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地球天文 > 地球物理学 > 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与优化配置

相同语种的商品

相同作者的商品

浏览历史

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与优化配置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与优化配置
  • 书号:9787030490773
    作者:李强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B5
  • 页数:356
    字数:45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6-30
  • 所属分类:
  • 定价: ¥178.00元
    售价: ¥140.62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商品库存: 8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在黄土高原综合自然指数分区研究的基础上,以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及其内部典型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采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集成技术与数理模型、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差异性特征;并将空间抽样方法与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相结合,分析不同典型区土地利用特征尺度,进而对土地利用类型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做定量分析;同时针对不同类别典型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构建土地承载力评测模型,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对每个典型区的土地承载力进行动态测评;最后基于流域单元与都市经济区两类不同典型区,提出将灰色线性规划模型(GLP)分别与CLUE-S模型及CA-Markov模型相结合的两种方案,在对不同典型区土地利用进行数量控制与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利用两种方案将优化结果配置到空间单元上。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博士后文库》序言
    序言
    前言
    第1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1
    1.1.1研究背景1
    1.1.2选题意义3
    1.2土地利用与优化配置的研究基础4
    1.2.1土地利用变化的内涵与特征4
    1.2.2土地优化配置的内涵与特征5
    1.2.3土地利用与优化配置的理论基础6
    1.2.4土地利用与优化配置的方法基础9
    1.2.5土地利用与优化配置的技术基础11
    1.3国内外研究综述14
    1.3.1国外研究现状14
    1.3.2国内研究现状16
    1.3.3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19
    1.3.4土地利用与优化配置的研究趋势20
    1.4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21
    1.4.1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21
    1.4.2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22
    1.4.3拟解决关键问题24
    1.4.4本书纲要24
    1.4.5考察路线25
    第2章研究区范围界定及其概况31
    2.1黄土高原地理概况31
    2.2综合指数分区31
    2.2.1分区数据说明32
    2.2.2指数模型的构建32
    2.2.3方差分析34
    2.2.4结果分析35
    2.2.5分析结果检验43
    2.3黄土高原南部地区界线的确定45
    2.4研究区概况48
    2.4.1自然环境状况48
    2.4.2社会经济概况52
    第3章数据来源与预处理54
    3.1数据收集与整理54
    3.1.1遥感数据55
    3.1.2非遥感数据55
    3.1.3实地考察数据56
    3.2技术平台选择58
    3.3空间参考系59
    3.4影像预处理60
    3.4.1几何精校正60
    3.4.2Landsat FLAASH大气校正61
    3.4.3波段选择与组合62
    3.4.4影像拼接与裁剪64
    3.5遥感图像解译66
    3.5.1土地分类系统构建及解译标志的建立66
    3.5.2遥感影像分类过程68
    3.5.3解译后处理及精度评价69
    第4章土地利用时空差异性分析72
    4.1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差异性分析73
    4.1.1土地利用时间差异性分析74
    4.1.2土地利用空间差异性分析76
    4.2典型区的选取及特征83
    4.2.1基于流域单元的典型区选取83
    4.2.2基于都市经济区的典型区选取88
    4.3晋东南经济区土地利用时空差异性分析93
    4.3.1土地利用时间差异性分析93
    4.3.2土地利用空间差异性分析95
    4.4大西安规划区土地利用时空差异性分析100
    4.4.1土地利用时间差异性分析100
    4.4.2土地利用空间差异性分析102
    4.5延河流域及其下游段土地利用时空差异性分析107
    4.5.1土地利用时间差异性分析107
    4.5.2土地利用空间差异性分析111
    4.6千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差异性分析117
    4.6.1土地利用时间差异性分析117
    4.6.2土地利用空间差异性分析119
    4.7本章小结124
