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殊先生著作目录 1.《空心砖汉墓》,《文物参考资料》 1953年第 1期。 2.《洛阳烧沟附近的战国墓葬》,《考古学报》第 8册, 1954年。 3.《墓葬略说》,《考古通讯》 1955年第 1期(创刊号)。 4.《沂南石刻画像中的七盘舞》,《考古通讯》 1955年第 2期。 5.《琉璃阁的汉代墓葬》,《辉县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 1956年。 6.《汉代物质文化略说》,《考古通讯》 1956年第 1期。 7.《略说杯盘舞及其时代》,《考古通讯》 1957年第 3期。 8.《西汉后期墓葬(附长沙 203号墓出土木船模型复原)》,《长沙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 1957年。 9.《汉长安城考古工作初步收获》,《考古通讯》 1957年第 5期。 10.《汉长安城考古工作收获续记——宣平城门的发掘》,《考古通讯》 1958年第 4期。 11.《关于泉州出土和镜的说明》,《考古通讯》 1958年第 7期。 12.《苏联考古工作访问记(一)》(合著),《考古》 1959年第 2期。 13.《苏联考古工作访问记(二)》(合著),《考古》 1959年第 4期。 14.《苏联考古工作访问记(三)》(合著),《考古》 1959年第 5期。 15.《苏联考古工作访问记(四~七)》(合著),《考古》 1959年第 9期。 16.《说滇王之印与汉委奴国王印》,《考古》 1959年第 10期。 17.《汉潼亭弘农杨氏冢茔考略》,《考古》 1963年第 1期。 18.《论战国及其前后的素镜》,《考古》 1963年第 9期。 19.《日本高松冢古坟简介》,《考古》 1972年第 5期。 20.《日本の高松塚古墳について》(岡崎敬訳),《朝日ジャーナル》 1972, Vol.14,No.50。 21.《墨西哥古代文化简述》,《考古》 1973年第 4期。 22.《阿尔巴尼亚访问记》(合著),《考古》 1973年第 5期。 23.《日本古代文化简介》,《考古》 1974年第 4期。 24.《日本最近发现的太安万侣墓》,《考古》 1979年第 3期。 25. “Intercambios académicos de trabajos arqueológicos entre China, Perú y México,” China Reconstruye《中国建设》, Vol.XX, No.3,MARZO,1979. 26.《论日本高松冢古坟的年代问题》,《考古》 1981年第 3期。 27.《关于日本三角缘神兽镜的问题》,《考古》 1981年第 4期;又见《中日文化交流史论文集》,人民出版社, 1982年。 28.《中国古代墓葬概说》,《考古》 1981年第 5期。 29.《关于日本高松冢古坟的年代与被葬者——为高松冢古坟发掘十周年而作》,《考古》 1982年第 4期。 30.《中国古代墓葬概説》,《日中古代文化の接点を探る》(合著),(日本)山川出版社, 1982年。 31.《中国古代都城概说》,《考古》 1982年第 5期。 32.《高松塚古墳の年代と被葬者について》(菅谷文則訳),橿原考古学研究所紀要《考古學論攷》第 8册,奈良県立橿原考古学研究所, 1982年。 33. Han Civilization(Translated by K.C.Chang and Collaborators), 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2. 34.《中国古代都城制概論》,《奈良平安の都と長安》(合著),小学館, 1983年。 35.《关于日本的三角缘佛兽镜——答西田守夫先生》,《考古》 1982年第 6期。 36.《关于日本古代都城制度的源流》,《考古》 1983年第 4期。 37.《日本の古代都城制度の源流について》(菅谷文則、中村潤子訳),《考古學雑誌》第 69卷第 1号,日本考古学会, 1983年。 38.《日本三角缘神兽镜综论》,《考古》 1984年第 5期。 39.《汉代考古学概说》,中华书局, 1984年。 40.《景初三年镜和正始元年镜的铭文考释》,《考古》 1984年第 12期。 41.《景初三年镜和正始元年镜铭文补释》,《考古》 1985年第 3期。 42.《论吴晋时期的佛像夔凤镜——为纪念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而作》,《考古》 1985年第 7期;又见《中国考古学研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纪念论文集》,文物出版社, 1986年。 43.《夏鼐先生传略》,《考古》 1985年第 8期,《考古学报》 1985年第 4期;又见《中国考古学研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纪念论文集》,文物出版社, 1986年。 44.《日本の三角縁神獣鏡について》(尾形勇訳),《三角縁神獣鏡の謎》(合著),角川書店, 1985年10月。 45.《吴县、山阴和武昌——从铭文看三国时代吴的铜镜产地》,《考古》 1985年第 11期。 46. “Xia Nai, An Outstanding Archaeologist”, China Pictorial(人民画报) 12/1985. 47.《淄博市博物馆藏镜不是三角缘神兽镜》,《考古》 1986年第 2期。 48.《“青羊”为吴郡镜工考——再论东汉、三国、西晋时期吴郡所产的铜镜》,《考古》 1986年第 7期。 49.《考古学》(合著),《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年。 50.《中国古代墓葬制度》,《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年。 51.《铜镜》,《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年。 52.《秦汉考古》,《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年。 53.