源储备现状及特点
5.1.1 全球能源储备历史与现状
5.1.2 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特点及策略
5.2 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最佳补仓时机和补仓策略
5.2.1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规划
5.2.2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不确定动态规划模型
5.2.3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最佳补仓时机和策略
5.3 突发事件下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最优释放策略
5.3.1 战略石油储备策略的动态规划模型
5.3.2 不同突发事件对国际油价的冲击
5.3.3 不同突发事件情景下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最优策略
5.3.4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补仓和释放对国际油价的影响
5.3.5 我国成品油储备策略
5.4 中国天然气储备策略
5.4.1 世界典型国家的天然气储备模式及特点
5.4.2 我国天然气储备的现状及策略
5.5 中国煤炭储备策略
5.5.1 煤炭储备的现状
5.5.2 煤炭储备策略建议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保障能源安全下的重点节能行业和地区
6.1 引言
6.2 研究思路和数据说明
6.3 重点节能行业和地区
6.3.1 农业重点节能地区
6.3.2 工业重点节能行业和地区
6.3.3 建筑业用能
6.3.4 第三产业重点节能行业和地区
6.3.5 居民生活用能
6.4 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7章 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对国家能源安全的作用
7.1 世界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作用
7.1.1 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增长迅速
7.1.2 未来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将继续增加
7.2 中国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作用
7.2.1 中国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
7.2.2 中国水能资源丰富
7.2.3 中国核电2020年有望占电力总装机的4%~5%
7.2.4 中国风电发展迅速
7.2.5 中国太阳能利用前景广阔
7.2.6 生物质能发展现状与潜力
7.3 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的国际比较
7.3.1 目标引导
7.3.2 政策激励
7.3.3 产业扶持
7.3.4 资金支持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能源贫困与能源使用安全
8.1 能源贫困与能源使用安全的关系
8.1.1 能源贫困及其国际现状
8.1.2 我国能源贫困现状
8.2 能源贫困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8.2.1 影响因素分析
8.2.2 方法介绍
8.2.3 模型结果与分析
8.3 中国区域能源贫困评估
8.3.1 发展中国家能源发展指数
8.3.2 中国区域能源贫困指数
8.3.3 主要结论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中国能源消费与公众健康
9.1 能源消费对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影响综述
9.1.1 能源消费对环境影响综述
9.1.2 环境污染造成公众健康效应研究综述
9.1.3 区域污染与行业排放造成公众健康效应综述
9.2 城市大气污染与公众健康效应的经济评估
9.2.1 研究背景
9.2.2 健康效应经济评估方法及数据来源
9.2.3 城市大气污染物健康效应及其经济损失
9.2.4 情景分析
9.3 部门污染物排放对公众健康效应的经济评估
9.3.1 部门污染物排放对公众健康评估方法及数据来源
9.3.2 部门排放的健康效应和经济损失评估
9.3.3 部门边际健康效应的经济损失评估
9.3.4 能源边际健康效应的经济损失评估
9.3.5 情景分析
9.4 主要结论与建议
第10章 能源供应危机与经济安全研究
10.1 世界能源危机的历史及影响分析
10.1.1 世界能源危机历史回顾
10.1.2 石油危机对世界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10.2 中国能源供应短缺事件分析
10.2.1 近年来中国能源供应短缺的典型事件
10.2.2 中国能源供应短缺的影响因素分析
10.3 原油供应中断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
10.3.1 原油供应中断情景设置
10.3.2 原油供应中断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影响
10.4 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
10.4.1 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情景设置
10.4.2 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影响
10.5 成品油供应短缺的应急预案研究
10.5.1 我国成品油供应体系
10.5.2 模型设置
10.5.3 应对成品油供应短缺的不同应急预案效果比较
10.6 本章小结
第11章 国家能源安全的综合评价
11.1 典型国家能源安全政策比较
11.1.1 增加能源科技投入,千方百计实现能源技术突破
11.1.2 实施能源进口贸易的多元化策略,分散能源进口风险
11.1.3 各能源进口国大力发展战略储备,提高能源应急能力
11.1.4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鼓励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
11.1.5 重视能源地缘政治,开展多元化的能源外交与合作
11.1.6 建立高效的能源安全管理机构,制定能源应急法律法规
11.2 能源安全综合评价体系与方法
11.2.1 能源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1.2.2 能源安全综合评价模型
11.3 典型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比较
11.3.1 典型发达国家能源供应安全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11.3.2 典型发展中国家能源供应安全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11.3.3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多数国家能源供应安全指数大幅提高
11.3.4 主要结论
11.4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能源安全的综合评价
11.4.1 气候变化对我国能源安全政策的影响
11.4.2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11.4.3 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指数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11.4.4 我国能源使用安全指数呈波动上升的趋势
11.4.5 气候保护与我国能源安全
11.4.6 主要结论
11.5 本章小结
第12章 中国能源安全的挑战与展望
12.1 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
12.1.1 能源消费量快速增长的挑战
12.1.2 能源安全影响因素多样化的挑战
12.1.3 单一安全向多元安全转变的挑战
12.1.4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12.1.5 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挑战
12.1.6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挑战
12.2 中国能源供需展望(到2020年)
12.2.1 能源需求增速逐渐回落,但回落幅度存在较多不确定性
12.2.2 煤炭消费比重缓慢下降,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比重陆续提高
12.2.3 原油煤炭产量增长日趋减缓,清洁低碳能源总体发展较快
12.2.4 国内能源生产重心继续西移,大规模、长距离能源调运带来新的安全和管理挑战
12.2.5 煤炭、石油、天然气净进口量将持续位居全球首位或者第二位,天然气价改日趋紧迫
12.3 中国能源安全展望
12.3.1 能源进口量持续增长,能源对外依存度继续攀升
12.3.2 能源运输通道实现多元化,运输风险逐步降低
12.3.3 国家能源储备规模庞大,能源储备体系相对完善
12.3.4 能源市场化改革继续深入,价格体系逐步完善
12.3.5 能源贫困人口快速下降,彻底消除能源贫困任重而道远
12.4 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对策建议
12.4.1 完善储运-市场-合作体系,构筑国家能源安全框架
12.4.2 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低碳化发展路径
12.4.3 实现能源进口的多元化,降低进口运输风险
12.4.4 运用财政税收手段,实现可再生能源产业化
12.4.5 加强规划与宏观调控,满足能源投资需求
12.4.6 构筑能源安全预警体系,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