    第5章土地利用时空差异与影响因素定量分析127
    5.1分析方法与尺度选择128
    5.1.1Binary Logistic回归128
    5.1.2空间约束性抽样130
    5.1.3尺度选择133
    5.2影响因素选择138
    5.2.1影响因子选取及来源138
    5.2.2影响因素的栅格化与可视化表达139
    5.3晋东南经济区土地利用特征尺度Logistic回归151
    5.3.1Binary Logistic回归统计参数计算151
    5.3.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影响因子分析153
    5.3.3回归方程的建立157
    5.3.4回归结果检验157
    5.3.5空间分布概率159
    5.4大西安规划区土地利用特征尺度Logistic回归161
    5.4.1Binary Logistic回归统计参数计算161
    5.4.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影响因子分析163
    5.4.3回归方程的建立168
    5.4.4回归结果检验169
    5.4.5空间分布概率171
    5.5延河流域下游段土地利用特征尺度Logistic回归172
    5.5.1Binary Logistic回归统计参数计算172
    5.5.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影响因子分析174
    5.5.3Binary Logistic回归方程的建立178
    5.5.4回归结果检验179
    5.5.5空间分布概率180
    5.6千河流域土地利用特征尺度Logistic回归182
    5.6.1Binary Logistic回归统计参数计算182
    5.6.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影响因子分析184
    5.6.3回归方程的建立189
    5.6.4回归结果检验190
    5.6.5空间分布概率192
    5.7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土地利用特征尺度Logistic回归193
    5.7.1影响因子的选取与栅格化193
    5.7.2结果分析195
    5.8本章小结199
    第6章黄土高原南部典型区土地承载力测评201
    6.1土地承载力测评方法及模型202
    6.1.1土地承载力内涵202
    6.1.2土地承载力类型202
    6.1.3土地承载力特点203
    6.1.4土地资源承载力测评模型204
    6.1.5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典型区土地承载力测评标准205
    6.2典型区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205
    6.2.1流域单元205
    6.2.2都市经济区206
    6.3晋东南经济区土地承载力测评及其时空特征206
    6.3.1研究区土地承载力动态测评207
    6.3.2研究区土地承载力时空差异211
    6.4大西安规划区土地承载力测评及其时空特征217
    6.4.1研究区土地承载力动态测评217
    6.4.2研究区土地承载力时空差异221
    6.5延河流域行政范围土地承载力测评及其时空特征227
    6.5.1研究区土地承载力动态测评227
    6.5.2研究区土地承载力时空差异230
    6.6千河流域行政范围土地承载力测评及其时空特征235
    6.6.1研究区土地承载力动态测评235
    6.6.2研究区土地承载力时空差异239
    6.7本章小结244
    第7章基于CLUE-S模型面向生态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245
    7.1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指导原则246
    7.2土地资源配置决策方法246
    7.2.1单目标决策分析技术246
    7.2.2多目标决策分析技术247
    7.3土地资源配置模型248
    7.3.1基于GLP模型的总量控制248
    7.3.2基于CLUE-S模型的空间配置249
    7.4基于GLP模型的典型区土地利用需求测算与数量控制255
    7.4.1晋东南经济区土地需求测算与数量控制255
    7.4.2延河流域下游段土地需求测算与数量控制259
    7.5典型区土地利用空间配置261
    7.5.1模型参数设置261
    7.5.2空间统计分析267
    7.5.3CLUE-S模型运行结果272
    7.6本章小结280
    第8章基于适宜性评价与CA-Markov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281
    8.1基于耦合模型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281
    8.1.1评价模型概述282
    8.1.2Logistic_AHP耦合模型与综合评价方案283
    8.1.3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84
    8.1.4土地利用适宜性分布图集的创建292
    8.2基于CA-Markov的土地利用变化预测296
    8.2.1元胞自动机模型296
    8.2.2CA-Markov模型298
    8.2.3基于CA-Markov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预测300
    8.3土地利用数量控制与结构优化306
    8.3.1研究区土地优化配置的指导原则306
    8.3.2基于灰色线性规划模型(GLP)的总量控制307
    8.3.3大西安规划区GLP数量控制与结构优化307
    8.3.4千河流域GLP数量控制与结构优化310
    8.4优化方案的空间配置314
    8.4.1模型应用空间域的界定315
    8.4.2优化方案的空间布置315
    8.5本章小结318
    第9章结论与讨论321
    9.1主要结论321
    9.2创新点325
    9.3问题讨论325
    参考文献327
    附录333
    编后记337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