《秦汉墓葬》,《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年。 54.《汉代铁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年。 55.《汉代铜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年。 56.《汉代陶瓷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年。 57.《汉代漆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年。 58.《汉长安城遗址》,《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年。 59.《汉魏洛阳城遗址》,《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年。 60.《呉の「鏡師陳世」製作の神獣鏡を考える》(特別公開講演),奈良国立文化財研究所, 1986年。 61.《吴镜师陈世所作神兽镜论考》,《考古》 1986年第 11期。 62.《夏鼐先生与中国考古学》,《文物天地》 1987年第 3期。 63.《论日本出土的景初四年铭三角缘盘龙镜》,《考古》 1987年第 3期。 64.《“黄初”、“黄武”、“黄龙”纪年镜铭辞综释》,《考古》 1987年第 7期。 65.《中国古代墓葬制度概说》,《中原文物》 1987年特刊( 7)。 66.《从日本出土的铜镜看三世纪倭与中国江南的交往》,《华夏考古》 1988年第 2期。 67.《“建安”纪年铭神兽镜综论》,《考古》 1988年第 4期。 68.《论日本出土的吴镜》,《考古》 1989年第 2期。 69.《夏鼐》,《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名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89年6月。 70.《古代的日中关系——从志贺岛的金印到高松冢的海兽葡萄镜》,《考古》 1989年第5期。 71.《东晋南北朝时代中国与海东诸国的关系》,《考古》 1989年第 11期。 72.《古代の日中関係——志賀島の金印から高松塚の海獣葡萄鏡まで》,《古代日本の国際化》(合著),朝日新聞社, 1990年。 73.《关于好太王碑文辛卯年条的释读》,《考古》 1990年第 11期。 74.《好太王碑文辛卯年条の释読について》,《アジア史学会ニュース》第 3号(1991年5月24日アジア史学会長春研究大会)。 75.《伊都懐古に寄せて》,《平原弥生古墳——大日孁貴の墓》(原田大六著)上卷,葦書房, 1991年。 76.《再论好太王碑文辛卯年条的释读》,《考古》 1991年第 12期。 77.《倭の五王をめぐって》,《謎の五世纪を探る》(江上波夫、上田正昭编),讀 78.《三角縁神獣鏡》(西嶋定生監修,尾形勇、杉本憲司訳)),学生社, 1992年。 79.《中国からみた古代日本》(西嶋定生監訳,桐本東太訳)),学生社, 1992年。 80.《关于〈魏志倭人传〉、〈后汉书倭传〉的标点和解释》,《古籍整理与研究》第七期,中华书局, 1992年。 81.《中国南北朝時代に関する歴史的考古学的研究》,《東アジアの古代をどう考えるか—東アジア古代史再構築のために》(江上波夫、上田正昭監修),飛鳥評論社, 1993年。 82.《漢代考古學概説》(姜仁求譯注),學研文化社, 1993年。 83.《三世紀.東亞細亞(三世的東亞細亞)》,《.4....... ..... .》( The 4th Seoul Symposium of Asia History Academy),.. .. .. .. (三星美術文化財團), 1993年。 84.《外国人代表祝辞》,《沖縄文化の源流を探る》,復帰 20周年記念沖縄研究国際シンポジウム实行委員会, 1994年。 85.《论所谓倭面土国之是否存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 86.《论日本出土的青龙三年铭方格规矩四神镜——兼论三角缘神兽镜为中国吴的工匠在日本所作》,《考古》 1994年第 8期。 87.《日本出土の青龍三年銘方格規矩四神鏡について—呉の工匠の三角縁神獣鏡日本製作説を兼ねて》(高橋久美二土橋誠訳)),《京都府埋蔵文化財情報》 54号,京都府埋蔵文化財調査センター, 1994年12月;又见《丹後文化圏》,丹後古代文化研究会, 1999年。 88.《第七次遣唐使のいきさつについて》,《就实女子大学史学論集》(第 9号),就实女子大学史学科, 1994年。 89.《试论鄂城五里墩西晋墓出土的波斯萨珊朝玻璃碗为吴时由海路传入》,《考古》 1995年第 1期。 90.《黄龙元年镜与嘉兴元年镜铭辞考释——试论嘉兴元年镜的年代及其制作地》,《考古》 1995年第 8期。 91.《古代中日両国の交流から見た日本文化》,《(第七回)福岡アジア文化賞講演集》,福岡アジア文化賞委員会, 1996年。 92.《三角縁神獣鏡と邪馬台国》,《(第七回)福岡アジア文化賞講演集》,福岡アジア文化賞委員会, 1996年。 93.《中日両国の文献資料からみた古代倭の国名とそれに関する諸問題》(熊倉浩靖訳),《東アジアの古代文化》 92号( 1997夏);又见《三角縁神獣鏡と邪馬台国》(合著), 1997年。 94.《裴世清と小野妹子——聖徳太子の対中交渉について》,古代史国際シンポジウム(聖徳太子フオーラム)《研究報告集》, 1997年9月,奈良(斑鳩町)。 95.《三角縁神獣鏡と邪馬台国》(合著),梓書院, 1997年。 96.《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六顶山与渤海镇——唐代渤海国的贵族墓地与都城遗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年。 97.《好太王碑文辛卯年条の釈読について》,《上田正昭著作集》第 2卷月報,角川書店, 1998年。 98.《西嶋定生先生を偲ぶ》,《博古研究》第 16号,博古研究会, 1998年。 99.《三角縁神獣鏡》新装普及版(西嶋定生監修,尾形勇、杉本憲司訳)),学生社, 1998年。 100.《论汉唐时代铜钱在边境及国外的流传——从开元通宝的出土看琉球与中国在历史上的关系》,《考古》 1998年第 12期。 