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板块构造与大陆动力学》论述了板块构造与大陆动力学学科的科学意义与战略价值,总结了学科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把握科学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出了板块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的战略发展方向和面临的主要科学挑战。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总序 i
前言 v
摘要 xxi
Abstract xxxv
第一篇 板块构造与大陆动力学发展战略主研究报告
第一章 科学意义与战略价值 1
第一节 学科发展与科学意义 3
一、当代地球科学的主导学术思想与理论 3
二、新的挑战、突破与重大科学意义 4
三、当代地球科学发展的切入点与突破口 5
四、引领相关学科发展及交叉拓展,推动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 6
第二节 战略作用与战略价值 8
一、当代大地构造理论发展的战略指导作用 8
二、服务社会和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作用与理论支撑 9
三、我国地球科学和大地构造学发展的难得机遇与战略价值 11
第二章 发展规律与研究特点 10
第一节 学科定义与内涵 13
一、学科定义 13
二、学科发展与内涵及态势 14
第二节 发展规律 15
一、学科发展的驱动力 16
二、科学技术进步带动学科发展 17
三、多学科协同攻关 17
四、在固体地球科学发展中的引领指导作用 18
五、聚焦目标,拓展领域,面向需求,服务社会,创造新发展 18
第三节 研究特点 19
一、广泛实践、高度综合、理论概括 19
二、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地质思维 20
三、理论创造和实践检验 21
第三章 发展现状与发展态势 22
第一节 发展历史与现状 22
第二节 面临的挑战 24
第三节 发展态势 25
一、新的思维给板块构造与大陆动力学带来新的思路 26
二、学科深度融合,地球系统科学理念深化 27
三、技术先导和技术创新促进学科发展 28
四、面向社会,服务社会 29
第四节 中国的优势 29
一、学术优势 30
二、地域优势 32
第五节 发展思路与发展方向 34
一、发展方向 34
二、科学挑战与优先研究方向 35
第四章 前板块构造与板块起源 38
第一节 科学挑战1:大陆起源与早期构造体制 39
一、问题的提出 39
二、研究历史与现状 40
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44
四、有利条件、研究目标、应对策略和重点研究内容 46
第二节 科学挑战2:板块构造启动的时间与机制 50
一、问题的提出 50
二、研究历史与现状 51
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56
四、有利条件、研究目标、应对策略和重点研究内容 58
第五章 大陆的生长与再造 61
第一节 科学挑战3:大陆增生 61
一、问题的提出 61
二、面临的挑战与重点研究内容 63
第二节 科学挑战4:大陆的保存与再造 68
一、问题的提出 68
二、研究现状 69
三、存在问题与研究意义 70
四、重点研究内容 72
五、展望与条件 74
第三节 科学挑战5:巨量花岗岩与大陆构造意义 74
一、问题的提出 74
二、发展历史与现状 75
三、面临的问题、挑战及其科学意义 75
四、应对策略与重点研究内容 75
五、预期目标及有望突破的方向 85
六、目前有利于实现突破与取得进展的条件 86
第四节 科学挑战6:陆内构造与动力学 86
一、问题的提出 87
二、发展历史与现状 88
三、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91
四、重点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92
五、预期目标及有望突破的方向 94
第五节 科学挑战7:大陆流变性状与大陆变形 96
一、问题的提出 96
二、面临的挑战 97
三、关键科学问题与重点研究方向 99
四、展望与条件 103
第六节 科学挑战8:沉积盆地动力学 104
一、问题的提出 104
二、发展历史与现状 105
三、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13
四、关键科学问题与重点研究方向 116
五、展望与条件 119
第七节 科学挑战9:洋-陆过渡带地质过程与效应 121
一、问题的提出 121
二、发展历史与现状 121
三、面临的问题、挑战及其科学意义 123
四、应对策略与重点研究内容 124
五、预期目标及有望突破的方向 134
六、目前有利于出现突破与取得进展的条件 135
七、需要加强的措施 135
第八节 科学挑战10:超大陆聚散及其动力机制 136
一、问题的提出 136
二、发展历史与现状 137
三、面临的问题、挑战及其科学意义 140
四、重点研究内容 143
第九节 科学挑战11:大陆构造与成矿成藏作用 144
一、大陆构造与成矿作用 144
二、大陆构造与成藏作用 151
第十节 科学挑战12:青藏高原生长及其周缘响应 158
一、问题的提出 158
二、研究历史与现状 159
三、近期重点研究领域及有望突破的方向 160
四、需要加强的措施 163
第六章 构造与环境协同演化 165
第一节 科学挑战13:重大构造事件的环境与生命巨变 166
一、问题的提出 166
二、应对策略 167
三、主要研究方向 167
四、结语 177
第二节 科学挑战14:构造-气候-地表过程的相互作用 178
一、问题的提出 178
二、面临的问题、挑战及其科学意义 180
三、机遇与优选方向 184
四、需要采取的措施 185
第三节 科学挑战15:大陆地壳变形局部化过程与地震 188
