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上的制陶作坊不是不证自明的,需要一套辨识的方法。本书首先确立考古上辨识制陶作坊的几个原则,再依此从中国北方地区商周时期的考古材料中辨识出制陶作坊,进而探讨制陶工艺、制陶禁忌与祭祀等内容。这一研究思路有助于我们在考古发掘中更准确地辨识制陶作坊,为研究陶工的生产和生活、陶器生产技术、手工业专业化、古代社会和经济等问题提供新的材料和视角。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研究的时空范围(8)
三、研究方法(8)
四、前人研究成果(9)
五、研究意义(12)
第二章制陶作坊的辨识(17)
第一节制陶作坊辨识原则(17)
一、制陶基本工序(17)
二、影响制陶作坊考古遗存转化过程的因素(18)
三、制陶作坊的考古学定义(21)
四、制陶作坊辨识需要的共时(22)
五、制陶作坊的辨识原则(23)
第二节认定的制陶作坊(24)
一、二里冈下层之前时期(25)
二、商时期(37)
三、西周时期(61)
四、东周时期(69)
第三章制陶工具(104)
第一节前人对制陶工具的观点(104)
第二节商周时期制陶工具的辨识方法(108)
第三节制陶工具辨识(118)
一、石杵(119)
二、陶筛(120)
三、纺轮(120)
四、镞(122)
五、刀、镰(123)
六、骨匕(125)
七、鹅卵石(126)
八、鹿角锥(128)
九、砺石(129)
十、骨锥(130)
十一、玉石刮板(130)
十二、桃形拍打工具(131)
十三、刮板(134)
十四、石板(135)
十五、陶车(136)
十六、陶小圆锥(140)
第四节小结(142)
第四章制陶工艺(143)
第一节制陶取土方式(143)
一、辨识原则(144)
二、制陶取土方式分类(145)
第二节陶泥存储方式(155)
一、露天存放(155)
二、室内存放(155)
三、挖坑存储(156)
第三节淘洗和练泥设施(158)
一、大尺寸的浅坑(158)
二、形制规整的坑池(159)
三、利用取土沟底部练泥(161)
第四节存坯和干坯房(161)
第五节制陶用水(164)
一、制陶用水方式(165)
二、溵窑(169)
第六节小结(172)
第五章制陶禁忌与祭祀(174)
第一节相关记载和考古发现(174)
第二节辨识原则(175)
第三节制陶禁忌与祭祀的表现形式(176)
一、祭祀坑(176)
二、以制陶工房为中心的祭祀(179)
三、窑内放置人骨(180)
四、卜骨和卜甲(182)
五、陶器上的数字卦(184)
六、其他(186)
第四节制陶禁忌与祭祀的解读(187)
一、祭祀对象(188)
二、祭祀目的(190)
三、神圣空间(193)
四、陶者为巫(195)
第六章结语(199)
参考文献(203)
后记(212)
插图目录 图一洛达庙一期制陶作坊区遗迹分布示意图(26)
图二郑州商城宫殿区夯土墙及墙下叠压遗迹分布图(27)
图三黄委会青年公寓遗址洛达庙晚期遗迹分布图(29)
图四南洼遗址Ⅰ区简报描述部分遗迹分布复原示意图(29)
图五南家庄遗址2005SNT1二里头文化遗迹分布图(31)
图六下西遗址T1、T4~T6二里头文化遗迹分布图(32)
图七靳庄遗址探方、遗迹平面图(33)
图八东区第一地点Ⅲ期遗迹分布图(34)
图九中区第五地点第Ⅲ期遗迹分布图(36)
图一〇羊台遗址先商文化遗迹分布图(37)
图一一铭功路西商代制陶遗址二里冈下层二期遗迹分布图(39)
图一二铭功路西商代制陶遗址二里冈上层一期遗迹分布图(40)
图一三郑州旮旯王村遗址遗迹平面分布图(42)
图一四刘家庄北地2010~2011年发掘主要遗迹分布图(44)
图一五2010AGDDⅡT13遗迹分布图(44)