101.《论日本古代都城宫内大极殿龙尾道》,《考古》 1999年第 3期。 102.《中国からみた古代東国の成立——群馬県内古墳出土銅鏡の背景について》,《東アジアから見た古代の東国講演集》(合著),上毛新聞社, 1999年。 103.《论日本“仿制三角缘神兽镜”的性质及其与所谓“舶载三角缘神兽镜”的关系》,《考古》 2000年第 1期。 104.《夏鼐先生的治学之路》(合著),《考古》 2000年第 3期。 105.《琉球列島奄美諸島各地出土の開元通宝に関して》(熊倉浩靖訳)),《アジアの中の沖縄》,アジア史学会第 9回研究大会实行委员会, 2000年。 106.《关于日本第七次遣唐使的始末》,《考古与文物》 2000年第 3期。 107.《仿製三角縁神獣鏡の性格といわゆる舶載三角縁神獣鏡との関係を論ず(上)》(熊倉浩靖訳)),《東アジアの古代文化》 102号( 2000冬)。 108.《仿製三角縁神獣鏡の性格といわゆる舶載三角縁神獣鏡との関係を論ず(下)》(熊倉浩靖訳),《東アジアの古代文化》 103号( 2000春)。 109.《论洛阳在古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地位》,《考古》 2000年第 7期。 110. “On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Luoyang in the History of Ancient Sino-Japanese Relations,” Chinese Archaeology,Vol.Ⅰ, Beijing 2001. 111. “Problems of the Triangular-rimmed Bronze Mirrors with Divinity and Animal Design Unearthed from Japan,” Chinese Archaeology,Vol.Ⅰ, Beijing 2001. 112.《试论唐长安城大明宫麟德殿对日本平城京、平安京宫殿设计的影响》,《考古》 2001年第 2期;又见《 21世纪中国考古学与世界考古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 113.《中国からみた五世紀における倭国の治天下大王》,《稲荷山古墳の鉄剣を見直す》(上田正昭、大塚初重監修,金井塚良一编),学生社, 2001年。 114.《关于中日两国古代都城、宫殿研究中的若干基本问题》,《考古》 2001年第 9期。 115.《外国人代表挨拶》,《世界につなぐ沖縄研究》,復帰 25周年記念沖縄研究国際シンポジウム实行委员会, 2001年。 116.《夏鼐先生治学の道》(堀内明博訳),《古代文化》 2001年11月号( Vol.53),古代学协会。 117. “Some Basic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and Japanese Capitals and Palaces”, Chinese Archaeology,Vol.2, Beijing 2002. 118.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Lindedian Pavilion,Daminggong palace,Tang Chang′an City,Upon the Design of Palaces in the Japanese Capitals Heijokyo and Heiankyo,” Chinese Archaeology,Vol.2, Beijing 2002. 119.《外国人代表挨拶》,《世界に拓く沖縄研究》,第 4回沖縄研究国際シンポジウム实行委員会, 2002年。 120.《怀念我的朋友张光直》,《四海为家——追念考古学家张光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年。 121.《论琉球国“万国津梁之钟”的制作地问题》,《考古》 2002年第 6期。 122.《我对考古学研究的一些看法》,《中国文物报(文博百家言)》 2002年9月 13日。 123.《アジア史学会島根大会開催にあたって—燦爛たる出雲の古代文化》,《環日本海文化の再発見—東アジア青銅器文化と古代出雲》(講演報告集),アジア史学会第 11回研究大会实行委員会, 2002年11月。 124.《试论唐长安城与日本平城京及平安京何故皆以东半城(左京)为更繁荣》,《考古》 2002年第 11期;又见《新世紀の考古学—大塚初重先生喜寿記念論文集》,纂修堂, 2003年。 125. “Why Did the Eastern Half City(Left Capital)of Tang Chang′an City and Japanese Heijokyo and Heiankyo Capitals Become More Prosperous?”Chinese Archaeology, Vol.3, Beijing 2003. 126.《灿烂的出云古代文化》,《考古》 2003年第 8期。 127.《那須国造碑の永昌(年号)と庚子(歳次)について》(井之口茂訳),《博古研究》第 26号,博古研究会, 2003年10月。 128.《中国古代宫内正殿太极殿的建置及其与东亚诸国的关系》,《考古》 2003年第 11期。 129.《唐長安城および洛陽城と東アジアの都城》,《東アジアの都市形態と文明史》(千田稔編),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 2004年。 130. “Institution of Establishing the Main Pavilion Taijidian in the Imperial Palace of Ancient China and Its Involvemen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n China and Other East Asian Countries,” Chinese Archaeology,Vol.4, Beijing 2004. 131.《从东亚石棚(支石墓)的年代说到日本弥生时代开始于何时的问题》,《考古》 2004年第 5期。 