一、问题的提出 188
二、面临的问题、挑战及其科学意义 190
三、应对策略与重点研究内容 191
第七章 地球动力系统与重建 198
第一节 科学挑战16:变形与微板块构造恢复 198
一、问题的提出 199
二、研究历史与现状 200
三、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应对策略和重点研究内容 202
第二节 科学挑战17:东亚大陆岩石圈三维结构与状态 207
一、概念的提出 207
二、发展历史与现状 209
三、面临的问题、挑战及其科学意义 213
四、应对策略与重点(优先)研究内容 214
五、预期目标和有望突破的方向 217
六、现有的有利于形成突破与进展的条件 218
七、需要加强的措施 219
第三节 科学挑战18:动力地形与深部地幔耦合 220
一、问题的提出 220
二、发展历史与现状 220
三、面临的问题、挑战及其科学意义 223
四、应对策略与重点研究内容 227
五、预期目标 229
第四节 科学挑战19:四维行星地球动力学 230
一、问题的提出 230
二、发展历史与现状 230
三、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及重点研究内容 232
四、应对策略 236
第八章 资助机制与政策建议 237
第一节 加强学科布局与激励国际领先 237
一、加强部门协作与国际合作的宏观调控 237
二、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大科学计划 238
三、鼓励学科交叉、注重新兴学科的培育与发展 238
四、保持优势、激励国际前沿创新 238
第二节 加强新技术平台建设 239
一、鼓励新技术和新理论的探索研究 239
二、加强观测与实验平台建设 239
三、大力扶持大数据技术与数值模拟技术 240
第三节 加强科研与教学基地建设 240
一、模范野外基地建设 240
二、探索“科学研究中心”资助模式 241
三、地学教育研究基地建设 242
四、强调社会服务功能(科普、资源与灾害) 242
主要参考文献 243
第二篇 板块构造与大陆动力学发展战略研究分报告
第九章 大地构造物理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304
第一节 大地构造物理学的科学意义与战略价值 304
一、大地构造物理学的研究对象 304
二、大地构造物理学的研究路线 305
三、大地构造物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309
四、大地构造物理学与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 309
第二节 大地构造物理学的发展规律与研究特点 310
一、研究固体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属性和运动 310
二、针对大地构造和演化假说的关键问题研究 310
三、通过预测找证据证实假说 311
四、追求对地球内部更深更精细的成像 313
第三节 大地构造物理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态势 315
一、从岩石圈构造探测到大陆地质作用的研究 315
二、研究物理学定律和地质统计规律的兼容性 315
三、综合岩石圈探测成果推测岩石圈地质作用过程 316
四、用科学钻探和模拟验证地质作用规律 317
第四节 大地构造物理学的发展思路与发展方向 317
一、发展新方法技术,提高地球探测的效率与精度 317
二、通过反演成像建立地壳上地幔的三维结构图像 319
三、通过地球探测数据的大量积累和信息提取分析发现各种类型的地质作用机制 320
四、通过全球对比发现和验证地球演化规律 322
五、正视地球资源匮乏与地质灾害频发,为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难题提供理论根据 322
第十章 岩石学地球化学与大地构造学研究报告 325
第一节 发展与研究方向 325
一、总体概述 325
二、三个重要研究方向 326
第二节 若干关键科学问题 327
一、陆壳起源问题 327
二、大陆热状态与热体制 327
三、地球历史上的构造机制转变 328
四、花岗岩与地学思维革命 329
五、大陆与大洋的差异演化与洋-陆过渡带 329
六、矿产资源与大陆同步演化 330
七、中国大陆研究的先导性课题 330
第三节 几个热点的描述 331
一、大陆地壳形成、生长和再造 331
二、TTG片麻岩与早期陆壳增生 333
三、麻粒岩与早前寒武纪地壳热体制 335
四、大陆地幔的演化及其地球化学研究 338
五、大陆与花岗岩问题 340
六、地热梯度随地质时代的演变及地壳的刚性程度、蠕变强度 341
七、洋-陆过渡带的物质循环 342
八、地球中年期的地质过程与意义 346
第十一章 地层学和古生物学与大地构造学研究报告 349
第一节 生物地层学研究是解决构造界面时空分布的关键 350
第二节 基于地层和古生物数据库之上的古地理重建 352
第十二章 海洋地质领域的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357
第一节 海洋地质的科学意义与战略价值 358
一、板块构造理论起源于海洋地质 358
二、板块学说的成就与不足 358
第二节 在板块构造与大陆动力学领域海洋地质的发展方向 359
一、发展地球系统理论,强化深海大洋海底构造研究 359
二、探索洋-陆过渡带,揭示大陆岩石圈的形成规律 360
三、重建冈瓦纳陆块裂解,探索欧亚板块形成演化机制 360
四、结合全球变化研究,揭示地球系统动力学过程 361
五、比较类地行星的研究,探索地球早期演化机制 362
第三节 洋-陆交接转换过程 363
一、洋-陆交接转换过程与跨圈层物质交换 364
二、洋-陆交接转换过程与机制的动态转换 365
三、洋-陆过渡带深-浅部构造关联 367
四、洋-陆过渡带的资环效应:构造控制 373
五、海底过程观测与模拟:海底观测网络及数值和物理模拟技术 378
主要参考文献 380
关键词索引 391