图一六刘家庄北地制陶作坊遗址位置及范围示意图(45)
图一七柘城孟庄第一地点商代陶窑及与其共时遗迹分布图(46)
图一八磁县下七垣遗址陶窑所在探方遗迹位置图(52)
图一九粮库遗址Ⅰ区遗迹平面图(54)
图二〇1996年东先贤遗址发掘区南部遗迹平面分布图(57)
图二一东先贤第二期制陶作坊遗迹平面图(58)
图二二李屋遗址北部台地发掘区商代主要遗迹分布图(60)
图二三朱开沟遗址T201~T206第五段文化遗迹分布图(61)
图二四王府遗址探方分布图(65)
图二五王府遗址A区周代一期遗迹分布图(66)
图二六王府遗址C区周代第一期遗迹分布图(67)
图二七赵铺遗址西周时期F1、F2与Y1相对位置复原图(68)
图二八北沈马遗址商末周初遗迹分布图(69)
图二九南正遗址Ⅰ区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遗迹平面图(71)
图三〇南正遗址Ⅱ区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遗迹平面图(72)
图三一南正遗址Ⅲ区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遗迹平面图(73)
图三二王城岗春秋早期陶窑及附近遗迹位置图(75)
图三三东周王城陶窑遗址位置示意图(76)
图三四小屯村北T406~T439遗迹分布图(77)
图三五金谷园路西东周时代陶窑分布图(78)
图三六沙厂西路陶窑遗址遗迹分布图(79)
图三七郑韩故城制陶作坊位置图(79)
图三八大吴楼制陶工房F1遗迹、部分遗物平面分布图(81)
图三九阜城村战国遗迹分布图(83)
图四〇垣曲古城东关Ⅰ区东周遗迹分布图(85)
图四一鲁故城遗址遗迹分布图(87)
图四二西吴寺遗址A区周代6段遗迹平面图(89)
图四三西吴寺遗址A区周代7段遗迹平面图(89)
图四四西吴寺遗址A区周代6、7段遗迹平面图(90)
图四五西南关遗址战国中晚期遗迹分布图(91)
图四六齐国故城陶窑遗址分布示意图(92)
图四七咸阳故城秦文化陶窑址分布图(93)
图四八油王村西遗迹平面图(95)
图四九豆腐村遗址遗迹分布图(97)
图五〇晋都新田城制陶作坊位置图(98)
图五一农贸市场遗址Y2、H3、F1、F2位置关系图(100)
图五二郑韩故城大吴楼制陶作坊出土陶筛(120)
图五三利用浅坑拍打制坯图(127)
图五四玉石刮板平、剖面图(131)
图五五东周王城小屯村北制陶作坊出土桃形拍打工具(133)
图五六刮磨工具平、剖面图(134)
图五七周代S1平面及标高变化示意图(149)
图五八柬埔寨磅清扬省制陶取土巷道(151)
图五九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比萨人制陶取土巷道(152)
图六〇我国当代陶工制陶瓷取土巷道(152)
图六一冯庄制陶作坊制陶工房H325平面图(162)
图六二油王村西制陶作坊干坯房F1平、剖面图(163)
图六三荥阳关帝庙商代制陶作坊J7、J12平、剖面图(171)
图六四曲沃靳庄制陶作坊窑内人骨架放置位置图(181)
图六五唐城花园西周晚期陶簋C3M434∶1内壁田猎图画(185)
图六六西仁村制陶作坊陶垫上的刻划示意图(187)
图六七清末民国御窑厂布局图(194)
插表目录 表一中国考古学界制陶作坊判断依据一览表(2)
表二中国考古学家对制陶工具的定义(105)
表三中国北方地区商周时期制陶作坊中及与典型制陶遗存同出工具类统计表(109)
表四商周时期中国北方地区陶小圆锥形器统计表(140)
表五隧道S1各剖面土层堆积状况(150)
表六秦雍城豆腐村制陶作坊袋状灰坑形制统计表(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