132.《论唐长安城圆丘对日本交野圆丘的影响》,《考古》 2004年第 10期。 133.《我的诗作》,《时代履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散文选》(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年。 134.《唐長安城圓丘の日本交野圓丘への影響について》(熊倉浩靖訳),《東アジアの古代文化》第 122号, 2005年。 135.《中日两国考古学古代史论文集》,科学出版社, 2005年。 136.《〈三国志 魏书东夷(倭人)传〉中的“景初二年”为“景初三年”之误》,《考古》 2006年第 4期。 137.《井真成与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考古》 2006年第 6期。 138.《见微知著,博通中西》,《南方文物》 2007年第3期。 139.《巨大古墳箸墓の被葬者について—卑弥呼か台与か》(熊倉浩靖訳),《東アジアの古代文化》 131号( 2007春)。 140.《论日本巨大古坟箸墓所葬何人的问题——是卑弥呼抑或是台与》,《考古》 2007年第 8期。 141.《新罗的历史文化及都城的形制》,《探古求原》,科学出版社, 2007年。 142.《再论日本高松冢古坟的年代及所葬何人的问题》,《考古》, 2009年第 3期。 143.《从中国看古代日本的“东国”——论埼玉稻荷山古坟铁剑的铭文》,《考古》 2009年第 12期。 144.《汉长安城城门遗址的发掘与研究》,《考古学集刊》第 17集,科学出版社, 2010年。 145.《夏鼐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年2月4日。 146.《日本遣隋使遣唐使概述》,《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年5月6日、 13日。 147.《中国考古学研究应与世界考古学接轨》,《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年1月 27日。 148.《论开元通宝对日本古代货币制度的影响》,《安志敏先生纪念文集》,文物出版社, 2011年。 149.《再论日本出土的景初四年铭三角缘盘龙镜》,《考古》 2012年第 6期。 150.《古代中国与日本及朝鲜半岛诸国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年。 151.《王仲殊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年。 152.汉英对照《汉代考古学概说( Han Civilization)》,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014年。 153.《考古学》(合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4年。 154.《大辞海文物考古卷(考古学科)》(合著),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4年。 目录 序王 巍(i) 王仲殊先生传略 王 巍(v) 王仲殊先生著作目录 (xxi) 考古学文化及其相关问题探讨 王 巍(1) 中国古代都城考古概论 刘庆柱(18) 小河西文化生计形态管窥——内蒙古敖汉旗西梁遗址出土磨盘磨棒的残留物和微痕分析 刘 莉 陈星灿 刘国祥(56) 呼伦贝尔草原两处细石器遗址的发掘与研究 刘景芝(66) 浅谈伏羲与石岭下类型之发掘 赵 信(84) 论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 谢端琚(89) 鹤壁刘庄下七垣文化墓地陶器分期等相关问题探析 高天麟(103) 禹会村遗址低温陶的历史背景 辛礼学 王吉怀(149) 对于陶寺文化晚期聚落形态与社会变化的新认识 何 努(158) 1921~1949年中国考古学发展回顾 胡谦盈(172) 略说商末周初的青铜罍 王世民(179) 夏家店下层文化玉器概论 朱乃诚(185) 论古文字中“宜”“俎”二字及其相关问题——兼论古代的几、俎与厨刀 曹定云(211) 也谈石鼓文的产生年代 赵 超(221) 咸池考 冯 时(230) 论周初二名簋所记事 郑 光(246) 西周监察制度考略 黄益飞(266) 新疆青铜时代的分区试析——考古类型学的视角 丛德新(276) 西周中晚期姬姓诸侯墓葬的比较研究——以应国墓地 M84为例 张长寿(297) 临淄齐故城秦汉铸镜业考古进展及手工业考古的审视 白云翔(309) 秦汉华南金银器研究初步 刘 瑞(321) 略论满城汉墓玉器与岫岩玉 卢兆荫(335) 试探大云山汉墓玻璃编磬 安家瑶(342) 从禹王城的手工业遗存看汉代河东郡的经济地位 张岱海(349) 汉代博局镜中乳钉配置的研究 孔祥星 刘一曼(355) 汉长安城武库遗址述论 李遇春(367) 考古视野下的吐火罗问题 郭 物(373) 邺城规制初论 杨 泓(404) 扬州城的城门 汪 勃(415) 杏园唐墓出土铜镜的考古学研究 徐殿魁(430) 唐代渤海国火炕遗址的类型与等级 孙秉根(441) 佛教传入高句丽时间考 王飞峰(470) 于阗人的来源与绿洲于阗国的出现 巫新华(482) 辽陈国公主墓出土的玉佩精品 林秀贞(498) 西夏陵形制与建筑特点 蒋忠义 李春林(504) 元中都现阶段考古成果与元中都形制布局初探 孟凡人(513) 定陵出土文物与《明史舆服志制》研究 王 岩(552) 从泉州到锡兰山——明代中国与斯里兰卡交往的考古学实证 姜 波(564) 考古学几个关键概念的辨析 施劲松(577) 关于田野考古发掘管理的认识和建议 缪雅娟(583) 科技考古三题 袁 靖(592) 忆一次古代制陶模拟实验 白荣金(600) 西朱封龙山文化大型墓葬 M203出土绿松石的检测 赵春燕 梁中合(607) 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出土木质遗物的研究 王树芝 赵志军 胡雅丽(613) 掐丝珐琅和眼镜制作技术的传入 马文宽(644) 蚝岗人吃什么——来自人骨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的讨论 