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运用考古类型学文化的研究方法,对先商、早商文化进行研究。通过广泛搜集相关地区的考古材料并结合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梳理了早商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认识到郑州地区的早商文化的形成,是河北中南部下七垣文化和山东岳石文化等外来文化经过豫东,进入郑州地区与当地二里头文化融合的结果,因这一遗存首先在郑州西郊的洛达庙遗址发现,故可称之谓先商洛达庙类型。洛达庙类型是先商向早商二里头下层文化过渡的过渡期文化。早商文化时期的郑州商城不仅有内城,而且还有郭城,域内布局已经完全具备了城市的定义:宫殿群和祭祀场所所代表的政治中心,各种手工业作坊区域, 一般民众的居住区,代表城市设施的池苑及供水和排水道系统、城门、水井、城内外道路、壤沟、埋葬区等,体现了政治与经济中心兼有的性质。早商城市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对认识早期国家的形成机制、性质、统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第一章早商文化研究概述(1)
第一节早商文化的发现状况(1)
第二节关于早商文化的研究(2)
第二章郑州地区先商文化-洛这庙类型的形成(7)
第一节郑州地区先商文化的研究状况(7)
第二节洛达庙类型的文化内涵(9)
一、郑州商城内的洛达庙类型遗存(9)
二、开封地区的洛达庙类型遗存(14)
第三节洛达庙类型的形成(16)
一、下七垣先商文化的发现(17)
二、下七垣先商文化的特征(26)
三、下七垣先商文化的南下(26)
四、鹿台岗遗址的下七垣先商文化遗存分析(30)
五、鹿台岗遗址先商文化、岳石文化与二里头文化的关系(32)
第四节郑州商城的出现(38)
一、郑州商城内城的年代(39)
二、宫殿基址的年代(42)
三、关于外郭城的始建年代(42)
第三章阜商文化的分期与性质(47)
第一节早商文化的分期(47)
一、分期研究概述(47)
二、早商城址的分期(49)
三、早商陶器分期(53)
四、早商青铜器分期(63)
五、各期文化的分布状况(66)
第二节早商文化城址的性质(67)
一、郑州商城的性质(67)
二、小双桥遗址的性质(72)
三、垣北商城的性质(77)
四、偃师商城的性质(82)
五、具有军事堡垒性的小型城址(86)
六、一般聚落遗址(88)
第四章阜商城市文明时期的经济系统(90)
第一节早商城市文明形成时期的经济系统概述(90)
第二节综合性政治经济的中心城市——郑州商城与偃师商城(92)
第二节单一而特殊的功能性城市(95)
第四节有铜器和玉器出土的遗址与墓葬分布(99)
第五节专业性手工业作坊聚落遗址(104)
第六节早商时代的经济模式(110)
第五章手工业产品的分布与种类构成所反映的地域间的流通关系(113)
第一节青铜工具与武器种类的分布(113)
一、青铜器具的种类构成比例与地域分布(113)
二、青铜器具的数量分布与铸铜作坊的关系(122)
第二节青铜容器的地域分布与种类构成比(123)
第三节玉石质类工具、武器的种类与分布(129)
一、玉石质器具的功能性构成比例及地域间比较(130)
二、玉石质器具的种类所占比例以及地域间比较(140)
三、玉石质器具的地域性与手工业作坊的分布(141)
第四节骨质器具的分布与生产体系(142)
一、骨器的种类与分布(142)
二、各地域出土骨器的数量比例(150)
三、骨器的种类构成与骨器制作作坊遗址的发现(151)
第五节蚌质和陶质工具的发现与分布(152)
一、蚌质器具的种类与分布(152)
二、陶质工具的种类与分布(157)
第六章早商时期陶器种类构成所反映的陶器制作体系及其地域间关系(159)
第一节陶器的地域性(159)
第二节陶器的系统区分与编年(161)
第三节复合型遗址的分析(164)
一、伊洛、郑州周边及山东地区(164)
二、向南省北部和河北省南部地区(174)
三、山西省西南地区(182)
第四节单纯的二里冈文化遗址分析(187)
一、伊洛、郑州以及周边和山东地区(187)
二、问南省北部地区(192)
三、山西省西南地区(194)
四、豫南及长江中游地区(199)
第五节考察(213)
一、中心地都城、地方城郭、一般聚落(214)
二、陶器的地域间动态(222)
三、陶器系统变化的背景(223)
第七章早商城市文明的形成及经济运营模式对晚商和西周城市的影响(225)
第八章结语(230)
附表(234)
后记(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