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认识论视角考察比较教育的形成与发展,认为比较教育的初始目的是认识与求知,之后是借鉴与改革,以及理解与对话。比较教育作为认识“他者教育”的一种方式,既需要认识主体具备相应条件,也需要认识活动得以展开的各种成本及技术要求。比较教育作为认识教育的方式,其认识轨迹始终是围绕教育及比较教育学科本身的实然与应然而展开,并向全球复杂性路向迈进,由此形成“他者视域”、二次建构及解读全球的知识特征。
样章试读
目录
- 总序(陈时见)
前言
第一章 比较教育认识论的意蕴与要素构成(1)
第一节 认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学科意义(1)
一、认识论的基本内涵(1)
二、认识论的学科意义(5)
第二节 比较教育认识论的意蕴(7)
一、比较教育首先是对“他者教育”的认识(7)
二、比较教育的认识具有认识与实践的性质(14)
三、比较教育认识论由四个层面的认识组成(17)
第三节 比较教育认识论的要素构成2l
一、主体构成(22)
二、客体构成(26)
三、中介构成(31)
第四节 比较教育认识论的要素关系(36)
一、主体与客体的关系(37)
二、主体与中介的关系(38)
三、主体与主体的关系(38)
第二章 比较教育的认识动力与目的(41)
第一节 比较教育的认识动力4l
一、好奇心理是认识“他者教育”的原初动机(43)
二、社会运动是科学认识教育活动的理性源泉(50)
三、国际竞争是认识“他者教育”的直接动因(60)
第二节 比较教育的目的(65)
一、认识与求知是比较教育的首要目的(66)
二、借鉴与改革是比较教育的现实目的(72)
三、理解与对话是比较教育的终极目的(80)
四、比较教育三类目的之间的相互关系(85)
第三章 比较教育的认识路径与理论范式(87)
第一节 比较教育的认识路径(87)
一、以时空路径认识教育(88)
二、以科学路径认识教育(97)
三、以文化路径认识教育(101)
第二节 比较教育的理论范式(107)
一、历史主义范式(108)
二、功能主义范式(114)
三、全球主义范式(120)
四、文化主义范式”(127)
第四章 比较教育的认识条件与功能限度(134)
第一节 比较教育的认识条件(135)
一、比较教育主体应具备特殊条件(135)
二、开展认识活动需耗费各种成本(142)
三、认识“他者教育”有技术要求(149)
第二节 比较教育的功能限度(154)
一、认识活动自身各要素的限度(154)
二、教育比较研究的科学性限度(165)
三、教育借鉴与改革的可能限度”(172)
第五章 比较教育的认识轨迹与知识特征(183)
第一节 比较教育的认识轨迹(183)
一、比较教育认识的阶段理论(184)
二、比较教育认识的历史轨迹(189)
三、比较教育认识的发展走向(194)
第二节 比较教育的知识特征(201)
一、他者视域(202)
二次建构(208)
三、全球解读(216)
后记(225)
索引(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