张雪莲(665) 后记 白云翔(673) Table of Contents Foreword Wang Wei(i) A Brief Biography of Prof. Wang Zhongshu Wang Wei(v) Bibliography of Prof. Wang Zhongshu's Works(xxi) The Exploration on the Archaeological Cultures and Relevant Issues Wang Wei(1) A Summary on the Archaeology of the Capitals of Ancient China Liu Qingzhu(18) The Observation on the Subsistence Type of the Xiaohexi Culture --The Analyses on the Residues and Microwears on the Stone Querns and Rollers Unearthed at Xiliang Site in Aohan Banner, Inner Mongolia Li Liu, Chen Xingcan and Liu Guoxiang(56) The Excavation and Study on Two Microlithic Sites on the Hulun Buir Steppe Liu Jingzhi(66) On Fuxi and the Excavation of the Shilingxia Type Zhao Xin(84) On the ShilingxiaType of Majiayao Culture Xie Duanju(89) The Examination of the Periodization of the Pottery Wares from the Burials of Xiaqiyuan Culture at Liuzhuang in Hebi City and Relevant Issues Gao Tianlin(103) The Historic Background of the Low Temperature Pottery of the Yuhui Site Xin Lixue and Wang Jihuai(149) New Understandings on the Settlement Pattern and Social Changes in Late Taosi CultureHe Nu(158) The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Archaeology in China During 1921-1949 Hu Qianying(172) On the Bronze Lei-wine Jars at the Late Shang through the Early Zhou Dynasties Wang Shimin(179) On the Jades of the Lower Xiajiadian CultureZhu Naicheng(185) On the Characters Yi宜 and Zu俎 in the Paleography and Relevant Issues --Also on the Ji-tray, Zu-chopping board and Kitchen Knives in Ancient China Cao Dingyun(211) On the Date of the “Stone Drums of Qin” Zhao Chao(221) The Examination of “Xianchi” Feng Shi(230) On the Events Recorded by Two Famous Gui-tureen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Zheng Guang(246) The Examination of the Supervisory System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Huang Yifei(266) On the Zoning of the Bronze Age in Xijiang --in the Perspective of Archaeological Typology Cong Dexin(276)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Burials of the Lords of the States from the Ji Family in the Mid and Late Western Zhou Dynasty Zhang Changshou(297)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chaeology of the Mirror-casting Industry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and the Observation on the Handicraft Archaeology in the Linzi City Site of the Qi State Bai Yunxiang(309)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Gold and Silver Wares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Found in South China Liu Rui(321) On the Jades Unearthed From the Mancheng Han Tombs and the Xiuyan Jade Lu Zhaoyin(335) A Trial Examination on the Glass Chime Stones Unearthed From the Han Tombs at Dayun HillAn Jiayao(342) The Economic Position of the Hedong Commandery in the Han Dynasty Seen from the Handicraft Remains at Yuwangcheng SiteZhang Daihai(349) Kong Xiangxing and Liu Yiman(355) On the Arsenal Site in the Han Chang'an City Site Li Yuchun(367) The Tocharian Issue in the Archaeological Perspective Guo Wu(373)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Planning of the Ye City Yang Hong(404) The Gates of theYangzhou CityWang Bo(415) The Archaeological Studies on the Bronze Mirrors Unearthed from the Tombs of the Tang Dynasty at Xingyuan in YanshiXu Diankui(430) The Types and Classes of the Kang (Heatable Brick Bed) of the Bohai Kingdom in the Tang DynastySun Binggen(441) On the Time of the Introduction of Buddhism into Goguryeo Wang Feifeng(470) The Origin of the Khotanese People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Oasis Kingdom of Khotan Wu Xinhua(482) The Masterpieces of the Jade Ornaments Unearthed from the Tomb of the Princess of State Chen of the Liao Dynasty Lin Xiuzhen(498) The Structure and Architectural Features of the Xixia Mausoleums Jiang Zhongyi and Li Chunlin(504) The Present Achievements of the Archaeology of the Zhongdu (Central Capital) of theYuan Dynasty and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to the Structure and Layout of the Zhongdu City Meng Fanren(513) The Studies on the Artifacts Unearthed from Dingling Mausoleum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 Yufu Zhi (Treatise on Imperial Vehicles and Costumes) of Ming Shi (the History of Ming) Wang Yan(552) From Zaitun to Simhala --the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for the Communications betweenChina and Sri Lanka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Jiang Bo(564) The Clari.cation of Some Key Concepts of Archaeology Shi Jinsong(577) The Understanding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Management of the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Miao Yajuan(583) Three Essays o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Archaeology Yuan Jing(592) Recalling a Simulation Experiment of the Ancient Pottery Making Process Bai Rongjin(600) The Testing of the Turquoises Unearthed from Xi Zhufeng M203, a Large-sized Tomb of the Longshan CultureZhao Chunyan and Liang Zhonghe(607) The Studies on the Wooden Artifacts Unearthed from the Tombs of the Chu State at Jiuliandun in Zaoyang, Hubei Wang Shuzhi, Zhao Zhijun and Hu Yali(613)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aking Techniques of Cloisonné Enamel and Eyeglasses intoChina Ma Wenkuan(644) What Did the Haogang People Eat --The Discussion Based on the Analyses of the Stable Isotopesof Carbon and Nitrogen in Human BonesZhang Xuelian(665) PostscriptBai Yunxiang(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